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模式的探讨

2013-10-31 05:55刘铁军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工作

刘铁军

摘 要: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学校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党建工作指导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模式、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互动模式是探索出来的三种良好互动模式,可以有效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8-02

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党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蕴含了党的建设的先进理念。实现两者良性互动,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北京农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加强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两者互动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载体,使两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值得探索的三种良好互动模式,有效推进了学校科学发展。

一、党建工作指导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模式

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交融不断深化、交锋不断激烈,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个人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着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和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党建工作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性方向前进。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始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铸就灵魂、固本提神、构筑堡垒。构建特色北农文化、“1+1+X”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双百对接”活动的开展等都是此种互动模式的表现形式。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构建特色北农文化。2005年以来,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等教育活动,学校党委和各院系党总支不断凝聚特色,明确定位,查找不足,改进自己,进而提高了学校党委班子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院系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构建出特色北农文化。即进一步弘扬 “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明确 “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大力营造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而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建设范畴。“1+1+X”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北京农学院党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建设范畴的具体表现。自2006年起,学校党委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结合北京郊区县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的现实,探索建立和实施了“1+1+X”科技推广体系(第一个“1”指建立一支北京农学院教师为主的市属专家队伍,第二个“1”指建设一支区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或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X”是指区县农村实用人才),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党组织在增强凝聚力、影响力的同时,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北农师生传承和弘扬北农精神搭建了平台,使以北农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延伸到社会服务领域、延伸到广大农村区域,大大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使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是更体现在北农人一举一动的所有领域内,从而北农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得到了扩展和放大。

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党支部“双百对接”是北京农学院党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具体表现。自2010年1月以来,北京农学院党委在北京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入开展了学校100个基层党支部与北京10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活动搭建了师生党员深入基层的平台,促进了学校科技资源与农村需求的对接,密切了党员与非党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党员师生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党的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同时,促进了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校上下营造了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全校师生从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北京新农村建设实际的角度,深入思考学校发展道路,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目标和步骤进一步明确,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更加清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二、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模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高校党建工作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使动态的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党建工作以引领校园文化方向为出发点,以培养人才为目标,通过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组织党建课题研究等工作,将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大提升党建文化水平,进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培育校园文化研究氛围。

一是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北京农学院从三个层面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使党建思想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引领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第一层面是加强学校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总支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促进学校领导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教育理论和时政热点,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校园先进文化的谋划者和推动者;第二个层面是调整党支部设置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和帮助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2年,学校党委借助各党总支换届的大好时机,根据“两个便于”原则,以学科专业为标准重新调整了党支部,便于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设立学习主题,通过定期检查党支部的学习培训情况,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创造者。第三个层面是加强党课培训。学校党委组织部和学工部分别构筑了教师和学生党课教育培训体系,对教师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教育,使之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追随者。

二是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自2010年3月至今,学校党委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邀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以专题辅导的形式组织全校党员学习,受到广大党员的欢迎,营造了浓厚向上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党建工作文化内涵。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占领了校园文化主阵地,培养和提高了师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为师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丰富的实践平台,拓宽广大师生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党建工作的新认识,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入党的兴趣和热情,使受众面保持在很高的比例,保障了校园文化沿着正确、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是组织党建课题研究,培育校园文化研究氛围。北京农学院党委组织的党建研究课题每年申报一次,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为重点和一般项目,所需要解决的都是近年来党建工作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党建课题的申报,越来越多的党务工作者致力于党建工作研究,基本结合自身遇到的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可行性措施和建议,大大促进了党建人力资本的开发,提高了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研究氛围。

三、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互动模式

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培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具有显著的磁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具有极强的范塑力量,使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所以说,校园文化是高校党建工作植根的土壤,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北京农学院的先进典型教育、对学生社团作用发挥的带动等都是此种活动模式的表现形式。

一是先进典型教育和朋辈榜样教育搭建了党建工作的宣传载体。近年来,北京农学院根据办学特色、服务对象,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以先进典型教育和朋辈榜样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朋辈榜样,弘扬先进典型人物所彰显的时代精神,践行和传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提升北农人核心价值追求。一批表现优秀的先进人物和集体被广泛宣传,尤其是一些优秀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被更多师生所熟知,有效搭建了党建工作的宣传载体,促进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二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党建工作的生活载体。近年来,学校借助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生机。学校党委和院系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大力发挥党支部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使党建工作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到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而易于被师生接受,从而在文化活动中强化师生的政治信仰,纠正师生文化观念上的偏差。比如,北京农学院各院系开展的特色文化节活动,有效发挥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使党建工作有抓手、有任务。

三是校园文化环境搭建了党建工作的环境载体。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一种外在表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氛围,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环境,能够体悟出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内向度,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文化土壤。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一是重新命名校园道路名称,规划设计道路标示。2010年,学校面向全校征集道路名称,最后确定以路两旁的树种作为道路名称,进一步突出了学校以农为特色的文化内涵。2011年,又重新设计道路标示,通过投票,确定了树叶形状的道路标示,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农科特色。二是开展了美化校园活动。两年来,北京农学院以学生党支部为抓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美化校园活动,许多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觉打扫校园,维护校园环境。这些活动借助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很好地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内蕴性特征的感染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把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让人们在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感觉到党的力量,追随着党的脚步。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工作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