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3-09-12 12:27王新敏王永恒徐小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9期
关键词:氮磺吡啶炎症性

王新敏 王永恒 徐小宁

溃疡性结肠炎(UC, 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结果的、病因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1],在临床治疗上比较复杂。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的变化, 近年UC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已成为临床慢性腹泻常见的病因之一[2]。柳氮磺吡啶目前是我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常用药物, 其疗效确切但因不良反应大, 不适宜长期使用。双歧杆菌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人体肠道内的主要菌群,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抗肿瘤、抗衰老、促进营养物质消化等作用。河南省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近年采用柳氮磺吡啶联合双歧杆菌治疗UC患者, 具有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7~2012年本院收治的76例UC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确诊。诊断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3]。根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柳氮磺吡啶+双歧杆菌)和对照组(柳氮磺吡啶)分别为40例和36例。观察组40例(男27例, 女13例), 对照组36例(男25例, 女11例)。两组病例数、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差异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 见表1。

1.2 用药方法 观察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 每片0.25 g, 批号:200810c36)1.0 g, 4次/d, 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 上海信谊制药厂,每片0.21 g, 批号:20090613) 0.63 g, 3次/d, 口服。两者均为饭后服用, 服用时间间隔2 h, 不可同时服用, 连续服用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粘膜炎症消失, 大致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有息肉形成或有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月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UC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明确的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 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甚至全结肠,病变一般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的痉挛性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 使炎症持续存在并加重。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消瘦、体质量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水肿等。

柳氮磺吡啶抑菌效果较好, 是临床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长期服用会损害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衡,肠黏膜保护屏障受损, 进而导致UC的反复发作。正常人体肠道中存在着约100万亿微生物, 其中优势菌群仅10~20种,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有学者发现远端回肠和结肠的细菌密度区的解剖位点恰好是UC患者发生炎症的常见部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主要成分是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 能够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抑制并清除肠道致病菌, 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 激发机体免疫力。王群英等[5]在小鼠UC早期应用双歧杆菌, 发现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明显降低, 说明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 使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减轻, 从而对UC起预防作用。

柳氮磺吡啶联合双歧杆菌治疗UC, 一方面两药联用能够减少柳氮磺吡啶的用量, 从而有效降低或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有利于UC症状的快速缓解, 降低复发率。另一方面,通过两种药物的优势和互补来恢复患者肠道内菌群的微生物平衡, 形成一道内源性免疫性防御, 有效抵抗有害细菌入侵,强化UC的临床疗效, 并切实降低患者机体中血清内毒素水平,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本研究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且治疗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定, 柳氮磺吡啶联合双歧杆菌治疗UC, 通过两种药物的优势发挥和互补, 与单纯柳氮磺吡啶治疗相比, 治疗效果更确切, 且减少不良反应, 能够降低UC复发率, 远期效果也更为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海燕,胡秀娟,王卫民.巴柳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的疗效.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9,28(7):534-536.

[2]江学良,崔慧斐.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128例报告.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8):869-87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消化杂志, 2001,21(6):236.

[4]张伟,王建莉.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机理和治疗研究进展.国际免疫学杂志, 2009,32(2):121-126.

[5]王群英,陈村龙,王继德,等.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内细胞因子表达和NF-KB激活的影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4,24(1):40-43.

[6]施嫣红.柳氮磺吡啶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中国新药杂志与临床杂志, 2010,29(10):783-785.

猜你喜欢
氮磺吡啶炎症性
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合成工艺研究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