十八大: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新起点

2013-08-15 00:51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红利小康社会总书记

王 惟

(中共鹤岗市委党校,黑龙江 鹤岗154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和实现价值作了深刻阐释。中国梦概括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涵,描绘了实现的路径。

一、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使中国梦实现有了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2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实现相结合,表明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既是中国梦提出的现实依据,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新追求、新目标。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2]1因此说,党的十八大召开成为中国梦实现的历史新起点。

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表明邓小平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显示了这条道路的真理性。198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路径的初步构想,已写进了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报告。党的十五大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了“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设想,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的宏伟蓝图,这是萌芽形态的中国梦,又把小康梦与中国梦联接起来。

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时,我们党已成功地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发展目标。胡锦涛同志出任我们党总书记以来,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向着第三步奋斗目标前进。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召开的十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国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2]6-7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才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中国梦有了新内涵、新目标、新起点,其实现有了新的领导集体、新的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已成为中国梦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一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目标的基础上,发展目标有了新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对以往目标的否定,而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是目标模式的新确立,并赋予了从来没有的新内容,才有了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尽管是一字之改,却使中国梦更丰满、更充实、更鼓舞人、更激励人,更体现了这个梦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有力支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上更加自觉,由党的十二大的“两位一体”发展到党的十五大的“三位一体”,再到党的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及十八大的“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五个建设强有力地保证了全面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中国梦向现实的迈进。三是明确了“两个翻番”,使中国梦有了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中,“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17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核心指标。在2020年即建党百年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是对邓小平当年构想目标的完成和提升,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使小康梦接近现实并与中国梦相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党的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这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继承和延续,又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起点、新的实践起点。

二、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使中国梦实现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5党的十八大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8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每次与时俱进和伟大创新,都会有力地推进社会历史的发展,把党的事业推向新高峰。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力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建国梦,这是迈向民族复兴最关键的一步。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保证了中国梦的胜利实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吸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营养,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民族化、本土化、特色化,其中最伟大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并在真理化的过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3年4月,胡锦涛刚刚出任党的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非典”时提出要建立新的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时期;到2003年8月,在江西省井冈山考察时,明确提出并使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形成,同时又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在同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不但高度肯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还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此时还没有包含“社会”。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在深化、外延在扩大。2004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温家宝同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新的阐释。自此科学发展观已从指导“经济”到“社会”,并扩展到统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2005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尽管社会建设概念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已有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雏形,已要求科学发展观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全过程。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在党的指导思想表述上有了巨大提升,首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第三个“坚持”,与“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3]4并列起来。当时对科学发展观功能做这样的定位,作用上的扩容和升级,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价值及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

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内涵作了全新的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作用做这样的定位,表述为全党的重要战略思想,并写入新修改的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之一。由于历史的局限,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没有把科学发展观明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仅表述了“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但已显示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坚定。党的十八大在以往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在过去成功实践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在作用上作了新阐释,在功能上作了新定位,在内容上作了新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内涵的阐释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他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以人为本既是指社会人的整体,也是指每个人的个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并不是否定和泯灭个人的理想、梦想和价值追求。尽管每个人的理想、梦想和追求有不同的角度、维度和内容,但个人梦想不能脱离国家梦想,只有融合在中国梦、民族梦之中,个人梦想才能变为现实,个人梦想才有价值和高度。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3这就是说,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实现才有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才能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三、确立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历史方位,使中国梦实现有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中国梦提出的依据,是梦想成真的物质保证。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GDP总量是3645亿元,到2001年,已达到11万亿元。到党的十七大召开前的2006年,标志我国综合实力的GDP已超过21万亿元,这期间每年平均增加22635亿元。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超过法国和英国,在世界上的位次也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与此同时,与前三位的美、日、德的差距在大大缩小。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美、日、德的71.8%、37%和13.9%,到2006年已分别相当于美、日、德的20%、60.6%和91.3%。相应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6年提高到5.5%,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排名世界第二。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把GDP总量翻两番改为人均GDP翻两番,由此,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在10%左右,到200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为30万亿元。到2009年我国名义GDP为49800亿美元,当时日本为50700亿美元。到2010年8月16日,按日本官方公布我国第二季度经济GDP总量,按美元计算为13390亿美元,日本为12880亿美元,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方位,向中国梦实现迈出的关键一步。

