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焚烧过程中镍的迁移分布特性

2013-10-12 03:00唐子君岑超平梁阳明
化工环保 2013年6期
关键词:氯化物管式飞灰

方 平,唐子君,岑超平,梁阳明

(1.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 环境保护部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5)

活性污泥(以下简称污泥)的焚烧处理法具有减容率高、处理速度快、可杀死一切病原体、能源可再利用等优点,是最彻底的污泥处理方法之一[1]。但污泥焚烧会产生诸如重金属、二噁英、NOx、酸性气体等有害污染物,处理不当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2-7],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不仅受到焚烧条件(焚烧温度和焚烧停留时间)的影响,还与污泥的成分和含量有关。

本工作在管式炉中进行污泥焚烧,比较了向污泥中添加煤、硫化物、氯化物后焚烧时Ni的迁移分布特性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污泥焚烧烟气中重金属的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污泥取自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将污泥在自然条件下干燥7 d后,在20 ℃、相对湿度为60%的恒温箱中放置48 h备用。

NiSO4,HNO3,H2SO4,KMnO4,H2O2,S,Na2S,Na2SO3,Na2SO4,NaCl:分析纯;去离子水;聚氯乙烯(PVC);无烟煤。

AA-70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7700x 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Agilent公司;TB-214型分析天平:DENVER公司;DB-4A 型数显恒温电热板:金坛市美特仪器制造公司。

1.2 实验装置

管式炉污泥焚烧实验装置见图1。该装置主要包括配气系统、焚烧系统和烟气采样系统。污泥焚烧后烟气中的Ni主要以颗粒态和气态形式存在,颗粒态的Ni主要聚集在飞灰中,由玻璃纤维过滤器捕集,过滤器外装有保温装置,防止烟气冷凝;气态的Ni通过气体吸收瓶进行吸收,气体首先通过一个缓冲瓶后,进入两个分别装有10 mL HNO3溶液(质量分数为5%)和H2O2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吸收瓶,再通过一个缓冲瓶后,进入两个分别装有10 mL KMnO4溶液(质量分数为4%)和H2SO4(质量分数为10%)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吸收瓶,最后经过硅胶干燥瓶后排放。

图1 管式炉污泥焚烧实验装置

1.3 实验方法

由于实验所选污泥中Ni的含量较低,仅为5.6 mg/kg(以每千克污泥计),为了突出研究目标物Ni的迁移转化特性,同时考虑到分析的方便和准确,向污泥中添加一定量的NiSO4[8]。

将管式炉升温至850 ℃[9],将装有5 g污泥(或掺入一定量煤、硫化物、氯化物的污泥)的石英舟推至管式炉中部恒温区焚烧8 min,然后将石英舟拉出。将炉渣和玻璃纤维过滤器捕集的飞灰经消解处理后定容成液体试样,同时将气体吸收瓶中的液体也定容成试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液体试样的吸光度,计算试样中Ni的质量浓度[10]。

残留率为炉渣中Ni质量与污泥中Ni质量的比;挥发率为飞灰与气体中Ni的总质量与污泥中Ni质量的比;污泥掺烧量为污泥质量与煤和污泥总质量的比;硫化物加入量分别为S、Na2S、Na2SO3和Na2SO4中S的质量与污泥质量的比;氯化物加入量分别为NaCl和PVC中Cl的质量与污泥质量的比。

1.4 分析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的吸光度,计算试样中Ni的质量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Ni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

Ni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见图2。

图2 Ni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随污泥中Ni加入量的增加,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变化幅度不大,且烟气中的Ni均以颗粒物的形式存在于飞灰中,气相中没有检出。研究发现,污泥中Ni加入量的增加虽然没有使Ni的挥发率提高,但增加了烟气中Ni的总质量,因而增加了污泥焚烧后飞灰的处理难度。综合考虑,本实验适宜的Ni加入量为200 mg/kg。

2.2 污泥掺烧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

在污泥中Ni加入量为200 mg/kg的条件下,污泥掺烧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随污泥掺烧量的增加,Ni的挥发率缓慢上升,但均小于10%; Ni的残留率变化不大。虽然增加污泥掺烧量会导致Ni在烟气中的总量增加,但由于Ni的挥发率很低,且Ni均以易控制的颗粒物形式存在,因此,提高污泥掺烧量并不会加大Ni的控制难度;相反,根据污泥与煤的热重实验研究,污泥的着火点低于煤的着火点,提高污泥的掺烧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燃烧[11]。研究发现,当污泥掺烧量小于25%时,Ni的挥发率几乎为零,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即当污泥掺烧量为25%时污泥与煤混合试样的综合燃烧效果最好[11],得出当实际应用工业锅炉焚烧处置污泥时,最佳污泥掺烧量为25%。

