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长小层沉积体系分析

2013-11-02 11:42王亚平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6期
关键词:安塞物源三角洲

王亚平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0)

王亚平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0)

通过分析前人沉积体系研究成果与勘探现状的矛盾,认为安塞地区只发育北东部物源体系的认识存在不足。在区域地质背景、泥岩颜色、重矿物组合分析、高变质岩岩屑的分布等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塞地区沉积体系分布模式,完成了长613小层沉积相分布图,提出了安塞区存在北西部和南东部2个物源体系的认识。

安塞油田;长613小层;沉积体系;物源体系

注:灰色区为河道砂岩区;虚线为油气聚集区;方框为安塞区。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层位主要是长62油层以上油层组,对长63油层及以下层位勘探程度较低[1]。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从储、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方面对长63油层以下层位的油气勘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赵惊蛰.鄂尔多斯盆地中界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长庆油田档案室,2007.,目前已有多区块建产。但由于钻井数据少,研究程度还很低。

前人认为,包括安塞区的志靖-安塞区主要发育北东物源体系[2],安塞区长63砂组处于北东物源体系的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区*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区长63砂组有利区预测,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2010.(见图1)。

安塞区及周边地区处于东高西低的单斜背景下。从西边安边到东边安定,总体上为一单斜的无构造圈闭区。按这一构造背景,结合砂岩分布图,志靖-安塞区为不利于油气聚集的区域。实际勘探中,在安塞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在无圈闭区域,均发现油气聚集区(见图1)。

1 沉积格局分析

1.1区域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个多方向物源的沉积盆地,主要的物源有北部物源、北东部物源、北西部物源、南西部物源和南部物源[2,4]。长7油组最大湖泛期,砂岩相互迭置弱,沉积体系格局清楚。笔者综合地质志、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志[1]、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调查报告,编绘了长7油组最大湖泛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概念模式图(见图2)。由图2可见,在盆地北部,主要发育3大物源体系,安塞油田距北部和北东物源体系最近,距北西物源体系最远。因此,最可能的沉积物源体系是北部和北东物源体系。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忽视了延长组沉积期北部物源的影响[3-4]。

图2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组沉积体系概念模式图

1.2泥岩颜色

沉积物的颜色与沉积时的气候和水深有较密切的关系。对于砂岩而言,颜色受沉积时的气候、水深和矿物组份特征的影响。湿润气候下,水下砂岩多呈灰色或深灰色,但组份可使颜色发生变化,如石英砂岩多为灰白色,而正长石砂岩呈棕红色。成岩过程中,由于胶结物的不同和充注流体的不同,砂岩的颜色也发生变化。如方解石化和浊沸石化多呈灰白色,而充注原油可能呈褐色。

与砂岩颜色受多因素影响比较而言,泥岩的颜色主要受沉积水深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一般水深浅,有机质含量低,颜色浅。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一般水上呈灰绿色,杂色或褐灰色,水下呈灰色,半深湖区呈深灰色到灰黑色。根据这一变化原理,笔者分析了安塞地区泥岩岩颜的变化特征。

泥岩颜色将安塞区分为3个区,在深灰-灰黑色南东和北西各发育一个灰色泥岩区,说明安塞区北西和南东可能分属于不同物源体系。

1.3重矿物组合特征

1.4碎屑组份

研究区碎屑组份特征总体相似,但高变质岩岩屑的含量具有明显的不同。从平面分布看,在安塞区南东部,高变质岩岩屑发育,而在研究区北西部,高变质岩岩屑不发育(见图4)。说明北西部与南东部沉积物源可能不同。

图3 安塞长小层泥岩颜色分布图 图4 长小层高变质岩屑含量平面分布图

综合沉积背景、泥岩颜色分布、重矿物特征及分布、高变质岩岩屑的分布,在安塞地区,发育北部和北东部2个物源体系。北西部为北部物源体系,沉积体系由北西向南东延伸。南东部发育北东部物源体系,沉积体系由北东向南西延伸(见图5)。

根据沉积背景分析及沉积体系分布模式,以测井相分析为基础,通过砂体的连续性分析,完成了小层的砂岩厚度与沉积体系分布图(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安塞区发育2个物源体系,北西部为北部物源体系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南东分支的分流河道区,南东部为北东物源体系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区。2个体系的界线基本上位于李家岔-谭家营-王窑北-杏河南-侯市东-志丹西-西河口-双河南一线。李家岔-谭家营-王窑北-杏河南-侯市东-志丹西-西河口区为北东物源体系和北部物源体系之间的湖湾区,北部和北东部物源体系的分流河道均向该湖湾区延伸并尖灭。

图5 安塞区长小层沉积体系分布模式图 图6 长小层沉积体系及砂岩厚度分布图

2.1北西部

北西部处于体系界线的北西部,发育北部物源体系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体系由北西向南东延伸,将砂岩最大粒度大于0.5mm、发育灰色泥岩区定为三角洲平原区;砂岩最大粒度小于0.5mm、发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区定为三角洲前缘区。前缘与平源的界线位于塞143-塞142-陕124-化110-塞254-塞473-杏204-塞281-双河一线。在北部物源体系区,发育9个砂带。N砂1-N砂3砂带分布于安塞区西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为北部物源体系的南东延伸分支。N砂4-N砂9砂带位于安塞区北部和北东部,呈北北西-南南东延伸,亦属于北东物源体系的南东分支。

2.2南北部

南东部处于体系界线的南东部,发育北东部物源体系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体系由北东向南西延伸,将砂岩最大粒度大于0.5mm、发育灰色泥岩区定为三角洲平原区;砂岩最大粒度小于0.5mm、发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区定为三角洲前缘区。前缘与平源的界线位于李家岔-塞142-塞11-陕104-桥46-王518-塞175-桥29-陕281-丹49-G79-21井一线。在北东部物源体系区,发育6个砂带。NE砂1-NE砂6砂带,均分布于安塞区南东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NE砂3砂带最发育,延伸最远,分布面积最大。

3 结 论

(2)安塞区存在北西部和南东部2个物源体系。

[1]席胜利,刘新社,王涛.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229-235.

[2]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长庆油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付金华,郭正权,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5,7(1):34-44.

2013-06-13

王亚平(1964-),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TE121.3

A

1673-1409(2013)26-0025-04

[编辑] 洪云飞

猜你喜欢
安塞物源三角洲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强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指标选取及规律分析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九寨沟县九寨沟景区克泽沟8.8地震后物源统计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安塞剪纸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义
安塞油田长63储层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