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国内生产总值按人民币计算在2012年仍达到51.9万亿元,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作了明确阐述。我国人均GDP已达到5500美元,在世界处于第102位,表明我国在世界上仍是第二大经济体位次,我国已迈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标准人均GDP1000—3000美元)。基于这些,党的十八大才提出到2020年实现经济上“两个翻番”的目标,即GDP的总量翻番和人均GDP翻番。这是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是邓小平描绘的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阶段性内容。

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迈向实现。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把党的十五大以来所强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建设到建成一字之改,使小康梦、中国梦预期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世界和全国人民的政治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向的,是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的和谐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小康梦的战略性、全面性和普惠性,及与中国梦的无缝衔接。

二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的GDP翻番和人均收入翻番目标。两个翻番既体现了邓小平最先提出实现小康梦目标的初衷,又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是人民梦的本意。这次人均收入翻番以2010年水平为基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109元到2020年预计达到28238元;农民纯收入是5919元,预计达到11838元,人均收入翻一番,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体现民生优先的大战略,更加体现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大理念,让人民更加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体现中国梦是人民梦的本质内涵。

三是党的十八大把十七大强调的人均翻番提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高度。以往党代会报告曾三次提出翻番,但都是总量的翻番,强调人均收入翻番的少。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一大进步,但并没有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背景下。因为尽管我国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的位次,但人均排名却在后。目前,我国人均GDP仍排在世界第102位,既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材料统计分析,我国人均GDP仅是美国的8%、德国的9%、日本的9.2%。因此说,党的十八大强调人均GDP翻番的意义极大、含义极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2的本质内涵。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方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实了物质基础和物质保证。

四、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主题和精神,使中国梦实现有了强大的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梦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2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历史唯物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强大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的今天,改革创新才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我们党的成功实践,是新一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自1978年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极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目标确立至今,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明确“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思想指导作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两大战略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最典型的成果,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做到八个“必须”,其中第三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2]4改革开放是党的十八大后的主题和时代强音,也是最大的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次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自此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论及改革,都把改革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发言时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更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李克强总理多次说要把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特别是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态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用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用深化改革来释放制度红利,让最广大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历史地看,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除此还有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强力拉动。但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我国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在锐减,增量改革的红利也在消失,急需用深化改革和存量改革来解决收入分配体制、行政体制、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干部制度中的诸多弊端,以释放新的制度红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多样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目前最重要、最直接的是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释放内需红利。我国尽管经济总量较大,但分配上问题严重并已凸显。衡量两极分化严重程度的基尼系数表明,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已达到0.474。经济学在基尼系数上有以下档次:0.3以下是平安线,0.4是警戒线,0.5是危机线,0.6是动乱线,我国现已超过警戒线,直逼危机线。因此,我们必须全力推进分配体制改革,让每个人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现实看,分配体制改革,还要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打破垄断行业必须伴随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以抢抓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机遇,用一段时间形成释放国内需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又释放大量购买力来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处于消费潜力释放的历史拐点,城镇化发展能够释放消费潜力所形成的转型发展红利,以强力拉动内需。统计已有力证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如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从现在水平达到70%可持续20年。一个农民工转入市民可推动基础设施投资10万元,全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一千万人,相当于拉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万亿元。可见,新型城镇化建设红利是巨大的、长期的。深化改革是当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红利,自然是助推中国梦梦想成真的强大动力。

从我国现实看,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往改革已释放了巨大的红利,但增量改革所释放红利的源泉在消失,亟待实现旧改革红利向新改革红利转换,以深化改革、突出存量改革来释放新的红利。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仍没有完成,许多难关还没有攻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还没有最终完善,亟需用深化改革实现制度的创新,破除旧体制制约发展的瓶颈,再释放出巨大新的改革红利,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机制。

[1]聚焦两会热点编委会.中国梦新航程—聚焦两会热点[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辅导编写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红利小康社会总书记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