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素质的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3-08-15 00:44郑美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秘书学基础课秘书

郑美平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2011年,秘书学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成为与汉语言文学并列的二级学科,这是秘书学界划时代的大事,各大院校开始积极筹办秘书学本科专业。近期笔者对苏州大学、盐城工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行知学院、集美大学等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后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针对高职高专的文秘专业设计,课程设置则大部分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这些都无法适应秘书学本科专业教育的需求。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具有一套适应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与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应注意与汉语言文学、高职高专文秘、文秘教育本科、秘书学自考本科专业相区别,确立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新兴体系,所以合理构建秘书学本科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太多 我国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除去公共课(政治思想、电脑、外语、体育等课程)约40学分,余下的约120学分包含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中,秘书学专业的课程应占70%-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专业。[1]而目前很多院校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依然附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课程占了80%左右,秘书专业课只占了20%左右,本末倒置。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院校没有注意区分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与高职文秘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培养方向也比较单一,没有进行细分。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2](P13)也就是说高职文秘培养的是初级秘书,而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是培养中高级秘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区别。另外高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定位秘书学的专业培养方向,如:政务秘书方向、涉外秘书方向、司法秘书方向、商务秘书方向等等,再依据培养的方向来设置课程。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 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高校是从高职升为本科,沿用了高职课程重实践的设置,而有些高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又纯粹是理论学习。秘书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运用秘书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2](P13)所以秘书学本科教育应有别于高职教育,侧重史、论方面的学习,但它同时是一门应用文科,所以也应该设计实务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史、论、应用三方面应互相结合,不可偏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学习。

二、构建课程体系的新模式

秘书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学科基础,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参谋助手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我们将这些能力归纳为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型,同时,对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归类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在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课程组成原理和现有国家课程规范,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3]

在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教学可采用“2+2”和“16周理论教学+2周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2+2”即第一、二学年按照专业培养,开设业务素质的基础性课程,第三、四学年分专业方向培养,开设专业不同领域及环节方向课程。为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涵盖理论教学,可安排课堂实验训练、每学期两周的集中实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创新环节等。

(一)专业课程 根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从能力角度归纳为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型。由于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对于秘书的专业能力要求存在具体的差异,可以将其细分为政务秘书和商务秘书两个方向,体现不同单位秘书工作类型与工作任务的要求,强化秘书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1.政务秘书方向。

业务基础能力由教育部要求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与汉语言文学的学科基础课构成,设置计算机应用、人文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英语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文字处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掌握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

业务核心能力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构成,设置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领导科学概论、行政法、秘书写作、秘书职业形象设计、文书档案管理、新闻采访与报道、现代办公技能训练、速记与速录等课程,使学生熟悉秘书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基本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行政法规,培养学生行政办公室业务处理能力、行政公文写作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辅助领导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业务拓展能力由素质拓展课(即选修课)构成。设置文学概论、书法艺术、人际沟通、逻辑学、申论、公务员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学等课程。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管理才能,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务秘书做好准备。

2.商务秘书方向。

业务基础能力与政务秘书方向一致;

业务核心能力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构成,设置管理学概论、企业管理、领导科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经济法、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英语口语交际、项目管理、速记与速录、现代办公技能训练等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熟悉秘书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现行的企业经济法律法规,具备企业管理及公司事务组织处理能力;辅助企业领导参谋决策,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协助领导开展公关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具备文字速记及计算机快速录入的能力,能够进行无障碍的外贸外语方面的交流。

业务拓展能力由素质拓展课(即选修课)构成。设置营销策划学、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学、商务谈判、速记与速录、电子商务、摄影与摄像、影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使学生能够进行企业活动影像编辑,掌握营销策划能力,熟悉谈判技巧。

(二)实践教学环节 从秘书学的学科体系看,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秘书学本科专业在抓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实训教学。

首先,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教学中,开展同步式的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开展相关的训练;第七学期开展专项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实训的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毕业实习集中实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实训教学体系,体现“基础扎实,创新能力、注重实务,强化技能”的实训教学理念。

其次,建设文书档案实训室、会议模拟实训室、礼仪实训室、速记与速录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验室,作为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为学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性实训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另外,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再次,在专业实践方面,利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暑假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自行联系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见习,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日记和见习总结,增强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践,到政府、企业等单位见习,以获得一定的实际经历,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三)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训练

1.举办秘书学前沿学术讲座,介绍秘书学科发展与改革的最新情况;

2.介绍科研的基本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课余学术研究活动;

3.成立学生科研小组,每10人配备一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进行专业辅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活动。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等学术活动,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

4.带领高年级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完成部分或阶段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5.学生毕业论文应体现秘书学专业研究方向。

(四)“三证”考核 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取得“三证”(即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考试二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从而确保秘书学专业学生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计算机技能与英语技能等。另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会计证、教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公关执业资格证等。

发展秘书学专业本科教育,是由秘书职业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秘书学进入本科目录,对于秘书学学科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准确定位秘书学学科建设体系,合理构建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秘书学专业在专业方面广度与深度的理论体系研究,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科学创新与技术能力的实用型秘书人才,秘书学专业才能不断发展。

[1] 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秘书,2012.8:14.

[2] 杨树森.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蓝文永,夏娟.基于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7.

猜你喜欢
秘书学基础课秘书
秘书不在 等
建党百年秘书工作与秘书学发展研讨会召开
学科互涉视域下秘书学学科建设探索
秘书学专业教育统计报告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论当前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