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绒毛膜性质与妊娠结局分析

2013-09-10 05:36广东省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惠州516081
吉林医学 2013年25期
关键词:产儿双胎绒毛

刘 婕 (广东省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 惠州 516081)

双胎为产科高危妊娠,人群中自然发生率为1% ~1.2%,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推迟,促排卵药物应用及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双胎发生率逐年上升。双胎根据绒毛膜性质分类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罕见)。为探讨绒毛膜性质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本研究对128例双胎妊娠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患者共128例。患者年龄23.6~38.1岁,平均(32.1±3.7)岁。孕次1~6次,产次1~3次。分娩孕周28.8~38.1周。128例双胎中双绒毛膜双胎91例(71.1%),单绒毛膜双胎37例(28.9%),共获活产儿253人。

1.2 方法:早中期B超提示双胎妊娠且判断绒毛膜性质,产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证实。根据绒毛膜性质分为两组,双绒毛膜双胎及单绒毛膜双胎组。两组间年龄、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孕妇间妊娠胎儿丢失率、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孕<34周早产率、分娩孕周、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先进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128例双胎中双绒毛膜双胎91例(71.1%),单绒毛膜双胎37例(28.9%)。双绒毛膜双胎组畸形儿出生0例,双胎中一胎流产1例,双胎中一胎死亡0例,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3例,<孕34周早产5例,平均孕周36.4周。单绒毛膜双胎组脐膨出1例,双胎中一胎流产4例,双胎中一胎死亡1例,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10例,<孕34周早产4例,平均孕周33.2周。单绒毛膜双胎组胎儿丢失率(流产+死胎)、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及<孕34周早产率均高于双绒毛膜双胎,见表1。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绒毛膜双胎组平均孕周亦短于双绒毛膜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孕妇间妊娠结局比较[例(%)]

2.2 新生儿情况:128例双胎共获活产儿250个。双绒毛膜双胎组获活产儿181个,单绒毛膜双胎组获活产儿69个。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双绒毛膜双胎6例,均为轻度窒息;单绒毛膜双胎11例,其中重度窒息2例。双绒毛膜双胎大胎平均体重(2 356±409)g,小胎平均体重(2 168±436)g,单绒毛膜双胎大胎平均体重(1 684±318)g,小胎平均体重(1 502±286)g。双绒毛膜双胎低出生体重儿51例,单绒毛膜双胎低出生体重儿41例。单绒毛膜双胎组窒息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均较双绒毛膜双胎组高,见表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间围产儿结局比较[例(%)]

3 讨论

双胎虽根据受精卵分类为双合子双胎(占2/3),其绒毛膜性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单合子双胎(占1/3),其中30%为双绒毛膜双胎,70%为单绒毛膜双胎。但决定双胎预后的主要因素却是绒毛膜性质。双绒毛膜双胎具有两个独立的胎盘,两胎间血循环不相通。单绒毛膜双胎共用一个胎盘,95%以上两胎间存在血管吻合支,两胎间的吻合支既有胎盘深部A-V的单向血流,也有浅表的A-A、V-V双向血流(具有补偿潜能保护作用)[2]。单绒毛膜双胎由于血管吻合、脐带帆状附着、胎盘份额不足等因素导致二胎间血量的不平衡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双胎间体重不一、羊水量不一、表型不一、一胎死亡、双胎输血综合征、动脉反向灌注序列、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等复杂性双胎临床征象;而一旦一胎濒死,又因血管吻合,血容量急性转移至濒死胎,亦致另一胎严重贫血、脑缺血脑损伤、死亡。

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年龄、孕产次无差别。但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儿丢失率,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孕<34周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出生儿率均较双绒毛膜双胎高,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明显较双绒毛膜双胎差。故产科医生应强化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认识,尽早通过B超了解绒毛膜性质。早中孕期(7~14周)B超通过孕囊数或“λ”“T”征判定绒毛膜性质准确率近100%[3]。孕中晚期对单绒毛膜双胎加强加密监控,注意两胎间体重、羊水、胎儿膀胱是否显影、脐动脉脐静脉及静脉导管的血流征象、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胎儿是否水肿等情况,评估胎儿宫内安危,及时医学干预甚至终止妊娠,从而改善双胎妊娠结局。

[1] 于书君,孙丽洲.复杂性双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2):1890.

[2] 段定红,李笑天.双胎输血综合症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30.

[3] Finberg HJ.The“twin peak”sign:reliable evidence of dichorionic twinning[J].J Ultrasound Med,1992,11(11):571.

猜你喜欢
产儿双胎绒毛
猫笔
龙凤双胎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带你认识双胎输血综合征
吹绒毛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正规治疗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