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台旅游业交流对策初探

2013-11-10 07:30刘春雷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两地旅行社哈尔滨

刘春雷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10)

哈尔滨台湾交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主要目的是以经济合作促进两地经贸发展;以文化交流倡导台湾民众文化认同及民族认同。多年来,哈台交流工作效果突出,成绩喜人。在经贸合作方面,仅2012年,“全市对台进出口总额3856.36万美元,同比增长7.43%。其中,出口2673.88万美元,同比增长0.3%;进口1182.48万美元,同比增长28%”[1]5。在文化交流方面,仅2012年,“中国台湾网、华夏经纬网、《台湾工作通讯》等媒体,报道我市对台工作动态、新闻、经验等23次(篇)。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发布信息1200余条,点击率达到20万人次,满意率90%以上……组织社科教育界政协委员考察团与台湾著名学者、科研机构等进行同根同族同文化专题探讨和研究,哈尔滨民众对此次的学术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5尽管“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他领域的交流特别是哈台之间旅游业交流呈现出不稳定状态。

一、哈台旅游业交流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旅游年鉴》的数据资料来看,哈台旅游业交流在近5年内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状态。

年份 人数 人天数 平均停留2006 35191 80603 2.29 2007 36171 85604 2.37 2008 36237 88184 2.43 2009 25935 54401 2.10 2010 26854 43737 1.63 2011 19034 36265 1.9

从2006年至2011年哈尔滨市接待台湾游客的数据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2006、2007年为不断增长期,2008年为高峰期,而2009年之后,台湾民众赴哈旅游的人数明显减少。到2011年,数量降至2万人。据最新数据统计,2012年台湾民众来哈旅游的人数为18494人,较前年减少了540人,同比下降了0.7%。与此同时,哈尔滨赴台游客也逐年递减,直至2012年骤减至11546人。

二、影响哈台旅游业交流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1840年,中日发生甲午海战,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方割地赔款,将台湾及其诸岛割让给日本政府统一管理。当时很多的台湾民众在与日本军政当局不断抗争的同时,对满清政府割让台湾群岛极为不满,甚至达到怨恨的程度。抗日战争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四年的内战期。蒋介石败退台湾而反攻大陆之心犹存,于是便在台湾本岛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将其简称为“中国”。受其影响,台湾岛内以闽南人为代表的人群对台湾岛内的“中国”表示认可,而对大陆建立的“中国”较为反感。

台湾的蓝营与绿营之间的政权之争也对哈台旅游业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台湾岛内,蓝营主要指的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政治集团。在台湾处于“李、扁”执政时期,由于台湾当局强调“去中国化”思想,强调“台湾独立”,建立了以台独势力为代表的绿营集团。蓝、绿两营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进行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双方对两岸的旅游业交流也意见相佐:蓝营主要从台湾岛内的经济建设发展考虑,建议降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限制,以此来促进台湾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是促民生、合民意的好办法;而绿营却对大陆游客赴台游百般阻挠,原因是大陆游客若来台湾必定会和台湾民众接触并介绍一些大陆方面的情况,他们认为这是“赤化”台湾民众的行为。目前,马英九政府采取了较为中和的办法,即同意大陆赴台旅游的计划,但相应提出了诸多限制:大陆游客赴台游大部分应采用组团游的方式,并且只能在部分地区进行观光旅游等。

(二)宣传方面的原因

1.哈尔滨方面。哈市民众获取赴台湾游的信息相对不足,目前主要的媒介是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和“天涯共此时”、台湾的娱乐节目和影视作品。而这些内容80%论政治,20%谈娱乐,涉及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凤毛麟角。哈尔滨对赴台游的宣传方式主要依托网站和旅行社,而网络宣传方式单一,赴台游的旅行社较少,做的宣传也就相对较少,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

