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3-09-10 06:07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刘佩
中国商论 2013年24期
关键词:智慧智能发展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刘佩

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它是一种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的产业相比,智慧产业的发展更注重人的智慧,智慧产业内部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竞争。从广义上来说,综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知名学者对智慧产业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将智慧产业定义为“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1]。结合目前我国产业建设的重点,从狭义上来理解,智慧产业特指以信息为原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研发或生产满足社会的各种技术服务产品、智能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为主的产业,主要包括智慧应用技术研发、智慧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化服务、光通信、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应用电子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传统产业应用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也与数字化、智能化接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风起云涌,近几年,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产业受到我国战略高度支持,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围绕着云计算、物联网概念展开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在以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为代表的高端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由此逐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由智慧产品的需求拉动、智慧产品以及服务平台提供商、智慧服务需求商组成的智慧产业,智慧产业孕育而生。目前,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涨也进一步推动了智慧产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产业是核心。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每种技术又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而物联网、云计算涉及的技术是一个大集成,将带动大规模智慧产业链的形成,包括智能设备与终端制造业、信息网络服务业及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基础支撑产业、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和应用服务业。智慧产业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1 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产业正在逐渐形成[2]。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区域,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资金运作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其智慧产业发展建设已处于我国领跑地位。环渤海区域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城市区域创新驱动下,智慧产业发展势头相对提升。长三角两省一市确定了长三角智慧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佛山为支点,深入发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政府为代表的城市智慧应用产业。除了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智慧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区域,四川也紧随我国智慧产业发展步伐,以成都高新区为示范性区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逐年递增,出口总额居西部之首。智慧产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较早,且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区域先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带动周边各地区智慧产业的发展,规模经济不断壮大,从而带动全国产业发展。我国仍然处于智慧产业发展的初期,智慧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产业在平稳增长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智慧产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近几年出台的政府扶持政策以及资金投入都占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投资战略以及智慧产业人才引培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也略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上述分析,对于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应首先分析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优势及区域优势,引进国内外发展经验,顺势引导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

1.2 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2.1 我国智慧产业发展PEST环境分析

产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产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判断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图1为我国智慧产业发展PEST分析矩阵。

图1 我国智慧产业发展PEST分析矩阵

现阶段,我国已具备发展智慧产业的优势地位和产业资源,并且在政府引导、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拉动等市场需求下,智慧产业将呈现跳跃式发展趋势。目前,智慧产业仍然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无穷无尽的延展性、衍生性。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没有消退的背景下,智慧产业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意义显 得尤为引人关注。智慧产业的发展也顺应当今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产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建设都具有深远影响。

1.2.2 对产业环境的影响

智慧产业的原材料是信息,智慧产业的发展不依赖于自然资源,相反,智慧产业以其智能化、数字化的科学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改变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过分依赖和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促进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加快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优化、改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模式,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应用电子产业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将推动信息产业持续做大。

1.2.3 对人文城市环境的影响

智慧产业的发展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模式。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家居、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能够使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和社会活动模式发生新变革。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的支柱和支撑力量,发展智慧产业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由“行政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众需求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重要抓手。

2 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

2.1 区域阶梯式发展策略

区域阶梯式发展策略主要是基于我国各个区域的产业特点以及重点培育产业的不同,分阶段分区域引导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让信息产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发达区域先发展,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带动其他区域智慧产业发展起来。从我国智慧产业发展具备的条件以及目前各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可以将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区段:第一区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主要包括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此区段云计算产业、信息服务、软件业及其他智慧产业的产业规模、企业数量、研发能力、市场意识、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且已经形成一种综合产业规模效应,可带动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智慧产业的发展;第二区段指经济发展快速的中部地区;第三区段主要指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此部分信息产业、物联网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需在集中资源发展第一、第二区段的基础上辐射带动第三区段的发展,从而实现全国产业发展的平衡。

2.2 产业带动策略

产业带动策略主要是基于目前我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基础牢固,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产业带动策略旨在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好、自助创新能力强、产品优势明显的本土产业企业,打出国内市场。其次,在智慧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技术研发,开发出更加智能的终端设备产品,带动智能终端制造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政策,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不断研发综合智能应用服务平台,由智慧服务业、智能终端制造业带动智能应用产业发展,从而完善整个智慧产业链。

2.2.1 龙头企业带动策略

龙头企业和骨干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对产业的发展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美国具有世界级龙头企业如IBM、Google、Amazon、Microsoft等,其中IBM的智慧方案也引导了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响亮知名度的企业仍不多见,培育和发展广州市智慧产业的世界级龙头产业,可以打响我国智慧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名声,也可以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智慧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智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高度重视引进国内外大型IT企业和相关技术研发、配套机构,不断扩充智慧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且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分别培育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引导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

2.2.2 智慧服务业、智能终端制造业带动智能应用产业发展策略

深化各智慧服务业产品、智能终端设备在工业装备、生产、经营管理和商务各环节的集成应用,不断研发面向具体领域的综合智能应用服务平台。智能应用产业主要是指发展较为娴熟的信息服务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设备技术在各传统行业的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发生产服务于各具体行业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服务平台或产品体系为目的的产业,隶属于智慧产业范畴。智能安防应用产业、智能交通产业、智能农业应用产业、智慧能源产业等都属于智能应用产业。产业链由硬件生产商、软件提供商、运营商、平台提供商等构成。智慧服务业、智能终端制造业可以说是智能应用产业的上游产业,在上游产业发展较成熟的情况下势必带动智能应用产业的发展。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信息技术、4G网络加速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且越明确,智能应用产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2.3 国际化发展策略

智慧产业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智能化,而信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智慧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的舞台,不可能脱离世界这个信息平台而独立发展。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产业出口规模小,国际化水平较低,对于产业国际市场信息、国外发展现状以及世界需求市场缺乏全面的认识。智慧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虽处于发展较快的地位,但与世界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其技术研发、企业规模以及市场规模却相对较小,这决定了我国智慧产业发展必须有比以往更加宽广的眼界和规划,大力实施和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更大方位、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同时,学习国外成功国家的经验,并整合、凝聚世界范围内各种科技资源,以加快智慧产业的发展。

[1]金江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

[2]“智慧城市”产业链逐渐形成[J].金卡工程,2012(10).

[3]刘远彬,丁中海.两型社会建设与智慧产业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2(11).

猜你喜欢
智慧智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