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中痞证的多源性与统一性

2013-08-15 00:44苏培迪
吉林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汤证仲景承气汤

苏培迪,郝 贤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何为痞?《伤寒论》151条曰:“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指出在表之寒邪误下,虚其里,陷其邪,影响脾胃升降之枢机,乃致心下气机窒塞不通,乃成痞证。也。”阐发了阴阳的统一性及多源性。“痞”证的统一性在于其根本病机:气机窒塞不通。多源性在于其致病因素的多样性。

脾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就有记载:“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又如《景岳全书·杂证谟》云:“脾胃为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五行之土,既能生长万物,又是万物的归宿。在生理上,脾胃充盛,能调五脏;在病理上,脾胃受损,五脏不安。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大量的笔墨论述痞证,所论痞证的病位在中焦脾胃,足以看出仲景对脾胃的重视程度。

本文从寒、热、寒热错杂3个方面,对《伤寒论》中所论痞证进行分析。

1 热型

病因病机:热邪壅滞、热与湿和、热与水结、热与燥结或木旺土虚,均可导致中焦脾胃气滞不通。症状如栀子豉汤证“心中懊恼,胸中窒”,白虎汤证“腹满,身重”,调胃承气汤证“腹胀满”,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茵陈蒿汤证“小便不利,腹微满”,大陷胸汤证“从心下至少腹满而痛,不可近者”。其他如猪苓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抵当丸证、麻杏石甘汤证、大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均是热型“痞”证。

2 寒热错杂型

病因病机:上焦有热,中、下焦有寒,或寒热邪气混杂于中焦,均可导致脾胃纳化失司,升降失和,气机窒塞“痞满”。症状如桂枝人参汤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干姜黄芩黄连汤证“寒格,更逆吐下”,半夏泻心汤证“但满而不痛”。其他如栀子生姜豉汤证、栀子干姜汤证、黄连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乌梅丸证,均是寒热错杂型“痞”证。

3 寒型

病因病机:《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水液的代谢,归于胃肺脾肾三焦。五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的生理运动,乃成“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寒水为阴邪,易犯阳气。气寒水凝,或流溢失序,或上冒清阳,水寒浩淼难制,在表在里,“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沿三焦以为害。“水饮为患,变动不居”的病理特点,于是各种水饮逐次发生。症状如小青龙汤证“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五苓散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十枣汤证“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真武汤证“腹满,小便不利”,瓜蒂散证“胸中痞硬,气上冲胸,不得息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其他如白散方证、吴茱萸汤证、理中丸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附子汤证,均是寒型“痞”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伤寒论》所论痞证之病因具有多源性,然“痞“证之病机又具有统一性。仲景应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多种治法“不用费药”,仲景“权变”之妙,可见一斑。诚如尤在泾所言:“夫振裘者,必挈其领,整纲者,必提其纲。千头万绪,统归一贯,比于百八轮珠,个个在手。”(《伤寒贯珠集》),实可谓“医之圣人”。

[1]赵立军,金东明.仲景治疗消渴病学术思想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359.

[2]谢冠群,高超.《伤寒论》少阳提纲新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20-321.

[3]刁吉祥.叶天士巧用经方复脉汤[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889-890.

[4]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7.

[5]东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6]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8.

[7]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45.

猜你喜欢
汤证仲景承气汤
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方证研究*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伤寒论》“热利三证”浅谈
《伤寒论》烦躁症治探析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