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情感剧探析

2013-09-29 01:48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电影评介 2013年2期
关键词:蜗居都市年轻人

□文/季 峰,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剧照

一、都市情感剧的发展流变

都市情感剧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传媒大学刘烨原教授对其做出了这样的定位:“都市情感剧指婚姻伦理剧中有关夫妻感情变化的剧目,表现夫妻之间的婚变,探讨夫妻婚后感情变化的原因。”这个概念将婚姻伦理剧作为都市情感剧的鼻祖,中国早期的电视剧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都市情感剧,“都市”形成于市场经济、资本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大批表现当下婚姻关系的婚姻伦理剧首先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婚恋观的变化,大批表现当下都市生活,青年男女婚姻,爱情,两性内容的电视剧热播,如《裸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等等,这类电视剧不再仅仅表现婚后的夫妻感情的变化,婚前的恋爱经历也成为剧作家的创作内容,这类电视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都市情感剧的类型定义逐渐清晰。综上,我认为,都市情感剧就是以当下青年男女婚姻,爱情,两性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它主要描绘当下都市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曲折经历,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或无奈,或痛苦,或幸运的爱情选择,以及恋爱婚姻中不同阶段的人物心境,表现当今都市年轻人的婚姻恋爱观念。不同于青春偶像剧,都市情感剧表现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不再局限表现人物情爱,而是希望透过这些人物和情感反映眼下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更深层次的比如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问题。

二、都市情感剧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人们也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需求。艺术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有时还可以使受众得到生活的启迪。艺术创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传播的需要和社会的呼应。在中国社会体制变革进程中,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情感世界也受到了冲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出现的了分歧,婚恋观念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一系列复杂的情感问题和社会问题。爱情已经不占婚姻生活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婚姻关系中的现实因素。而80后的离婚率更是不断攀升,中国人的家庭和婚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反映当下恋爱、婚姻问题的电视剧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1.时代的回音——《蜗居》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激增,人们传统观念发生变化,年轻人想走出自己的家乡,到外面闯一闯,可是,当他们奋斗多时,生活却没有起色的时候他们也渐渐失望。虽然薪水方面比家乡高得多,但是大城市的高消费也使他们捉襟见肘,更让年轻人苦恼的是,房价的暴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租房子每个月就要几千块,更别说买房子。他们就像一只只蜗牛,壳是他们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可以说,社会现实催生了“蜗居热”。编剧六六从生活原形出发,塑造出海萍,苏淳,海藻,小贝,宋思明等人物形象。几乎每一个80后都能从《蜗居》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蜗居切合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情感需求,为大众的集体诉求提供了心理补偿。剧中郭海萍夫妇购房过程赤裸裸再现了每个来到大城市打拼的无房一族的艰辛历程,击中了无数青年人的内心。剧中老李一家的刻画源自于生活原型,他们作为大城市的原住居民,守在十几平米的老房子里,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作为本地人的优越感,可实际上却过得非常拮据,为了给孙子结婚预备一套房子,多要一些政府补助,死守在老房子不走成为钉子户,最后李奶奶搭上自己的命,令人感慨。《蜗居》的热播在于作者贴近现实原型的创作,使受众与之产生共鸣。

此外,广大的受众支持成为《蜗居》热的后续心理支撑。《蜗居》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里同时引发热烈的探讨,《蜗居》热播时,无人不谈论这部电视剧,各种论坛、博客无数有关蜗居帖子和留言,发表自己对电视剧的观点和看法。

2.都市婚恋观念的镜像——《北京爱情故事》

一部讲述爱情青春理想的年轻人奋斗史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热播。年轻人从电视剧中看到了自己,它能抓住我们生命中让我们为之唏嘘疼痛的东西。

《北京爱情故事》讲的是爱情,反映的是现实社会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吴狄代表的小资阶级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他真心爱杨子曦,但是却满足不了杨紫曦对物质的追求。杨子曦,一个物质女孩,她觉得只有物质能给她安全感,她们投向有钱人的怀抱,她们知道眼前的男人不爱她,却任其摆布。石小猛,剧中最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离开沈冰追求个人发展做法是自私的,不道德的,他放弃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最珍贵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他做的一点也没错,这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为了面包放弃爱情是没有非议的。林夏,《北京爱情故事》中最让人心疼的女孩子,坦白说,她已经步入了剩女的行列,但是她仍然坚持心中的爱,她代表了现实中的很多女孩,青春年华已经逝去,苦苦等待自己的纯净的爱情,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富二代疯子刚开始的生活浑浑噩噩,狐朋狗友一群,正事不干几件。他总是幸运儿,这几个人物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的投影,《北京爱情故事》反映出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不同于以往的婚姻观,爱一个人就要终身厮守,否则被人耻笑和唾弃;年纪不轻就要结婚生子,否则被视为异类。传统婚恋观受到挑战,现代人的婚恋观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婚姻选择并不以爱情作为第一因素,年轻人或坚持或因对现实的无奈而放弃相恋或放弃背后是年轻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迷茫。

