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实施后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构成及发展探讨

2013-10-31 08:55沈丹丹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天保第二产业木质

沈丹丹,龙 勤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云南省作为全国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省份之一,天保工程的实施使云南省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随着林业资源的禁伐、限伐,云南省林业产业产值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使云南省林业产业产值不下降且稳步发展,应该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在培育森林后备资源的同时,实现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构成现状

天保工程实施后云南省森林全省实现林地面积2476.11 hm2,森林面积1817.73 hm2,人工林面积326.77 hm2,森林蓄积量 155380.09 hm2,人工林蓄积量 7259.87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 171216.68 hm2,森立覆盖率47.50%。

1.1 第一产业构成的现状

云南省林业第一产业中,主要产品为木材和竹材。2001—2011年天保工程实施期间云南省木材和竹材的采运产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的木材产品中,直接用原木产量占总产量比重最大,薪材产量其次[1]。两种主要竹材产量上,毛竹和篱竹的产量有明显的增长。第一产业中的其他产品在天保工程实施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经济林的产值增长尤为突出,经济林产值贡献比较大的主要是水果及干果的种植、采集和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与采集,分别实现产值1427595万元和491857万元,占经济林总产值的53.30%。而作为天保工程主要任务的林木培育和种植2003—2011年也实现产值的快速增长,在天保工程一期完成时实现产值492832万元。

1.2 第二产业构成的现状

云南省林业第二产业的主要产品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天保工程实施后云南省实现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517098万元,林产化学产品在实施天保工程10年间产值大幅增加,实现总产值388463万元。几种主要林产化学产品在产量上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松香类产品产量达209909 t,松节类产品产量40647 t,较天保工程实施初期,产量分别增加152457 t和27963 t。虽然林产化学产品在天保工程实施后产值有所增加,但是相较于全国产值,却仅占了6.75%。

?

?

?

1.3 第三产业构成的现状

云南省林业第三产业的主要产品为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2011年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实现产值164534万元,2003—2011年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略有小幅上涨,但产值并不稳定。其他涉林产业中林业公共管理服务的收入为39923万元,林业专业技术服务产值35681万元。从林业系统森林公园7项主要统计指标中发现,森林公园面积和森林公园个数从2003—2011年基本没有变化,国家森林公园的总额实现增长11194.41万元,占2011年国家森林公园收入总额的0.37%。旅游接待总人数690万人次,海外旅游者总人数8万人次,同比2003人数均增长了2倍以上。

2 云南省林业产业构成存在的问题

2.1 第一产业构成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发展中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不平衡。云南省林业资源丰富,其林业产业产值却一直仅排全国第15位,2011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3.20:22.60:4.20,云南省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三大产业比例有了明显的调整,相较天保工程开始以来第一产业上升了8.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0.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3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第一产业内涉林产业六大项目除了花卉业有所下降外,其余五项产值均有大幅增长。云南省作为花卉大省,2011年实现花卉产值却只有204357万元,仅占全国花卉业产值的2.17%,其主要原因是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国家对天保工程区采取禁伐和限量采伐措施,致使木材采伐量急剧下降或无林可采,而云南省对于一些品种的深加工和系统化开发的程度比较低,使得林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程度不够,商品林经营和开发不够,还不能满足第二产业对于木材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其对于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尤其是加强云南省商品林的经营,增加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以及竹林等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产量,为第二产业提供木材及其他林产品。

2.2 第二产业构成存在的问题

第二产业相较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产业比例下降幅度特别明显,作为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的木、竹浆造纸及纸制品业,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2011年,云南省木、竹浆造纸及纸制品业实在产值81798万元,仅占全国产值39591936万元的0.21%。竹、藤、木家具制造业发展也不尽如人意,这是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工程区的木材产量,使得第二产业的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木竹加工业及竹、藤、棕、制品业,木质、竹藤工艺品及家具制造业的产值减少。第二产业中其他木材、人造板和锯片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不快、规模较小,其主导产品产量甚低,其中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实现产值分别为全国三项子产业总产值的0.23%、1.28%和0.32%。而作为云南省丰富资源的非木质林产品,虽然天保工程实施后其产值有所增长,2011年实现产值255365万元,但由于对非木质资源的价值认识有限,使得云南省对其开发利用、加工技术以及人工栽培繁育等方面基础性研究不足。加之野生资源分散,人工培育的规模小,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导致不合理的短期利用,管理力度不足,盲目的开发利用,使云南省非木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2]。目前云南省非木质森林资源的仅处于民间零星交易为主的初级阶段,缺乏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森林资源采收、加工和销售的明星龙头企业,且优质高效、科技含量高的资源培育型试验基地少,科研结构和企业的链接不够,导致目前的多数非木材森林资源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生产技术落后。

