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对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2013-08-15 00:50蓝艳芳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二语意愿话语

蓝艳芳,周 洁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一、二语交际意愿及研究现状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WTC)这一概念最初被McCroskey 等人用来专指母语交际中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倾向,其目的是解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语言行为的巨大差异。后被MacIntyre(1998)等人将交际意愿延伸到二语习得领域(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第二语言交际意愿指的是二语学习者使用二语在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人或群体交流的愿望。中国外语界对英语作为外语(EFL)的交际意愿研究刚起步不久,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比与分析。如唐蕾、霍红(2006)发现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和自我效能感均影响交际意愿,但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力更大;彭剑娥(2007)对影响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进行模型假设和数据验证,发现融合性动机对英语水平和英语交际信心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激发英语交际意愿。李琳(2012)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发现学生的交际意愿明显低于英语国家的法语学习者。“在中国课堂环境下,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交际意愿影响很大。”(Wen & Clément,2003)其中,教师和教师的支持是社会环境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国母语环境下中,课堂是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教师话语是这个场所中他们实现交际所需要的可理解性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决定着他们对交际的把握,当然也包括交际的意愿。文献研究发现,在论述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方面,教师话语很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二、大学英语教师话语与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关系及研究现状

外语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英语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正因为如此,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1991:89)。尤其是在中国的情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话语使用得当与否,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最终影响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MacIntyre 等,1998)。理想的英语交际环境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师话语,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让他们主动参与各种交际活动,实现语言输出。“二语习得本身包括自然习得和指导性习得。国内外语学得者虽然很难获得自然习得机会,但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更好的课堂习得环境来补充。”(陈杨,2006:60)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首先要从培养他们英语交际意愿入手。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之间的交际主要还是由典型的三话步结构(IRF)不断重复构建而成。在此模式下,大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被动接受信息,没有得到更多的交际机会,特别是处理意外交际问题的能力,达不到真正意义上习得语言,最终都会让学习者厌倦。“教师话语使用是否得当,对学生的输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王银泉,1999:48)。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交际意愿方面,我国的研究者过多地关注对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的研究,因为对教师话语对交际意愿的影响的忽视或其它原因,对之缺少思考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课堂言语交际主体—教师话话入手,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对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和作用。

三、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对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影响及作用分析

(一)理论基础

1.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作为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指出人类语言并不是单纯的“声音和意思”的结合,语言可以产生行为。人类在说任何一句话时都同时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the 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illocutionary)、言后行为(the perlocutionary act)。换句话来说,言内行为包含意义,它能产生可理解的话语;言外行为体现一种能力,它通过语调、态度、感觉、动机或意图来实现。言后行为包含因果关系,它对听话人产生影响。相应地,课堂是大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通过诸如词、短语和句子(言内行为)来表达教师的意图(言外行为)。从言后行为看,教师期待学习者领悟话语的意图和含义,使学生产生交际的意愿,这就是言后行为——达到了用语言做事情的目的。

2.Krashen 输入假说

Krashen 的输入假说为教师话语对学习增强二语交际意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交际能力是习得的一部分,二语交际的前提是交际意愿的产生。Krashen i+1 语言输入假说认为,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足够量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促成语言习得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学习者是通过接触并理解略高于自己目前语言能力的材料输入而掌握语言的。教师的话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学习者只要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人,只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即可习得。这种可理解的输入语言能被学习者所理解,不超过他们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但又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结构。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输入应为i+1”。“教师语言是一种简短、规范,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李华,2007:124)我国的大学生课堂上教师会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容易被理解。

3.Long 的交互假说

语言学家Long 的交互假说强调双向交际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在交互过程中双方通过意义协商和语言形式调整,从而引起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教师话语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促使学习者产生交际的兴趣,兴趣往往孕育着下一次的交际意愿的产生。

(二)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增强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作用分析

1.可理解性的教师话语是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前提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难易度应控制在“i+1”的水平为宜。其中,“i”代表学生的现有交际水平,“i+1”则表示稍稍超出学生的实际交际水平。比如在交际中,教师的一句话语当中最多包含一个到两个生词为宜,一段五六句话的话语中最多出现一个新句型为宜,而且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大致猜出生词或句型的意思。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有了足够可了解的语言输入,感到已经准备好时,他们才会产生英语交际意愿,从而诱发语言的输出。

2.真实而自然的教师话语是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提高的源泉

教师话语作为学生语言输入的一种途径,本身就应该尽可能要求真实,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真实语言的机会。课堂话语更多的不应该是关注模式的问题,而是具体的语言的运用。此外,我国绝大多数大学教师也是二语习得者,没有在英语国家习得英语的经历,从理论上讲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话语也是中介语,极少有教师能达到或接近目的语国家规范目的语。不难想象中国的大学生在这样的中介语环境的浸泡下,交际意愿不能不受到影响。

3.多样化的教师话语是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产生的催化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话语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更新和提升,导致学生每次接受的都是一些过于程式化、缺乏新意的教师话语,交际内容单薄,学生就失去了交际的新鲜感。优秀的教师话语总是能以鲜活的东西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交际意愿的觉醒。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果英语教师只是形式单调,千篇一律地重复一些常用话语,充其量只是完成了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却不能完成言后行为(交际意愿的产生),一步步地诱导学生产生交际的欲望。

四、重视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

由于我国教师大部分也是二语习得者,教师课堂话语既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又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师话语对增强大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和作用,为交际能力的实现作好铺垫。

[1]MacIntyre,P.D.,et al.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82):545-562.

[2]Wen,W.P,&Clément,R.A Chinese conceptualisation of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SL[J].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2003(16):18-38.

[3]Nunan,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M],Prentice Hall Inc.,1991

[4]王银泉.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5]彭剑娥.医学生英语交际意愿与英语课堂焦虑的关系研究[J].西北医学教.2007.

[6]唐蕾,霍红.交际自信、交际意愿和二语使用的关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

[7]李琳.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研究以及对教学的启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8).

[8]谢瑞虹.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9]陈杨.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

[10]李华.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猜你喜欢
二语意愿话语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