三、都市情感剧的社会影响

1.都市情感剧的受众类型

都市情感剧所面向的受众基本上是固定群体,即以适婚年龄的都市青年男女为主体,这部分受众的年龄与都市情感剧的人物年龄相仿,剧作讲述的是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和现实中的受众经历相近,贴合都市年轻人的情感生活,给年轻人心灵的抚慰,很容易引起共鸣,大批受众成了情感剧迷,都市情感剧热播也有赖于这些受众群体的后续支持。受众希望能够从剧中找出情感问题进行比较和自我探析,如同“照镜子”,甚至想从剧中找寻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因此,都市情感剧对受众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对受众的影响不容忽视。

2.都市情感剧的积极意义

都市情感剧具有多功能性,首先,由于电视剧的导向作用,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可以对受众进行选择的引导,价值观的引导,受众从剧中能得到人生的启示,面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其次,年轻人通过电视剧情节,反观自身,进行自我剖析,从剧中人物的选择受到启发来解决自己在恋爱婚姻中的问题;同时,都市情感剧以情动人,刻画人物之间的细腻情感,触动受众敏感的神经,极具感染力,它能让受众懂得什么是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珍惜感情,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婚姻关系。

3.都市情感剧的负面影响

由于都市情感剧对受众的导向作用,它的消极内容容易给受众带来悲观情绪,如果都市情感剧的消极意义大于它的积极意义,就容易误导受众,给受众带来负面心理影响。

4.否定婚姻,产生婚姻恐惧心理

都市情感剧总是把生活中种种问题和矛盾放在一个家庭中,放大了婚姻中的不利因素,例如,《北京爱情故事》中石小猛和沈冰在出租房里房东的刻薄嘴脸,放大了他们的拮据生活,让石小猛崩溃;《双面胶》中的婆媳大战,最后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小夫妻时代》中,做生意赔进去几十万,又搭上了女主人公父亲的姓名,婆婆同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现实生活中,这种多种问题集于一个家庭的情况极为少数,并不是主流,剧中这种夸张的手法无不放大了婚姻中的不和谐因素,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痛苦,这会误导受众,尤其是没有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害怕结婚以后面临种种悲剧和无奈,面对婚姻会产生恐惧心理。

5.质疑伴侣,产生婚变心理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都市情感剧中事业有成的男子都有外遇,妻子都是人老珠黄,有脾气没品位,让丈夫厌恶至极。而小三都是年轻漂亮的可人儿。当妻子知道了丈夫的外遇之后大闹一场,清醒之后自称早有预料,似乎男人有外遇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上一代的爱情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经过那么多年的洗礼,这份感情应该变得更加坚定更加稳固,外遇是少数,而且外遇的行为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是不道德的。如果渲染婚外恋会让受众觉得男人似乎很不可靠,只喜欢年轻漂亮的,以后男人都会有外遇,这样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婚姻的和谐。每个人都不得不对自己的爱人随时察言观色,生怕“小三”的破坏,小心翼翼地审视自己的家,时间久了,人们就会产生消极的婚变心理。

都市情感剧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反映社会现实,它对于当代社会有着最为敏锐的嗅觉,它所关注的,往往就是社会的热点。而当今的的电视剧文化,也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这些贴近平民视角的剧作在获得广大受众追捧的同时,也影响受众的心理,所以在创作上需要创作者的努力和对正确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坚持。优秀的都市情感剧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让我们学会判断是非对错,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珍重情感,学会成长。我们更应该懂得文明婚姻的要义,文明的婚姻必定是爱的婚姻,这种爱蕴含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蕴含在彼此的支持与尊重中。我们更应该怀着一个善良的心去爱人,去感受人世间真情真爱。

猜你喜欢
蜗居都市年轻人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蜗居中“淘金”
不要蜗居我们的蜗居
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