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企业护航的作用

2013-10-13 09:07方丰霞
关键词:信保投保信用

方丰霞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福建 莆田 351254)

截止2010年12月20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总承保金额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金额分别是1501.6亿美元和1428.5亿美元,位居全球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之首。这标志着中国信保服务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1月至8月,中小型出口信用保险企业保户10840家,占中国信保客户总数的75%左右,但对全国3600万家中小企业来说,其参保率太低了[1]。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最有效率的组成部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由中小企业创造,所以中小企业的低参保率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针对近两年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运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我国未来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优劣势分析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概述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一般指承保信用期不超过一年的出口业务。承保的对象是买方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和一系列的商业风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收汇的安全,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该保险是一种保护的手段,不能作为一种推销的手段。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主要作用有:保障出口业务的收汇安全,减少风险发生后的经济损失;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出口竞争力;帮助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开发多元化市场助一臂之力;为出口企业收集和了解买家信息,增加买方资信的共享机会;银保合作,推出贸易融资业务,提供融资便利和降低成本;帮助追讨欠款。

(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2001年12月18日,我国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结束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局面,取代人保成为伯尔尼协会正式会员。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经过了10年的发展,到2011年实现保额2538.9亿美元,其中短期险业务全年实现保额2054.8亿美元的出口。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需求萎缩,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速抑制了需求,中国信保在帮助企业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对企业出口到新兴市场的承保规模达到1052.5亿美元,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到新兴市场953.3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了企业向215个国家(地区)的出口。可以说,短期出口险的承包市场风险较小,较分散[2]。无论是过去或未来,短期出口险业务一定是中国信保的核心产品,是中国信保发展的重点。

表1 历年出口信用保险各业务承保金额比较

由表1可知,我国中信保成立十多年来重点支持和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其他业务发展略为缓慢。从具体数据看,短期险从2002年的17.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054.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76.8%。而中长期保险市场发展比较慢,从2002年的9.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107.6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41.3%。但是从业务风险集中度来说,短期险、中长期险(含投资保险)业务的比重由2002年的2∶1调整为2011年的7.5∶1[3]。

(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存在问题

第一,保费高。决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率有三个因素:买方所在国所属风险类别、支付方式的风险程度、放账期限长短。从2009年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表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常用国家风险分类表中可以查出,付款方式为D/A90天的美国买家费率为0.84%,法国三年期的短期信用险最低费率是0.1%。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鼓励出口企业积极投保,2009年6月到12月,中国信保曾一度将短险保费费率平均下调30%。还规定对上一年度投保超过100万美元的买家,信保公司可以在下一年度给予10%的折扣费率。但是我国一年期短期信用保险的平均费率仍然是0.8%还是偏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许多原本处于亏损或保本经营的中小出口企业的投保热情大大降低[4]。

第二,周期长。目前,我国的投保申请周期,最少需要十几天,与发达国家平均5天的投保申请周期相距甚远。这对于短期出口业务而言显然周期过长,会令出口企业错过宝贵的国际商机。就拿限额批复来说,与国外很多信用保险机构相比较,我国没有成熟的限额自动批复模型。如该买家已存在于信保公司的买方库中,就表示其他公司曾经或已经为该买家申请过限额,即可在3~5天内批复买方信用限额;如系新的买家,则需要向海外信用调查机构索取资料。若买家是属于非洲国家,索取资料都需要数星期。

第三,不合理的承保模式。中小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必须采用传统的“统保”方式,“统保”是指出口企业在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时,没有根据出口业务结算方式不同、出口企业的特点不同采取不同的定价,而是按照当前有关规定,在一定区域市场上或者特定时期内所有的出口业务都必须一次性办理出口信用保险。这对于保险机构来说,有利于防止逆向选择,分散承保风险。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业务量、业务的优劣、不同交易结算方式都要纳入保险范围之内,意味着经营成本上升,不能满足出口企业的有效需求,因此出口企业对“统保”方式不认同,进而导致出口企业不投保。

二、中小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

导致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局限性。第一,从2004年7月份开始,所有私人和企业享有平等的从事对外贸易权利,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因为其经营规模小,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在对外贸易方面缺乏经验,信息不灵等缺陷,在金融危机时期,会出现经营状况恶化或倒闭,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比大型企业要大。第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不强,信用等级低,难以提供合适的质押物或担保,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贷款风险高,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上述原因存在,会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违约可能,在获得银行贷款上,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更难获得贷款。

中小企业是出口贸易的中流砥柱,创造60%GDP的中小企业只能获得37%的贷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2010年3月的“两会”专题,就探讨了如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新兴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风险管理需求

