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蓝耳病监测技术分析报告

2013-10-18 07:39成仲庚
湖南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血凝耳病猪场

成仲庚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1 前言

高致病性蓝耳病(PP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和育成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传染速度快、耐过猪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等特点,因发病后猪两耳出现短暂性的紫绀现象而称为蓝耳病。本病发生后常破坏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的抵抗力低下而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猪圆环病、猪细小病毒病、猪附红体病、猪乙型脑炎等病,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现代养猪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娄底及周边地区是湖南主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有数百家规模化养殖场及大量的散养户,近年来,猪蓝耳病、猪瘟、猪附红体病及猪圆环病等疾病时有发生,给养猪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后,养殖场及散养户对疫病普遍存在重免疫却轻视免疫监测的现象,有的养殖场年年免疫,年年发病,有的即使进行了多次的强化免疫,效果却差强人意。发生这些现象多与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消毒工作不严格、免疫措施不合理,以及没有进行免疫结果监测有关。本课题组通过对娄底及周边地区

十个规模化养殖场的猪蓝耳病免疫情况进行调查及抗体监测,分析了不同监测技术的检测效果。针对目前在规模化养殖场蓝耳病预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本病的预防应该建立在免疫监测抗体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即根据抗体水平高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免疫监测上,选用了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试纸法,对已免疫和未免疫的养殖场的各种猪采取血清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其检测结果,对两种监测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比较两种监测技术的优缺点,为养殖场的抗体监测和免疫提供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试验猪选自娄底周边地区10个规模化猪场;诊断液和对照液(阳性和阴性血清)、猪蓝耳病正向间接血凝标准致敏红细胞稀释液,均购自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耳病弱毒苗和灭活苗购自广东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2.2 蓝耳病免疫方法

蓝耳病免疫方法见表1。各猪场使用的①号苗为弱毒苗,②号苗为灭活苗,免疫程序为:种公猪、种母猪每年注射三次;后备母猪配种前6周注射一次,配种前4周再注射一次;仔猪断奶前一周注射一次,四周后再注射一次;以上注射用量均为每次一头份(2 mL)。而9、10号猪场为猪蓝耳病阴性猪场,未进行猪蓝耳病疫苗注射。

?

2.3 抗体检测

2.3.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1)采样:对猪采取耳静脉采血,每头猪采血6 mL用于间接凝集试验和ELI SA诊断,编号后并于阴凉处静置使其血清析出,公猪采样率为100%,后备母猪采样数量占存栏数量20%,在产母猪采样数占存栏数量15%以上。商品猪采集样本数量应占存栏数量的5%以上。

(2)材料:诊断液和对照液(阳性和阴性血清);猪蓝耳病正向间接血凝标准致敏红细胞稀释液;待检血清。

(3)操作方法:将待检血清放入65℃水浴中灭活半小时,先于V型血凝板上每孔中加入20 μL稀释液,然后再取20 μL待检血清加入第一孔,充分混合,取出20 μL放人第二孔混匀,依次到第九孔,取出20 μL弃掉。血清稀释度从第一至第九孔分 别 为 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第10孔为阳性血清对照、第11孔为阴性血清对照,第12孔为抗原对照。每孔加入20 μL致敏红细胞,振荡1~2分钟,置37℃温箱2小时,判定检测结果。

(4)结果如表 2。

(5)判断标准

以出现50%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间接血凝价,抗体效价在1∶16阳性血清对照组抗体效价为1:512,阴性血清不发生凝集,即可判为抗体阳性,抗体效价达到1∶256为抗体水平高,可以抵抗野毒的侵袭。

2.3.2 ELISA诊断

(1)材料准备:耳病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编号RS 040117 A,购自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清取自间接血凝试验所采样的血清。

(2)操作方法:按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上操作方法进行。

(3)结果判断。

?

仪器判断:以空白对照调零用酶标仪于450 n m(620 n m作参比波长)读取O D值,待检孔O D值大于阴性对2.1倍者为阳性。当阴性对照O.D值低于0.07时按0.07计算。

S/P值的计算。S/P=(待检样品的平均值-阴性对照的平均值)/(阳性对照的平均值-阴性对照的平均值)。S/P<0.150为阴性,S/P在0.150到0.199为可疑,S/P≥0.2为阳性。

(4)结果如表3。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试验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间接血凝试验与ELISA试验符合率达99.69%,表现了高度的符合性,敏感性略低于ELISA,但操作方法简单,检测成本低,适用于基层技术条件低、操作技术水平较差的人员操作,可用于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抗体水平的监测;而ELISA试剂盒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良好的特点,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以真实的反映出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的高低。但操作中加样量小,手工操作要求精准,工作温度及洗板都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技术要求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2 免疫合格率低的原因

注射了疫苗的养殖场的阳性率都比较高,但即抗体效价在1∶256及以上的较少,因而其免疫合格率低,此种现象可导致大部分猪只缺乏抵抗野毒的侵袭。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免疫压力过重。在所调查的十个养殖场中,口蹄疫、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腹泻等疾病时有发生。为慎重起见,往往给猪接种多种疫苗,而且多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过短,疫苗之间产生干扰作用,不仅使免疫应激加重,而且使免疫压力过重,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环境污染严重。养殖场普遍存在饲养密度高的问题,特别在冬季,由于门窗紧闭,通风不良,粪便打扫不干净或未能及时清扫,致使氨气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导致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使猪群健康状况下降,种母猪多关于定位栏中进行饲养,缺乏活动,身体抵抗力差,应激频繁,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其抗体始终处于较弱水平,造成免疫失败。因此要控制蓝耳病,不能完全依赖疫苗,而应采取综合措施。

(3)防疫程序不合理。一直以来,对猪蓝耳病的免疫程序都较混乱,经蓝耳疫苗免疫后的母猪所产仔猪在出生后体内往往存在母源抗体,如在母源抗体浓度高的时候就注射蓝耳病疫苗,不仅不会产生免疫效果,反而会引起抗体水平下降,因此,对仔猪的免疫注射时间的选择要建立在抗体水平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但养殖场往往均是凭经验选择时间,这样就会导致抗体效价不高,疫苗失去保护作用。免疫时应根据各猪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免疫。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弱毒苗和灭活疫苗相结合的方式。用产生抗体较快的弱毒苗作为基础免疫,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4)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疫苗。养殖场在进行疫苗免疫时操作不规范,消毒措施不严格也是造成免疫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的养殖场虽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疫苗注射。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是由饲养人员进行注射,在注射时针头没有做到一猪一针,注射部位不准确,注射深度不够,注射用量得不到保证,注射时针头和注射部位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格,有的甚至采取打“飞针”进行注射,也会造成免疫效果不佳。

3.3 加强猪场蓝耳病监测

本次采样的9号和10号猪场分别是建场一年和三年的新猪场,未曾发生过猪蓝耳病,因些未进行蓝耳病疫苗的注射。但从抗体检测结果来看,虽然绝大多数为阴性,也有小部分为阳性,但抗体效价低,不足以抵抗强毒的侵袭。因此要加强对本病的监测,如有本病发生的可能,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本病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猜你喜欢
血凝耳病猪场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