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应有“企业家精神”

2013-09-26 06:29信力建
湖北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校长

● 信力建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如何办好学校教育却是多年以来一直讨论和争议的话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创办的信孚教育集团从最初只有一间教室、两个半员工(半个为兼职)的草班搭台到现如今涵盖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近三十家教育实体,一万多名学生、一千多名员工的规模,这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遍尝创业酸甜苦辣的励志故事,更多的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认知和探索,适应和改变,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管理理念:教育者应有“企业家精神”

在日渐开放的人类社会,“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商人和老板不一定是企业家,如同校长、教师不一定都是教育家。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是各种素质的集合,包括了才智、气度、眼界、胸襟、创新、行动力、凝聚力、责任心、使命感和社会良知等,教育家亦然。教育的目标与“企业家精神”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这种精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也代表了社会对未来公民的期待。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即使只是科任教师,那也是班级科目的管理者。我们期待培养出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才,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企业家精神”。

要学会创新。善于发现,善于创造,在教育过程中求新求变,寻找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教学机遇,正是时代和社会新的进步基础。创新还表现在管理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教学方法的新颖度、有效性,是从观念到行动的全方位求新求变。理念的大气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的重点。

要学会经营。对于教育来说,校长的经营是使学校有序、良性地发展,育人事业卓有成效。教师的经营是传授知识和方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者要促进学生从学识到心智的成长,通过巧妙有效的手法在受教育对象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功能与生俱来,必须具备道德、学识和人品的示范作用。

要学会学习。学习是变化中的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与“习”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师者,如果自身不善于学习,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落伍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及格的教书匠,而称不上真正的教育家。

管理重点:以人为本,打造高效、学习型教育团队

学校是一个以治学和教学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它的存在,是一大群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的知识分子的功能组合。建设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离不开“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为核心”。

校长好比是学校的精神象征,他首先应是教学战线上的尖兵,同时又是教育管理中的勇将,综合素质要出类拔萃。在选拔校长时,我十分认同美国关于优秀校长胜任的12个特征:分析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很强的组织能力;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组织课程教学的领导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口头表达力;书面表达力;及时了解他人的能力(善解人意);广泛的兴趣;自我修养;较成熟的教育思想。“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校长的管理理念和人格魅力与其管理能力同样重要,需要不断地提升。

教师是学校的精髓,我认为当代教师应该是具有较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积极独立的工作能力,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使命感,熟悉并善待所服务的群体,且富有影响力的人。在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完善与教书育人同样重要,并互相促进。

当前,变革是时代的主旋律,教育管理的变革是民办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更应该以全员开发、团队精神、学习型的组织为基本管理依据,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教育团队。

管理方法:放权用才,培训育才,文化留才

放权,让教师自治自律。学校管理者应当切记:管理不是权力,只是程序。管理是属于科学范畴的,细分为一个个工作程序,所以不管是校长、后勤还是教师,都只是分工的不同,不妨碍彼此的平等、自由。在我集团下属的学校里,办学的权力充分交给校长,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而校长也充分放权给其他管理人员及教师,校长会组织教师参与讨论治校大政方针,评估学校业务,制订发展计划;通过教师之间不同的组合和分配实现不同的管理职能。学校的行政架构也尽量精简,管理重心下移,既减少了无谓的内耗,又消除了无所事事的“衙门作风”,实现了扁平化的二元架构,形成了“教师自治”的管理形态。

教学上,在满足教学必修内容的前提下,教师怎么教,教什么,由教师自己作主,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创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这样放权且放心地用才,并未使学校管理变成一盘散沙,而是自治之下有自律,从人本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是尊重人性、尊重教师独立人格的体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自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定位,让教师不断提升。在我看来,教育不是教师从一桶水中分一杯水给学生,他应该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成为真正有知识、有文化,人格健全的人。我曾向教师们提出了“三师”的概念,认为教师的角色不单是“学习指导师”,还应当是能将知识整合、提炼、巧妙地化入课程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设计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个体成长带来正能量、指导学生养成独立思想、人格、融入社会的“人生规划师”。

为了实现教师从“一师”到“三师”的跨越,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各年级组定期的教学活动交流,每年寒暑假举办各种主题各异的培训,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一线教师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实现课程再造等。在信孚康乐小学、黄石小学,教师们将课程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国学课、口语交际课、公民教育课、写作课等,并且自编具有深厚社会生活气息、人文关怀的教程,他们正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主动地探究职业的内涵,拓宽师之所以为师的深度与广度,实践着新时期教师承担的职责,这种觉醒和尝试,就是进步。

企业文化,凝聚集体力量。“方寸之外,还有天地”,教师的舞台虽然大多数时间定格在三尺讲台,但其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教学水平和技能,却要广泛地从课堂之外吸收和培养。一所学校要成为名校,必须有名师,必须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办学者对于自己学校的教师成长都是喜闻乐见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更会创造条件,建设平台为教师成才助推。

因此,为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我最大的成本也最心甘情愿的付出便是对师资的培训。二十余年来始终不懈的师资培训,简概之便是“乐读、多行、广闻”。

“教育完善人生”,既适用于受教者,也适用于施教者。充分的信任、明确的定位、积极的引导、努力的扶持,这些管理中的细节往往带给教育工作者信心和感动,使之对自己的职业怀有自豪感,热爱它,崇敬它,积极努力地去做好它。有如水到渠成,教育者心灵世界宽广了,观念如水流动了,在工作实践中更能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校长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论校长的修养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