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体质与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运动习惯的多元回归分析

2013-10-10 12:18吴剑坤徐春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阳虚

辛 海,郭 昕,吴剑坤,金 玫,徐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北京 100010)

既往关于中医体质的研究多集中于体质与疾病、体质与生存质量、体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探讨[1~6],痰湿质与生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而其他体质和生活习惯之间关系的研究偏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医体质与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值)、运动习惯(运动评分)之间的关系,探索这些因素对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体质类型人生活方式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应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电子系统,应用东城区朝内头条社区卫生站电子健康档案中的相关资料,我们在2009年4月至2011月10月期间,调查已建立健康档案的172位居民,在社区卫生站现场分别调查了他们的年龄、腰围、BMI数值和中医体质量表。在172例居民中,年龄从45岁~89岁不等,年龄45~49岁21例,50~59岁44例,60~69岁37例,70~79岁45例,80~89岁25例,其中女性130例,男性42例,平均年龄(65.06±11.48)岁;腰围(86.97±9.74)cm,BMI(24.59±3.07),平均运动评分(17.55±4.66)。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满15岁以上者,性别不限,无精神疾患和行为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严重者及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

1.3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

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1],采用中医9种体质量表。该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60个条目的自我评价量表,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0~100分。

1.4 腰围、BMI和运动评分的计算

腰围采用卷尺测量人腰部两侧肋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环绕腰部1周,数值取厘米(cm)。BMI采用国际通用的体质量/身高2,体质量用公斤(kg)为单位,身高用米(m)为单位。BMI<18.5为消瘦,BMI在18.5~24之间为正常体型,28>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运动评分是应用将居民的运动习惯通过定量化打分得出,10分以下为运动缺乏,10~19分为运动较少,20分(含)以上为运动较多。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并建立回归方程。

2 结果

体质与年龄、腰围值、BMI值、运动评分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只有血瘀质和特秉质没有多元回归方程,其他7种体质均有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呈负相关的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即年龄越大,这些体质得分越低。与腰围、BMI值均呈负相关的体质有平和质,即腰围越大,平和质得分越低;与腰围、BMI均呈正相关的体质有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即腰围越大,越肥胖,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和气郁质的得分越高。与运动评分呈正相关的体质有平和质,即运动越多,平和质得分越高;与运动评分呈负相关的体质有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即运动评分越低(运动越少),这些体质得分越高。

3 讨论

元代名医朱丹溪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又提出“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一般也认为气虚和痰湿为肥胖体型人的主要体质类型。以上结果说明,干预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和湿热质使其向平和质转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使这些体质的人多动少坐。阴虚质和湿热质也和运动较少有关,但与超重肥胖的体型无明确相关关系。人们久坐少动的运动习惯、超重肥胖的体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这4种体质关系密切,超重肥胖和久坐少动不仅是气虚质和痰湿质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与阳虚质、气郁质有确定的相关关系。是久坐少动的运动习惯、超重肥胖的体型促进形成了这6种体质,还是这6种体质较早形成后导致久坐少动的运动习惯和超重肥胖的体型;或者是运动较少和饮食等其他生活习惯造成了超重肥胖体型和这6种体质等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R2表示复相关系数的平方:*P<0.05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2]辛海,金玫,沈蔷,等.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生存质量与中医九种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2):127-129.138.

[3]辛海,金玫,沈蔷,等.663例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生命质量相关规律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798-799.

[4]王琦,朱艳波,吴月娥,等.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676-1679.

[5]朱艳波,王琦,陈柯帆,等.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4):382-388.

[6]朱艳波,王琦,吴承玉,等.18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8(11):1023-1028.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阳虚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