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手足口病68例疗效观察

2013-09-04 06:46袁卫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5期
关键词:洛韦热毒口病

袁卫华

(河南省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鹤壁 458030)

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手足口病68例疗效观察

袁卫华

(河南省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鹤壁 458030)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9月13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每日1次,疗程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静脉滴注,0.5 mL/(kg·d),每日1次,疗程5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53%(67/68),高于对照组88.2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热毒宁;更昔洛韦;儿童手足口病

儿童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为婴幼儿,部分患儿可导致严重的脑炎、心肌炎等,甚至并发肺水肿、肺出血,最终死亡[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我们采用热毒宁加更昔洛韦治疗68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在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事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期间,鹤壁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9月136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等症状。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诊断标准[2],排除疱疹性咽峡炎、风疹、水痘等。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5±1.0)岁;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7±0.9)岁。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国药准字 H20041425)10 mg/(kg·d),每日 1 次,连续 5 d;常规给予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能量辅助治疗,有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高热予以退热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国药准字Z20050217)0.5 mL/(kg·d),静脉滴注,每日 1 次,连续5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

1.3 疗效标准[3](1)治愈:体温无升高,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2)好转:体温较前降低,皮疹及疱疹数量减少;(3)无效:持续高热,出现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8.53%(67/68),高于对照组88.2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对比 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退热时间 皮疹消退时间 进食时间对照组观察组T值P 68 68 2.99±1.25 2.13±1.09 5.17<0.05 4.79±1.27 3.74±1.19 6.38<0.05 2.81±1.06 1.82±1.01 7.03<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内科常见季节性疾病,近年来呈现局部流行爆发趋势,致病菌多为肠道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本病一般情况下预后良好,呈自限性,但部分病例可累及神经系统,导致脑炎等,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治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温病”、“湿温”,是邪疫毒与肺、心、脾经内蕴湿热(毒)相搏,“随其虚处而所著”,外泄郁结肌表所致[4]。清热解毒中成药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复合而成的中成药制剂。其中青蒿辛解表,寒清热,具有杀菌、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栀子导热毒下行,具有镇痛、消肿功能;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量实验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而且不良事件低于西药[5]。

更昔洛韦是一类安全有效、广谱抗病毒药物,其可以“侵入”病毒感染的细胞,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6]。

本研究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8.53%,高于对照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表明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总之,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马金海,徐玲玲.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02-103

[2]衡永波,吴灵兵,陈桂明,等.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56-57

[3]蒋奕,胡腾,薛丽容,等.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0,22(2):154-155

[4]王隆,刘静.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189-190

[5]贾焕奇.痰热清、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0,30(3):165-166

[6]徐利云,薛娥.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16例临床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1):90-92

R 725.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5.045

2013-05-28)

猜你喜欢
洛韦热毒口病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