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健脾疗法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3-08-16 03:41陈丁生张桂成李国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广州51050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广州51047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番禺511400
江西中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运化腰围调理

★ 陈丁生 张桂成 李国学(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 广州 51050;.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 广州 51047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番禺 51140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临床症候群,以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特点,胰岛素抵抗及腹型肥胖为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主要是针对各组分采用分割治疗,如减轻体重、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抗凝等,或多种药物联合干预多种组分,尚缺乏整体干预的治疗方案。有MS倾向的亚健康人群常需考虑多种药物治疗,而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受益与风险较难评估。因此,发挥中医学整体调理的优势防治MS意义重大[1]。笔者采用新型健脾疗法(即短期喝小米汤或玉米汁代替主食摄取,并服用温化痰饮、健脾泄浊中药)重建脾主运化功能,进而促成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与饮食密切相关的MS具有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SS)制定的MS诊断标准[2],具备以下3项或以上者。(1)超重和(或)肥胖:BMI≥25kg/m2;(2)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及(或)空腹血HDL-C男<0.9mmol/L或女<1.0mmol/L者,(或)已确诊血脂紊乱者;(3)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及(或)2小时PG≥7.8mmol/L(140mg/d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者;(4)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者。

1.2 治疗方法

新型健脾疗法[3]分为缓冲期、极低热量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缓冲期主要是逐日减少主食;极低热量期:3-5天,首日先用10-20克玄明粉清肠,其它时间服用温化痰饮、泄浊健脾的加味苓桂术甘汤;恢复期饮食按照由“少→多、软→硬、清淡→普通”的原则进行恢复,并继续服用中药调理。1个月为一疗程。开始治疗前均告知本治疗的详细实施步骤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体重、BMI、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疗效指标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1.4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1个月后体重下降3.5公斤以上,血脂、血糖、血压均较调理前明显改善;有效:1个月后体重下降2公斤以上,血脂、血糖、血压均较调理前改善;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9例受试者均为医院门诊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9.5±12.3岁;BMI均≥25kg/m2,其中合并血压升高27例,血脂紊乱33例,血糖升高23例。

2.2 体重、BMI及腰围变化见表1

表1 体重、BMI及腰围变化()

表1 体重、BMI及腰围变化()

?

如表1所示,1个疗程调理后,体重:男性平均下降4.7kg(范围1.7-6.5kg),女性平均下降2.5kg(范围 1.1-5.3kg),BMI:男性下降 1.2kg/m2;女性下降0.9 kg/m2;腰围:男性下降3.6cm,女性下降1.2cm,除女性腰围外,所有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2.3 血压变化见表2

表2 27例高血压受试者治疗前后SBP、DBP变化()

表2 27例高血压受试者治疗前后SBP、DBP变化()

?

如表2所示,27例表现血压升高的受试者,经过1个疗程调理后,SBP平均下降18.9mmHg,DBP平均下降9.2mmHg,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13例已经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受试者,有10例因为血压控制良好降压药物减量或撤药。

2.4 血脂变化见表3

表3 33例血脂紊乱受试者治疗前后TC、HDL-c、LDL-c、TG变化(s)

表3 33例血脂紊乱受试者治疗前后TC、HDL-c、LDL-c、TG变化(s)

?

如表3所示,33例表现血脂紊乱的受试者,经过1个疗程的调理后,TC 由6.98±1.05降至5.12±0.96 mmol/L,男性HDL-c由0.93±0.21上升至1.09±0.24 mmol/L,女性HDL-c由0.99±0.18上升至1.25±0.23 mmol/L,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且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LDL-c由 4.58±0.89 降至 2.59±0.55 mmol/L,TG 由 5.83±2.06降至1.74±1.03 mmol/L,也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其中接近半数(16例,48.5%)受试者血脂的各项指标均达标。

2.5 血糖变化见表4

表4 23例表现血糖升高受试者治疗前后FPG、P0.5小时PG、P2小时PG变化(s)

表4 23例表现血糖升高受试者治疗前后FPG、P0.5小时PG、P2小时PG变化(s)

?

如表4所示,23例表现血糖升高的受试者,经过1个疗程调理后,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13例已经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受试者,有11例因为血糖控制良好而撤减降糖药物。

2.6 综合疗效评价

经过1个疗程调理,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

2.7 安全性评价

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低血糖反应发生。

2.8 依从性判断

39例受试者中只有6例因为非治疗因素(月经、工作等)在完成第3天后开始恢复饮食,其它33例均顺利完成5天调理。所有患者依从性良好。

3 讨论

MS表现形式多样,尽管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WHO和国内的调查都表明:和后天生活方式,特别是和饮食结构变化、运动量减少关系密切。从中医角度看,脾为后天之本,现今MS的高发病与今人脾易受伤有关[4]:脾主运化,饮食的转化去向全赖于脾的功能正常与否,当饮食“不洁+不节”日久,势必伤脾;脾主肌肉,运动减少意味着肌肉的伸缩减量,势必反作用于脾,使其功能减退。脾伤运化功能失常,吃进去的水谷精微不易转化成气血而容易变为痰湿,则形成了超重/肥胖的病理基础(肥人多痰湿)。诚如王氏[5]强调的那样,MS患者胃的受纳功能正常甚至过度,但脾的运化、散精功能出现障碍,精微物质进人体内,不能为机体所利用。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临床出现高血糖、高血脂,伤及脉道,则还会引起高血压。因此对于MS患者,不管它表现出什么样的组分和证型,从脾调治方为治本之道,只有顾护到脾的运化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MS的核心病机,使治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上述病机认识,本文收集了39例MS患者,尽管他们的西医诊断各不相同,中医证型各异,但统一实行健脾调理,却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不管是体重、BMI、腰围,还是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有明显好装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见“脾伤”确为MS的基本病机,健脾的治疗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药食同源”,从现代临床药理学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也应归属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脾的运化能力强弱密切相关,脾伤问题一旦解决,自然可以为后续的其它药物治疗打下更好的基础,从而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是为疗效提高的主要原因[6]。

新型健脾疗法,通过重建脾主运化功能,切中MS的基本病机,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是值得期待的、解决MS,特别是处于MS边缘状态亚健康人群的有效调理方案。有必要设立对照组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确证疗效,并通过动物研究揭示其机理。

[1]韩曼,刘喜明.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研究现状与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2 073-2 07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161.

[3]Ding-sheng Chen,Chen-ying Li,Michalsen Andreas,et al.Modified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Fasting Improves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2,4(3):e309-e314

[4]陈丁生,李国学,李辰慧,等.健脾调理现代文明病的理论基础与实践[J].江西中医药,2013,44(3):7-9.

[5]王文健.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90-395.

[6]陈丁生,卢致仁,张桂成,等.以健脾改变人体对治疗反应性的思考与实践[J].医学与哲学,2013,34(5B):79-81.

猜你喜欢
运化腰围调理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