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3-10-09 06:16刘飞飞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生教学策略

刘飞飞

【摘要】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四项基本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小学生从口语化语言向书面化语言转变的基础。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口语表述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因此,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是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76-01

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知识积累、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古人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然而怎样做到“其义自见”呢?

1、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直接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对于阅读课程的喜爱程度偏低,缺乏兴趣,甚至厌学。如何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呢?

1.1 以目标为导向,精选教学内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新课标中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达标标准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首先,教师应仔细揣摩新课标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其次,通读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筛选,甄选出精讲课文再重点研读,第三,根据教学目标,瞄准精讲课文的重点、训练难点和知识引申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紧扣新课标阅读能力标准,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针对性强,以反映教学目标为首要标准,节约教学时间,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教学内容要富含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本着有利于学生语言发展的原则。

1.2 以需求为导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灵活运用。

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学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习惯的阅读方式,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程度,在学生中选取具有普遍特性的需求作为教学方法选取的标准。

1.3 以兴趣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需要遵循学生认知事物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学环节不但要紧凑避免停顿,还要井然有序。在文本解读环节,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随意改变顺序会导致学生在文本理解上出现混淆的现象。

但按部就班的解读,会使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感觉千篇一律。因此,在不影响教学框架的前提下,适当变换教学节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可多运用这一方法;特别是倒叙、插叙的文本,在教学中可运用内容切割法,变换不同的视角和教学顺序,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2、能力提升策略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多种阅读资料的积累,除了教材文本的阅读以外,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1 阅读方法训练

阅读固然需要量的积累,但如果不讲求方法,阅读者很快会陷入枯燥的心态中,失去了兴趣,阅读立即会变得索然无味。阅读方法因人而异,但最终目标都是产生阅读的兴趣。

(1)阅读兴趣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可以激发小学生主动产生阅读的欲望,而欲望是驱使小学生不断阅读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阅读教学需要更多的活跃因素,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通过开展讲故事、朗诵、课堂讨论等活动,激活课堂气氛,或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方法训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阅读兴趣的肯定,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阅读信心,同时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阅读水平和知识结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首先,确保阅读时间的充裕。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管理阅读时间,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敢于对教材、权威提出质疑,带着疑问去阅读;再次,不拘泥于阅读形式,可以自由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默读或轻声读,根据阅读环境和学生自身的习惯而定。古人云:“积渐成学”,这是阅读的至高境界,是阅读的恒定规律。阅读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与恒心。

2.2 阅读选材训练

有了阅读方法,还要挑选适宜的阅读材料。世上书籍种类繁多,而阅读是主体能动的参与行为,富含个性化,如何挑选适宜的书籍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核心。

(1)挑选适宜书籍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成长离不开书籍。好书足以开智,但是小学生存在年龄小、阅历浅的缺陷,在挑选阅读书籍时,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挑选的书籍质量不高,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引导学生挑选书籍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籍的趣味性。如低年级的学生偏向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偏向故事、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书籍,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文学期,提升人文修养。

(2)阅读交流活动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的至高境界,也是知识储备的必然规律,只有不断重复记忆,才能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首先,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创设富有情趣的读书体会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同一篇课本发表不同看法,其次,创设集体读书机会,在课前组织学生轮流上讲台朗读文章,文章由朗读的学生自行拟定,迫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第三,开展辩论比赛,教师设定一个讨论题目,在班级中开始演讲或辩论比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有效地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