宋明岷、申曙光(2001)认为传统上政府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偏重于对出口商提供保险从而推动本国贸易的发展,忽略了对出口信用保险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分散,导致连年亏损。李晓洁、魏巧琴(2010)论证了信用风险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以及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他们认为从短期看,为了降低风险,保持出口稳定,我国出口企业有必要通过投保来转移出口风险;从长远看,我国应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出口主要依赖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香港等传统市场。2010年,我国对这些传统市场出口共计9339.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59.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导致这些传统市场中的大量银行、企业破产倒闭,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地区)经济,转移危机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企业收汇风险明显上升。开拓新兴市场是出口企业的务实举措。中国信保大力支持并引导企业开拓和占领非洲、拉美、东欧及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政治不稳定、法制不健全、外汇管制苛刻,存在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作为出口信用保险的主要承保对象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差、管理基础薄弱,它们迫切需要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不仅可以安全收汇保障、全面调查世界各个市场的风险和信用以及风险管理服务来开发新客户,挖掘市场潜力;还可以根据不同买家的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采取不同的放账期限以及放账额度等对策,大大减少出口企业经营的盲目性,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起到了有效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一)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为了缓解中小出口企业融资压力,中国信保于2003年正式推出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该业务是指中小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后,将赔偿权益转让给商业银行,并向商业银行申请发放出口贸易融资款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是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零担保、零抵押信用贷款,融资方式便捷,节约融资成本。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围需求减弱,国内外贸企业利润下滑,流动资金短缺,开发适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产品,拓展银信合作深度和广度,着力帮助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1~8月,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广大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约664亿元人民币。借助信用保险融资,提振中小企业的出口信心,以非信用证方式出口采取放账交易;可以分散银行的风险,提升出口企业的信用等级,使得银行更愿意放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建立区域统保平台,创新承保模式

为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市场覆盖面,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群投保的承包模式,推出中小企业综合保单新产品。进一步简化流程,降低费率,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出口型中小企业只需花费常规出口信用产品50%~60%保费就可以获得常规出口信用产品几乎一样的保障和支持。

2010年11月,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与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首创中小企业出口风险区域全面覆盖模式。莆田高新区当时有50多家以电子信息、机电、轻工服饰行业为主的中小出口企业,莆田高新区统一牵头,探索行业整体承保模式,积极尝试集约型保单,试行行业区域统保,促进辖区外贸出口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推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加大承保力度

“信用保险E计划”是在中小企业综合保单之后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又一款保险产品。针对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推出“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该模式操作手续方便、风险保障全面、费率更加低廉、中小企业足不出户全天候可以在互联网上办理投保。考虑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该与商务部门、商协会合作,在国内商务系统、工商联、贸促会、进出口商会网上开通中小企业网上投保平台,实现出口企业网上投保操作,以极少的成本为全年出口提供了风险保障,得到中小企业的高度认可。2011年11月“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投保窗口在“中国外经贸企业服务网”正式开通。截止到2011年“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在31个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网站开通投保窗口,使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惠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四)短期业务部分市场化运作

随着经营经验的积累,出口信用保险市场也逐步成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出口信用保险领域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如英国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体系中的主体逐渐转变为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主要由私营出口信用保险商—英国出口保险局和贸易保险信用公司经营,由英国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出口信用担保局(ECGD)经营中长期保险业务或承担政策性风险。ECGD主要承保政府支持而私营保险公司不能承保的业务,凡是私营保险机构能开展、能承保的ECGD就不参与。针对全球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出现的商业化、私有化趋势,改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业务品种单一、网络少、业务规模有限、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我国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设置模式,将短信信用保险与中长期信用保险分开经营,根据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特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独家经营时间较长、风险较大的中长期业务;时间较短、风险较小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可由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经营。

目前,国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全球第二大、市场份额达25%的格宁信用保险;德国安联集团,其属下的信用保险子公司(EULER,HERMES)占据着世界42%信用保险市场;科法斯(COFACE)集团,占据着20%世界信用保险市场份额。在我国,他们只是一些信用评级机构,目前还没有一家外国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从事信用保险业务[5]。

(五)正确使用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和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正确判断对外贸易信用风险及其走势,充实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完善独特的国家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出口贸易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及时为出口企业提供进口商的资信状况,改善服务质量。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大幅下降,国家风险加大,研究国家风险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信保从1989年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起,就开始研究海外国家风险评价。从2005年开始公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尤其是2010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除中国外的191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的认定,着重关注一个国家的市场潜力、发展趋势、市场状况、国外收支、外债负担、偿付能力、主权信用等关键因素。以此揭示我国出口和投资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有关风险。

2012年2月28日,中国信保正式推出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ERI指数是中信保继《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之后的又一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外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指导中小出口企业合理规划出口业务,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风险管理指引,更好地服务于出口贸易。它是出口企业、金融机构判断出口信用风险的“风向标”。第二,为中国信保自身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提供风险指引。

[1]高鹏,黄斌.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J].上海保险,2012(9).

[2]张亚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2).

[3]林衡博.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J].国际贸易,2012(2).

[4]闫晓亚.后金融危机下的出口信用保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5]贾广余.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信保投保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保险投保与理赔
疫情之下,出口保险支持小微企业渡难关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美国信保人寿终止与安邦保险交易
美国信保人寿终止与安邦保险交易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中国信保成为企业出海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