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工件的测量特性

2013-09-27 03:24崔丽娟杨金岭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3年10期
关键词:量具测量误差公差

崔丽娟 杨金岭

(①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②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 066000)

所谓大尺寸工件,通常是指基本尺寸大于500 mm的工件。大尺寸工件在重型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和建筑机械中应用较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尺寸工件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例如大型设备制造中,许多尺寸超过500 mm,有些工件尺寸甚至超过10 000 mm或者更大。

1 大尺寸工件的特点

与中、小尺寸工件不同,大尺寸工件在其使用要求、加工、测量、装配、维修以及生产方式上,都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大尺寸工件通常是单件小批生产;往往采用配做或者修配的制造方法,不一定能达到、甚至不要求达到互换性;对大尺寸工件的配合关系,往往只要求配合特性,而不强调保持严格的基本尺寸;在工件的制作误差中,形位误差和测量误差占的比例增大,特别是因为温度产生的误差很突出,等等。

对大尺寸工件的测量,目前主要采用的仍是机械量具。一般有游标卡尺、大型千分尺、高度尺、内径千分尺、内径量杆等。因为工件的尺寸较大,这也导致了这些量具的体积和重量也较大,比较笨重,操作不便。

例如,测量500 mm的工件的计量器具,重量最小也要在6 kg以上;测量1 000 mm工件的计量器具的重量约15 kg,两个人操作都相当困难;而测量3 000 mm以上尺寸的千分尺一般需要使用吊车帮助测量。

2 大尺寸工件的测量特性

大尺寸工件的测量特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测量温度的影响、测量器具结构的影响、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等等。基于上述特点,将常规中、小尺寸工件的测量特性沿用于大尺寸工件是不合适的。大尺寸工件的测量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造成的测量误差的比例显著增大。

由于大尺寸工件的体积、尺寸较大,一般都是只能在加工现场或者机械加工设备上进行测量,测量器具和工件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很难得到可靠的测量结果。

对不同尺寸范围和不同公差等级的工件,相同的温度变化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在给定的公差中占有的百分比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一个直径50 mm,公差等级为IT6的钢制工件,温度变化范围5℃引起的工件尺寸变化为2.9 μm,仅占尺寸公差16 μm的18%;但是对于一个直径3 000 mm,公差等级为IT6的钢制工件,温度变化范围5℃引起的工件尺寸变化为172.5 μm,竟占尺寸公差135 μm的127.8%。由此可见,按照公差单位,虽然公差随着基本尺寸的增加加大了,但制造某一公差等级的大尺寸工件,与制造同一公差等级的中等尺寸工件相比,前者往往要困难得多。

图1和图2分别表示尺寸范围≤500 mm和>500~3 150 mm时,温度变化4~20℃和1~10℃引起的尺寸变化,与标准公差IT4~IT8的对比关系。由图可知,温度变化对大尺寸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由上述可知,一般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即使对中小尺寸工件的制造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对大尺寸工件的制作来说,则常常是关键性难题。

以上考虑的仅仅是温度引起的工件的尺寸变化,而温度引起的测量误差则取决于工件与量具的温度及其线膨胀系数。例如,基本尺寸为3 000 mm的钢制工件,线膨胀系数为11.5×10-6/℃,量具是轻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为23×10-6/℃;工件温度为21℃,量具温度为24℃,要求测量温度为20℃。此时由于热变形不一致引起的测量误差为(23×4-11.5×1)×10-6×3 000=0.242 mm。已经超过IT7=210 μm,可见影响之大。

从理论上讲,由温度引起的测量误差是可以修正的。但是大尺寸工件的内部温度与外表温度可能不一致,而要消除其内外温差,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例如使某个1 000 kg的重型工件的内外温差降至±0.2℃,可能需要2天以上的时间。因此,对大尺寸工件,要准确测量其温度并消除温度引起的测量误差,是比较困难的。

(2)量具和工件结构特点引起的测量误差也较大。

由测量原理决定这类计量器具必然存在大尺寸测量弱点。对于大重量的测量器具,使用过程中,受力变形也很大,测量时不好掌握,不容易找正测量部位,不容易判断工件与量具的接触情况。而且这种量具因自重变形引起的测量误差也是很大的。同时,大尺寸工件本身由于自重引起的变形也是较大的。

根据统计,工件尺寸在1 000 mm以下时,测量误差在29~120 μm,工件尺寸在1 000 mm到6 000 mm之间时,测量误差一般在370 μm,最多可达到1 mm左右。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为:量块和校棒的误差、千分尺测量时测头偏移的误差、温度产生的误差、千分尺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测量面平行度产生的误差等。

(3)孔的测量精度一般比轴的测量精度高。

对于一般中小尺寸的工件,通常轴比孔容易测量,而对于大尺寸工件,则恰好相反,往往是孔比轴更容易测量。一般测量大孔尺寸,用的是结构比较轻便、刚性较好、操作也比较方便的内径千分尺,或经校准过的带指示表的内径量杆。而一般测大轴,用的是自重大、易于变形、操作不变、找正测量部位也比较困难的外径大卡规或大型千分尺。因此,大尺寸孔的测量误差往往小于大尺寸轴的测量误差。

(4)大尺寸的测量值大多小于其真值。

不论是大尺寸的孔或轴,其测得值多小于其真值,即测量误差是非对称分布的,且向数值减小方向偏移。这是英国物理研究所(NPL)的试验结果,可能由于大尺寸工件在测量操作上的一些原因所致。

(5)在大尺寸的测量误差中,系统误差的影响更突出,而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分散性也往往较大。

由于大尺寸量具在校准上的困难,并且由于校准用量具的误差较大,所以在大尺寸测量中,往往包含有较大的而又难以确定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影响也更加显著。

此外,由于大尺寸测量过程的复杂与费事,采用多次重复测量也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结果。根据一些国家的测试结果,大尺寸测量的均方差与直径大致呈线性关系。在英国标准“极限与配合”(B.S.1916-1963)中引用了NPL的试验数据,指出了对大尺寸测量误差的统计,均方差为15 ~30 μm,最小为10 μm。

3 大尺寸工件公差与配合的注意事项

通过上述论述后,考虑到大尺寸工件在测量误差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的一些特性,在选择或者确定大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时候,就要和中小尺寸工件加以区别,并注意以下方面:

(1)在大尺寸的公差单位公式中应充分反映测量误差的影响。

(2)大尺寸的IT6级远比中等尺寸的IT6级难以制造。目前对大尺寸工件公差的选取,宜从≥IT6起。

(3)对大尺寸的配合,不宜规定孔比轴低一级,目前以采用同级孔、轴配合为宜。

(4)除采用互换性配合外,还宜采用配制配合。

(5)要特别注意测量误差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1]王伯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量具测量误差公差
《疯狂的计量单位》
密度测量误差分析
一种应用等效平面的公差分析方法
量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球面检测量具的开发
浅谈提高心盘弹簧座量规精度的措施
谈轴孔类零件常用量具的使用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基于敏感因子的GPS速度测量误差补偿算法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