2.3 第三产业构成存在的问题

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为云南省带来了一定的林业产值。在天保工程实施后,云南省也加强了对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的开发,但其产值却仅占全国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总产值的0.88%,相较于云南省作为旅游大省的地理优势,这显然是不够的,还有大量提升的空间。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在天保工程实施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因此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地州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认识不足,以至开发程度较低,一些已建的景区开业率较低,在景区除了少量生物多样性的景点外,没有增设新的景区和旅游景点,使得云南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开业的仅占41%。再加之宣传不到位,服务管理滞后,专业型管理人才匮乏,保障体制不健全,许多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参与程度低[3]。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滞后。

3 云南省林业产业构成的发展对策

3.1 林业第一产业构成的发展对策

云南省实施天保工程后,由于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致使木材供需缺口扩大,木材供给的结构矛盾加剧,因此发展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及珍贵大径级用材林等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特别是提高现有中幼龄林的集约经营强度,为重点地区长期发挥木材生产基地的作用奠定了基础[4]。同时云南省经济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水果、干果及林产饮料产品,因此云南省在培育经济林的时候应重点发展板栗、核桃、花椒、八角、果梅、云南皂荚等省名、特、优品种,并且大力开发利用竹林业和花卉业这些云南省具有的对环境毫无影响的新森林资源。

云南省有着丰富的花卉资源,其花卉产业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尤其是鲜切花近年产量达23.3万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加大对花卉相关产业的开发,提高花卉业对云南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同时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也在不断的被开发,目前花粉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天保工程的实施也为云南省林副产品生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及产量为全国首位,同时其也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恢复的同时这些林副产品的数量也呈恢复性增长,所以今后应大力开发经营中药材市场,如:石斛、天麻、三七等。总之在第一产业内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能使林地和林下资源得到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同时又能为第二产业提供巨大价值的林产原料,实现林业产业的增值。

3.2 林业第二产业构成的发展对策

云南省林业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是木质林产品加工业,但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天然林被禁伐、限伐,作为主导产业的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使得云南省应该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充分考虑产业构成的调整,利用云南省自身的丰富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副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及森林服务业的开发利用,使其在完成天保工程任务的基础上实现林业产业的增值。云南省第二产业的重心应该移至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应合理规划产品品种结构,稳定传统林木产品,同时开发新型非木质产品,重点发展非木质产品加工业。

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非木质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属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且云南省具备一定的开发加工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因此在第二产业内部,应着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及林产化学制品制造业,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产业支撑功能。与此同时云南省应该发展现有的林产化工产业群体,继续巩固和扩大生产规模,建成比较完善的林化产品生产体系,尤其是加大对栲胶和紫胶的投入力度。2012年栲胶和紫胶的综合平均价格分别比2011年上涨了68.15%及148.47%。云南省作为栲胶和紫胶的产出大省,应将此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

总之云南省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既能产生巨大林业产值,同时其制造业又能为林业第三产业提供具有观赏性、纪念性、价值性的加工工艺品,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产值,使其能稳健持续发展。

3.3 林业第三产业构成的发展对策

天保工程实施后,随着防护林、自然保护林的建设力度的加强及森林生态旅游的持续升温,云南省也加强了对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的开发,但其产值却不容乐观。而云南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其地理位置独特,境内峰峦叠起,森林类型和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因此云南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业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同时也是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捷径。目前云南西部的大理州和丽江市、西北部的迪庆州和怒江州、南部的西双版纳州已成为森林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去处,因此云南省应该将第三产业构成调整的重点放在生态效益大、经营效益好的生态服务业及森林生态旅游业。

云南省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就要对生态旅游合理布局和系统开发,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山水观光,应该注重主题集中,采用参与性和参观性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结合带动林业产品批发零售业、林区住宿、餐饮、娱乐业等,打造各种具有特色,相互带动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为云南旅游支柱产业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发展特色娱乐活动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各景区森林旅游的特色,重视各地民族文化的发掘。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同时,积极启用林场职工、林农等天保工程的补偿对象,解决其就业生存问题,充分利用其专业技能,为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要选准开发的领域和内容,分清可开发的资源;要对生物和物种的多样性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多样性进行保护。

总之,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较为雄厚,但开发与利用难度较大,三大产业构成不够合理,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并不高。因此,天保工程实施后,云南省要正确处理好资源、经济与产业的关系,抓住机遇,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云南年鉴编辑部.云南年鉴2006[M].昆明:云南年鉴社,2006.

[2]尚旭东.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问题概述[J].乡镇经济,2009,25(9):55-59.

[3]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44-49.

[4]黄世典.论商品林产业化经营体系的构建[J].林业经济,2001(3):54-57.

猜你喜欢
天保第二产业木质
熟香新酿
古城楼下的自行车 木质画
基于天保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真无线木质蓝牙音响
英国退欧或将长期影响欧盟木质家具市场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