图3 污泥掺烧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

2.3 硫化物种类和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

在污泥中Ni加入量为200 mg/kg的条件下,硫化物种类和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见图4。未加入硫化物时,Ni的残留率为89.82%,Ni的挥发率为4.14%,由图4可见:当加入S、Na2SO3或Na2SO4时,Ni的残留率比未加入硫化物时均有所下降,挥发率均有所提高;当加入Na2S时,Ni的残留率比未加入硫化物时有所提高;当Na2S加入量为1.0%时,Ni的挥发率为3.16%,残留率为91.00%。各种硫化物对Ni的残留率提高能力大小顺序为Na2S>S>Na2SO3>Na2SO4。因此,在实际的污泥焚烧过程中,为减少Ni的挥发,可加入1.0%(以S与活性污泥的质量比计)的Na2S,以促使Ni在炉渣中富集,提高Ni的残留率。

2.4 氯化物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

在污泥中Ni加入量为200 mg/kg的条件下,氯化物种类和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和挥发率的影响见图5。

图4 硫化物种类和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a)和挥发率(b)的影响

图5 氯化物种类和加入量对Ni的残留率(a)和挥发率(b)的影响

由图5可见:随污泥中NaCl和PVC加入量的增大,Ni的挥发率提高,残留率下降;当NaCl和PVC加入量分别为1.0%时,Ni的挥发率分别为22.88%和19.21%,残留率分别为78.59%和77.63%。可见,不同类型的氯化物对Ni的挥发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均促使Ni向烟气中迁移。

由图5还可见,在NaCl和PVC加入量相同的条件下,加入NaCl后Ni的挥发率比加入PVC后更高,即加入无机氯更易使Ni向烟气中迁移;比较图4a和图5a可以发现,在加入量相同的条件下,加入氯化物比加入硫化物Ni的挥发率高。实际应用时,当污泥中氯含量较高时易导致污泥焚烧烟气中Ni的含量较高,必须加强烟气中Ni的控制。由于烟气中Ni主要以颗粒物的形态存在于飞灰中,因此需要安装高效除尘装置来控制飞灰和Ni的污染。

3 结论

a)在管式炉中对污泥进行焚烧,污泥掺烧量为25%时,Ni的挥发率几乎为零,且污泥与煤混合试样的综合燃烧效果最好。

b)污泥焚烧时加入的各种硫化物对Ni残留率的提高效果大小顺序为Na2S>S>Na2SO3>Na2SO4。在实际的污泥焚烧过程中,可加入1.0%的Na2S,以促使Ni在炉渣中富集,提高残留率。

c)污泥焚烧时加入氯化物均可促使Ni向烟气中迁移,且加入无机氯更易使Ni向烟气中迁移。实际应用时,当污泥中氯含量较高时易导致污泥焚烧烟气中Ni的含量较高,必须加强烟气中Ni的控制。

[1] 周旭红,郑卫星,祝坚,等. 污泥焚烧技术的研究进展[J]. 能源环境保护,2008(4):5-8.

[2] 李建新,严建华,池涌,等. 垃圾焚烧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2003(6):579-583.

[3] 孙路石,陆继东,李敏,等. 垃圾焚烧中Cd、Pb、Zn挥发行为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8):160-164.

[4] 陈勇,张衍国,李清海,等. 垃圾焚烧中硫化合物对Cd、Pb迁移和转化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2-235.

[5] Verhulst D,Buekens A,Spencer P J,et al. Thermodynamic behavior of metal chlorides and sulfat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cinerations furnaces[J]. Environ Sci Thechnol,1996,30(1):50-56.

[6] Sorum L,Frandsen F J,Hustad J E. On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bustion,PartⅠ:Devolatilisation of heavy metals on the grate[J].Fuel,2003,82(18):2273-2283.

[7] 张岩,池涌,李建新,等. 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2005(3):27-29.

[8] 李军,王忠民,张宁,等. 污泥焚烧工艺技术研究[J]. 环境工程,2005(6):48-52.

[9]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GB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 王黎明.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铜铅锌镉镍[J]. 化工环保,1990,10(4):221-223.

[11] 唐子君,岑超平,方平. 城市污水污泥与煤混烧的热重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2012,32(11):878-884.

猜你喜欢
氯化物管式飞灰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湿法预处理研究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掺加解毒飞灰的路基材料重金属浸出特征与潜在风险
酸洗预处理对飞灰中氯和重金属脱除的影响规律
稀土氯化物(镧、钇)在镀镍溶液中的应用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耐热ABS树脂的研究
氯化物熔盐体系中Gd的电化学行为及提取效率的评估
用氯化物-次氯酸盐浸出、盐酸洗涤多段提取法从难处理精矿中浸出金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行业标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