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形边水小断块油藏非完善注采井网研究

2013-10-17 07:30关富佳
特种油气藏 2013年4期
关键词:采出程度断块井网

关富佳

(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14023)

引 言

复杂小断块油藏[1-3]由于其含油面积小,难以应用常规面积井网完善注采关系,其井网形式多以不规则三角形井网[4-9]为主,但尚无明确的布井原则及布井方法,只是凭油藏工程师主观决定。本文重点研究1种复杂小断块油藏——条带形小断块油藏,一般由近平行2条断层切割而成,或在单斜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呈条带形,大多具有较弱的水体能量。针对这种典型油藏,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了不同水体下的条带形小断块油藏的合理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顶部注水效果要明显好于油水边界附近注水,且采油井距离油水边界距离与水体能量大小有关。该研究对此类油藏的注水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 油藏模型建立

油藏模型采用单层均质网格,忽略油藏物性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重点考虑油藏形态和水体对井网部署的影响,模拟研究中基础地质模型采用60×21×1的单层长方形网格模型,油藏宽度为100 m,模型中地层和流体参数取值如下:渗透率为50×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为20 MPa;地层深度为2000 m;孔隙度为0.25;岩石体积系数为5×10-4MPa-1;地层水压缩系数为 3 ×10-4MPa-1;原油密度为0.85 g/cm3;地层水密度为1.0 g/cm3;束缚水饱和度为0.28。本研究采用网格水体,通过调节水体网格的大小而得到不同的水体倍数。

鉴于油藏宽度较小,重点考虑布2排井,分别以排状井网和交错排状井网进行井网优化,油藏宽度为2w,采油井排距油水边界距离L,定义无因次距离R=w/L,油藏水体模型及井网单元如图1所示。

2 模拟方案设计

采用Eclipse软件对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井网优化,并考虑到油藏水体大小变化、井网变化及无因次距离λ变化,以20 a模拟开发指标为井网优化依据,进行合理井网优选。分别模拟油藏具有1、2、3倍水体,采用交错排状井网和排状井网,在无因次距离 λ 为 0.0、0.1、0.2、0.3、0.4、0.5、0.6 时条带形油藏的开发指标,主要考虑不同含水阶段的采出程度随无因次距离的变化规律。油藏模拟采用1∶1注采比,油井定液生产,产量以采油速度 3%为准,模拟20 a开发指标。

图1 条带形小断块油藏水体及井网单元示意图

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1 1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

图2为1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在排状井网和交错排状井网下,不同含水阶段的采出程度随无因次距离λ的关系曲线。

图2 1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无因次距离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由图2可知,对于条带形小断块油藏,随着无因次距离增大,不同含水阶段的阶段采出程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且采用交错排状井网的注水开发效果要明显好于排状井网。对于1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应用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时,无因次距离在0.2左右,开发效果最好;应用交错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时,无因次距离在0.3左右,开发效果最好。

3.2 2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

图3为2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在排状井网和交错排状井网下,不同含水阶段的采出程度随无因次距离λ的关系曲线。

图3 2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无因次距离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由图3可知,对于条带形小断块油藏,随着无因次距离增大,不同含水阶段的阶段采出程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且采用交错排状井网的注水开发效果要明显好于排状井网,与之前的分析相似。对于2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应用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时,无因次距离在0.25左右,开发效果最好;应用交错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时,无因次距离在0.35左右,开发效果最好。

3.3 3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

图4为3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在排状井网和交错排状井网下,不同含水阶段的采出程度随无因次距离λ的关系曲线。

由图4可知,对于条带形小断块油藏,随着无因次距离增大,不同含水阶段的阶段采出程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且采用交错排状井网的注水开发效果要明显好于排状井网。对于3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应用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时,无因次距离在0.3左右,开发效果最好;应用交错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时,无因次距离在0.5左右,开发效果最好。

图4 3倍水体条带形小断块油藏无因次距离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对条带形小断块油藏,不论水体大小,也不论是排状井网或是交错排状井网,采油井排的无因次距离对油藏开发效果都有较大影响,总体表现出交错排状井网开发效果好于排状井网,随着采油井排的无因次距离增大,开发效果有先变好后变坏的特征。同时,随着水体倍数增加,使油藏开发效果最优的采油井排的无因次距离呈增大趋势。

4 结论

(1)对于带水体的条带形小断块油藏,采用交错排状井网注水开发效果明显好于排状井网。

(2)不同水体的条带形小断块油藏,采出程度随着无因次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水体倍数的增加,使油藏开发效益最大化的无因此距离逐渐增大。

(3)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当采用排状井网注水开发,在水体倍数为1、2和3时,对应的最优无因次距离分别为0.20、0.25和0.30;当采用交错排状井网注水开发,在水体倍数为1、2和3时,对应的最优无因次距离分别为0.30、0.35和0.50。

[1]王平,李纪辅,李幼琼.复杂断块油藏详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55-60.

[2]余守德.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23-36.

[3]王光付.中国石化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4):96-98.

[4]郑爱玲,刘德华,邵燕林.复杂断块油藏油砂体开发潜力及挖潜措施[J]. 特种油气藏,2011,18(1):93.

[5]喻秋兰,唐海,吕栋梁,等.复杂断块油藏见水后面积波及系数的修正[J].特种油气藏,2011,18(4):70.

[6]陈合德,郑国芹.断块油藏分类及开发井网部署与注采井网完善[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29(9):190-191.

[7]耿兆华,高鸿毅,郭红霞,等.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井网部署及注采井网完善[J].试采技术,2000,21(3):12-15.

[8]裴素安.断块油藏合理井网论证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3(2):109 -111.

[9]王文玲.史深100断块井网优化技术的实践[J].内江科技,2008,29(2):129.

猜你喜欢
采出程度断块井网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安泽南区块井网井距优化及小井组产能预测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中高渗厚油层水驱流线特征研究
基于几何约束的最大控油面积井网自动生成算法
潜山裂缝型油藏井网模式优化及开发实践:以渤海海域JZ25-1S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