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世价值视域反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10-31 05:55王凤霞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凤霞

摘 要:普世价值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术界对其有多方面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中的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试图将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从普世价值的视域下来反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正视普世价值的存在,寻求出二者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之处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24-03

普世价值一直是一个极富敏感性的问题,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就普世价值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之所以普世价值会饱受争议,是因为有学者倾向与将普世价值视为西方的强势话语,也有学者主张跳出某种意识形态的偏见,科学地对待普世价值,更有学者提出了“相对普世价值”的论断。学术界各为阵营,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中的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试图从正视普世价值的角度来反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寻求出二者的相通之处。

一、纠正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

(一)普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在哲学上,价值是指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指客体是否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观是对于价值的根本看法,表现为人们所熟知的信念、理想等形态。“普世价值”是在“价值”前面加上了“普世”这一定语。普世性是“普世价值”最鲜明的特点。程广云、韩璞庚提出普世价值的普世性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概括地说有普遍适用性、普遍永恒性和普遍必然性。正因为很多学者基于对“普世价值”的此种认识,于是乎就断然否定了“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

其实不然,普世价值的存在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内学者对于普世价值问题的探究更大程度上是对当代西方普世价值论的理论回应。一方面,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也日益密切,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无疑,这些共同问题的存在使得全世界人民诉诸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全球性的普世价值便凸显了出来。另一方面,普世价值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不能将其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意识形态的圈子里,因为否定借其名义向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而彻底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这也是不可取的。普世价值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根源于人类生活实践的需要,并不是由纯粹抽象的思辨所决定的。抽象的思辨将普世价值定位在超阶级、超历史的高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之上的,割裂了与现实的联系,带有浓厚的形而上的色彩。

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对于自觉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得人类的共同利益遭受到了威胁,不解决这些问题,整个人类社会就难以维系和发展。因而,普世价值的存在,是对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形成了共同利益这一事实的确认,是人类自觉维护共同利益的基本前提。

(二)科学界定普世价值的话语语境

学术界对于普世价值争论不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者们对于普世价值的话语语境界定不清,混淆了生活语境、学术语境和政治语境下的普世价值。

生活语境下的普世价值意在能与人们产生思想共鸣、利于整个人类精神升华的思想观念。关注弱者、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接受,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情感触动,除此之外,它影响的范围广,包括全人类,因此,就将其定义为“普世价值”。

学术语境下的普世价值,杨德霞有了相关的论述,指出:“学术层面的普世价值讨论主要在一部分学者和宗教人士中展开。他们从全球对话、遏制或缓解不同文化冲突、寻求人类和平的善良愿望出发,希冀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对话中求同存异,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等群体的价值观中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以求得某些共识,用以指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1]

而政治语境下的普世价值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围绕自由、平等、民主等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高度,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国家走向的政治问题。这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侯惠勤倾向于将普世价值视为西方的强势话语,探究了践行普世价值必然导致“全盘西化”,改革开放应批判普世价值的深层原因,最终将普世价值的争论归结为政治问题。他主张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不应该放在人类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价值追求上,而在于能否用“普世价值”来指导我国的实践,否则就会走入重大的理论误区,并会带来严重的实践危害。李德顺则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态度来对待普世价值,主张认同普世价值要有鲜明的立场,强调:“跳出某种意识形态成见,科学理解普世价值的意义,就应该看到:普世价值不是外在于我们生活的异己之物,它无非就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中从自发到自觉地共同追求着的一切有益的、美好的前景的名称。所以普世价值并非如一些人所描述的那样神圣,也并不神秘。”[2]

从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混淆了不同语境下的普世价值,于是出现了以下的问题:第一,概念界定不清,没有搭建起一个共同的学术话语平台,各自为营,给学术界带来了严重的沟通障碍,不利于对普世价值深层次的认识。第二,将三种语境下的普世价值混为一谈,有学者认为若承认生活和学术层面的普世价值,也就相应地承认了政治层面的价值,认定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进了社会主义的阵营,“中国特色”也就随之消失。因而,要将三种语境下的普世价值适度剥离。

