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07 08:11肖文豪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肖文豪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广东广州 51008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之一,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其属于全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近10余年来,采用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来氟米特、甲氨蝶呤(MTX)等对症治疗[1],使RA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有一定的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其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四肢小关节骨质破坏严重,严重者影响内脏功能。随着生物学的进步,药物细胞因子阻滞剂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加强,依那西普是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的受体阻滞剂[2],其对RA有一定的疗效。本院采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RA患者,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8.3±8.9)岁。纳入标准: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关节肿胀3个或6个以上关节有明显压痛;关节肿胀、晨僵1h时间超过6周;红细胞沉降率(ESR)≥20mm/h;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关节功能分级在Ⅱ~Ⅲ级;在本次治疗前至少2周未服用过抗RA的药物。排除标准:哺乳期妇女、孕妇以及近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伴有严重内科疾病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类风湿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3]。将65例患者根据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周口服10~15 mg MTX,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Fc),每次皮下注射25 mg,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周临床及实验指标:晨僵持续时间、休息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 分]、关节压痛数(28 个关节计)、患者对病情自我评分(0~100分)、医生对患者病情评分(0~100分)、双手握力、关节功能、ESR、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

采用ACR制订标准,ACR20(50)改善标准要求触痛、肿胀关节计数改善率达到20%(50%),同时患者对病情评估、患者对疼痛评估、医生对病情评估、功能丧失程度、ESR、CRP水平这 5个方面至少有 3个改善率达 20%(5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6、12周后观察组ACR20%改善标准、ACR50%改善标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的比较

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 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抗生素治愈;3例肝肾功能轻度异常。对照组2例肝肾功能轻度异常,停药后好转。

3 讨论

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控制延缓病情为原则[4],以往主要依靠基础药物联合MTX、来氟米特等作为治疗方案,这使很大一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是高活动性者症状缓解不及时,或虽已缓解但滑膜炎症依然存在[5],关节破坏持续进行[6],因此寻找新的药物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的比较(±s)

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晨僵(min)休息痛(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自我评分(分)医生对患者评分(分)健康评估分(分)CRP(mg/L)ESR(mm/h)RF(kU/L)DAS28 62±26 6±2 14±3 11±5 41±19 37±12 35±10 45±24 66±19 98±27 6.2±3.0 28±18*#2±1*#6±3*#6±2*#26±11 24±10 24±10 35±16 25±11 37±12 2.6±1.8*#63±27 6±2 13±3 10±5 42±18 36±12 36±11 47±21 67±18 92±29 6.3±2.9 51±23 4±1 10±5 9±4 30±13 29±11 28±9 43±18 52±13 56±13 4.4±2.5

人们发现TNF-α对RA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依那西普是一种新型的TNF拮抗剂[7],其与血浆中、细胞表面的TNF-α结合,产生竞争性抑制[8],从而达到抑制TNF-α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的作用,阻断RA炎症的进程[9-11],所以依那西普在活动性RA中有着更好的抑制关节破坏、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本组实验中发现,依那西普与MTX相比起效更快,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炎症控制能力好。综上所述,对于活动性RA患者应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

[1]徐雯,陶娟.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与初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8(10):815-817.

[2]施安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5):92-95.

[3]王莉莎,黄烽,张江林,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7):556-561.

[4]丁菱,何善智,钟伟秋.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9):3293-3294,3299.

[5]吕婷婷,朱平,李晓燕,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依那酱利的调节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5):495-497.

[6]王莉莎,黄烽,张江林,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7):556-561.

[7]路海侠,盛荣.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3,13(1):39-40.

[8]丁明,魏健,薛峰,韩爱强.小剂量依那西普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961-963.

[9]龚宝琪,齐文成.依那西普治疗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1例[J].广东医学,2012,33(21):3348.

[10]吴春叶,李力.那西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两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83-84.

[11]张雯丽,李慧,闫伟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7、TNF-α检测的意义[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5):16-18.

猜你喜欢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