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夫人齐心的武乡情结

2013-11-05 01:32郝雪廷
支部建设 2013年4期
关键词:总校习仲勋分校

■郝雪廷

习仲勋同志的夫人齐心,是一位少年时代就胸怀革命理想的女性,15岁时就在太行山抗日烽火中投身革命,成为一位光荣的八路军女战士。

1923年11月,齐心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齐德安,毕业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法处长,国民政府河北省大成县、阜平县县长,后任阎锡山统治山西时的黎城县、长治县县长等职,因富有正义感而受到排斥,出任傅作义部参议,北平和平解放时跟随傅作义将军起义。其母邓跃珍,是一位刚强耿直、思想开通的女性,抗战初期,从北平沦陷区来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被誉为“骑着毛驴上太行”的革命老妈妈。

齐心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秀品德的熏陶。不过,对她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并引领她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她的姐姐齐云。

齐云在北平师范大学附中上高中时,就担任学生会主席,并参加了中国民族先锋队组织,是一二·九运动的参与者。她天天高唱《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这在齐心稚嫩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七七事变”前,不满14岁的齐心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市女一中,但她还来不及高兴,这个喜悦便被卢沟桥的炮声打断了。1937年7月28日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的坦克在北平街头急驰而过。齐心怒目而视,暗暗发誓,立志投身抗日救国队伍,坚决不当亡国奴。8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齐心随姐姐齐云编入平津流亡学员队离开北平,经天津、烟台、青岛、济南,来到当时华北的抗战中心——太原,在父亲的介绍下进入太原有名的私立中学“平民中学”读书。不久,她又因太原沦陷而失学。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齐心参加抗日斗争的心情非常迫切,两次外出寻觅抗日队伍,父亲感到她年纪太小,两次都把她追了回去。

1939年3月,齐心跟随姐姐齐云来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在屯留县岗上村参加了抗大一分校女生队,成为一位八路军女兵。在这里她既是学员,又兼任通讯员,在队长陈彤、政治指导员王宏的领导下,边工作边学习。出色的成绩让她在学员中崭露头角。这年7月,日寇对晋东南进行了第二次九路围攻,齐心在“扫荡”中表现得非常勇敢。在战火的考验中,她提出了入党的请求,由于还不满16岁,经上级党组织特别批准,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0月,从抗大一分校一期毕业后,齐心被分配到长治国民革命学校妇干队任指导员兼队长,参加了荫城、西火镇战役。不久,中央决定抗大一分校东迁,同时以四大队为主,与新招的第二期学员,以及部分因病因事不能长途行军的教职工组成了抗大一分校留守大队,齐心又调回留守大队任总务处文书。在校长何长工、大队长赖光勋、政委铁坚的带领下,他们从壶关来到武乡,等待抗大总校的到来。

一分校留守大队来到武乡后住在大陌村,学员经常在村中的德兴寺坚持上课,总务处住在寺院东边不远处的李双全家,齐心住李家隔壁魏生金家。齐心白天忙学校的后勤事务,忙在村里进行抗战宣传,夜里便向房东媳妇史改转学纺棉,同时也教她识字,给她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在齐心的教育下,史改转积极参加村里的民兵活动。在一次“躲反”中,日本鬼子发现了史改转她们藏身的窑洞,还杀死了她的婆婆。为了保护窑洞中的群众,史改转满腔怒火,奋不顾身,拼死将一个小鬼子撞下了深沟,旁边的另一小鬼子拉住她,她又回手死死卡住了小鬼子的脖子,直到小鬼子翻起了白眼,就这样,她一人杀死两个鬼子。

总务处的工作特别多,尤其是粮食问题十分棘手,武乡本来就驻扎了八路军许多高级领导机关,一分校又有千余名学员到来,粮食供给根本无法满足。齐心与总务处的同志们常常徒步到西中庄村,找太行第二办事处调配粮食。二办常把抗大学员的口粮分派到附近的襄垣、榆社县各个村庄。落实了粮食回来后,齐心还得连夜拿出方案,几营几连到何村,第二天,各连队就按照方案分头到各村去背粮。

春节的时候,村里认字人少,大部分人家写不了对联,以往村里的先生忙不过来时,一些人家就用碗底蘸点墨印圆圈圈。魏生金请齐心帮忙写对联,齐心找来了笔墨,高兴地为附近十余户村民写了对联。春节期间,一分校教职员工与村里的群众一起开展了文娱活动,编排了许多宣传抗战的文艺节目,不仅在大陌村演出,还深入到附近村庄进行宣传。

节后不久,抗大总校从晋察冀来到武乡,住在蟠龙镇,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一分校留守大队队部机关到蟠龙与总校机关合并,齐心又被安排在抗大总校卫生处任文书。总校校务部、训练部、卫生处等机关住在法云寺,齐心住在东廊房一间小屋里。由于这是一座寺庙,许多房间都没有土炕,也无法取暖,屋子特别冷。卫生处处长蒋耀德、政委尹斌看齐心年龄小又是女同志,怕她吃不消,准备在村里帮她找个房子住,可她为了工作,还是坚持住在这里。卫生处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解决缺医少药问题,齐心不仅完成她的文书任务,还与其他同志一道组织群众上山采草药,来满足学员生病用药的需要。

这年6月,日寇对武东地区进行了大“扫荡”,蟠龙镇处于交通要道便首当其冲,为了抗大教学不受影响,滕代远副校长决定向东山一带转移,迁至石瓮村,齐心住在张怀云家。8月初,日寇继续围剿武东地区,抗大总校只得离开武乡迁到黎城。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齐心表现得机智勇敢,经组织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1月,抗大总校决定,派齐心等四位女同志离开太行山,跟随以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陆定一为政委、一二九师新十一旅旅长尹先炳为司令员的赴延安部队到延安进修。历经四十余天长途跋涉,这支队伍冲破了白晋路、同蒲路、离汾公路及汾河、黄河等数道封锁线,终于胜利抵达延安。

1941年2月,齐心进入中央党校进修,同年秋,作为中央党校征粮工作团团员赴陇东,1942年又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进修,任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1943年4月,由中共西北局抽调,齐心作为主要带队人赴绥德师范开展工作,任支部书记。这年夏天,齐心与刚刚担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同志相识、相恋、相爱,后经组织批准,于1944年4月28日,齐心习与仲勋举行了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齐心在武乡的抗战经历,在她一生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在与习仲勋的夫妻生涯中她也常常提起这段往事。武乡籍青年张富平在卫戍区任团政治处副主任时,一次在北戴河执行警卫任务,正好中央政治局委员、负责主持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的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在北戴河疗养,得知张富平是武乡人后,便向张了解武乡大陌、蟠龙、石瓮等村的情况,并说他的夫人齐心抗大毕业后曾留校在武乡生活战斗半年之久,对武乡有着特殊的感情。齐心与武乡群众深厚的革命情谊,化作老区永远的记忆。

猜你喜欢
总校习仲勋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征稿 启事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