对于普世价值,我们应科学对待。首先,敢于承认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不止步于抽象的理论层面。普世价值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横向上来说,它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共同的价值前提。从纵向上来说,它为各个时代的人类生活实践提供了价值导向。其次,要区分不同语境下的普世价值,唯有如此,对于普世价值的讨论才有价值。对于一些学者批判抵制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笔者认为这将普世价值归结于一个政治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坚决反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这是可以理解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将西方价值和普世价值画上等号,确实是有失偏颇。再次,要将普世价值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提炼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基本、也是集中体现一个社会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又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既有大多数人普遍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又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2011年度中国学术的十大热点之一,由此可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练,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学术难题。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马克思留给后人的价值难题,这是因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对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没有过明晰具体的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邓小平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同富裕”、“发展就是硬道理”等一系列的重要战略思想,并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阐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创造性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一方面,有利于对社会主义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入剖析。社会主义包含着多种维度,按马克思的划分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其中,价值层面无疑是最集中、最凝练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上层建筑领域科学地回答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这一社会主义的规定性问题。这就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价值观的竞争,不只是思想观念之争,而且是谁引领历史发展趋势,谁掌握文化前进方向的话语权,谁占领文化软实力和道德制高点的争夺。”[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以“自由、民主、人权”的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大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向全世界宣扬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

三、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层面、十二个价值”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社会主义自身的价值内涵的最新凝练,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的理论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后者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为内容,而前者则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历史的进步。

(一)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的相通之处

⒈理想性。二者并没有停留于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是将人类的远大理想同人们改造现实世界的伟大实践任务相结合,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并超越现实。正是有了价值理想和价值信仰的引导,人们才能顺利地进行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

2.稳定性。普世价值是适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体现,二者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准则,必然是在一定时空维度里具有稳定性。

3.共识性。二者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的集中反映,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是人们价值共识的体现。

(二)普世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普世价值体现了对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追求,是世界各国人民行为的共同价值准则,是对自己普遍权利和责任的自觉担当,必然建立在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与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它不该成为任何人进行霸权统治的工具。我们认同普世价值,就应该自觉担当起作为人类成员的普遍权利和责任。

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对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利益的表达,承认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华民族这一群体当代的共同利益反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维护。当代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只有自觉维护好、发展好人类的共同利益,其他利益主体的特殊利益才能得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利益也才能够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集体的智慧成果,具有人类历史的共性和中国具体国情的个性双重特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和保持其原有的个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不能将这一个性与人类历史的共性割裂开来,而是要将这一个性至于人类共同文明的背景之下,并自觉地与追求人类文明相一致,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出普世价值的担当,充分展示出对于当代普世价值的积极认同。否则就会造形成共性与个性对立的局面,甚至完全忽略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责任与贡献,走向边缘化。

“普世价值和文化差异背后具有共性,普世价值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提供基准线:共同的价值基础保障各国文化免于陷入破坏性的冲突局面,各国得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自己的独特性。”[6]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普世价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应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世界性的价值诉求

纵观普世价值的研究,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普世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的集中概括,是引导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最新表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引导社会主义前进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力量。这四个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几个层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普世价值,对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集中概括。“公平”、“正义”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内被看作是“自由主义”的同义语。可现实将公平问题提升到后资本主义时代的首要问题,这是必然的。以“平等”、“公平”为核心的正义观,是自空想社会主义以来的社会主义体系的核心理念。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秘密,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途径和现实任务,就是要在尊重和保障自由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以平等、公平为特点的社会主义。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也是世界性的价值诉求。作为一个普世价值概念,“公平正义”自身包含着尊重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包含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以寻求共赢效果的意思。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主导价值特征,党和国家近年来反复强调了“公平正义”的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被提升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的高度。公平正义成为我国保持社会稳定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志之一。这也有助于对外展示我国形象,回应世界各国面对中华崛起而产生的关切。

自由、平等在党的报告中首次使用,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内在价值。现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被提出,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上的思想解放,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四个词是从不同侧面对现代政治发展的价值概括,它们之间在内涵上是相互交织,更是内在地包含了普世价值。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集中概括,是公民在政治、职业和社会交往道德的集中体现。这四个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饱具中国意味,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和人民所用,具有世界性的价值诉求。

对于普世价值应科学对待,它是一种世界性的价值追求,不能简单机械地将其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画上等号,我们应积极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来指导中国的实践,主动承担起全球性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自觉赋予其特定的时代、民族特色,有效地抵御西方的“话语霸权”,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德霞.试析当前“普世价值”讨论中的三大误区[J].探索,2009,(5).

[2]李德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J].学术探索,2011,(10).

[3]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

[5]韩震.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北京:光明日报,2011-02-14(11).

[6]邵汉明,陈姝宏.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与思考[J].哲学研究,2009,(10).

[7]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汪亭友.“普世价值”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书之名:《岛上书店》叙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