2.台湾方面。由于蓝绿双方的政治角力,使赴哈旅游的宣传片甚少。与此同时,绿营集团还大力宣传大陆游客诸多负面新闻,使台湾游客对赴哈游处于排斥状态。

三、解决哈台旅游业交流的现实问题

针对哈台旅游业交流存在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哈尔滨市采取了依托地缘优势,深入台湾本岛积极宣传的办法加以解决,如“哈尔滨冰灯展连续12年在岛内举办,参观人数达到1130万人(次),占台湾总人口的49.13%”。[1]52012年,哈市台办“邀请中国时报、旺报和东森电视台等台湾主流媒体,采访哈洽会、冰雪节、啤酒节、哈夏音乐节等特色文化经贸活动”。[1]5与此同时,“专题片《台湾人在东北》在岛内播放;发放《迷人哈尔滨之夏》和《冰雪大世界》等宣传片,组织我市旅行社在岛内召开推介会”[1]5,等等。

尽管哈市赴台游的实地宣传活动样式多、较频繁,但笔者认为,仅仅进行实地宣传是不够的,应重点强调哈台游客的互动交流。可在实地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哈台游客“网络虚拟互动交流”,搭建哈台旅游业“虚拟互动交流社区”,以此体现哈台旅游业交流的互动性,使哈台旅游业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构建哈台旅游虚拟社区,形成网络化宣传新理念

“社区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F·滕尼斯在1887年的《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来的。”[2]6费孝通将其理论进一步升华为“社区,它的含义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共同的’、‘一起的’、‘共享的’,就是一群人有共同的感受,有共同关心的事情,也常常有共同的命运”。[3]我们可以把社区的概念理解为群体间就某一共同体产生一定趋同,进而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最初“社区”的概念主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例如俱乐部、文化小区等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网络化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虚拟化,即脱离“时空”领域的限制,出现了“脱域”现象,进入到虚拟化的空间。在这样的虚拟空间,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网民为了追求超越时空的情感沟通或共同的价值诉求,组建了形形色色的虚拟化网络社区(赛博空间),它体现了新兴共同体的实质属性,可以归为现代共同体的一种形式。”[2]6

笔者认为根据“社区”理论的“同一性思想”,可将其应用到哈台之间的旅游交流中,将两地的旅游业交流网络化,搭建哈台旅游业“虚拟互动交流社区”。

(二)创建虚拟社区三个模块,有效加强哈台旅游业交流互动性

1.构建虚拟社区综合互动宣传网。哈台旅游业虚拟社区综合互动宣传网的构建,可将最新的哈台旅游动态、哈台游客旅行攻略、哈台旅游合作情况在该区滚动宣传,使哈台两地游客及时了解哈台旅游业最新、最快、最全的信息。与此同时,该社区可建立哈台“旅行社公共展示场”,哈台两地的各大旅行社可在此展示各自有关哈台旅游的优惠政策,设立“旅游论坛区”,哈台两地游客可在此就哈台旅游相关的资费、行程、服务项目等内容与各大旅行社在线交流。同时,可对相应的旅行社进行综合性评估,按评估结果列出“最可信赖旅行社”电子榜单。这样,一方面哈台两地游客可在选择旅行社方面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各大旅行社可依照榜单查缺补漏,对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

2.构建虚拟社区旅游业经贸合作网。旅游业的经济合作是哈台之间经贸往来、利益共享的大事。目前,哈尔滨正稳步实现“北越、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目标。在旅游方面,依据这样的战略目标,强调“跑快步”,加强北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积极建设;“迈大步”,提高南部地区历史旅游、观光旅游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各区县进一步强化休闲农业旅游试点项目的合理运作。哈尔滨旅游投资的潜力很大。台湾旅游业比哈尔滨要成熟,从1956年开始,台湾的旅游业依据自身独有的地缘优势,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休闲农业旅游”,顺利完成了旅游业的三步走战略,特别是台湾的休闲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基于哈台各自“旅游业”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两地旅游业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可在此虚拟社区中建立“哈台旅游业经贸合作交流专区”,该专区不但可展示多年来哈台经贸旅游合作所取得的成绩,还可设立哈台经贸旅游洽谈平台,使哈台两地从事旅游业的客商在此交流沟通。这样可立足哈尔滨旅游的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吸引台湾旅游业客商来哈投资,以期达到哈台旅游业大合作、大共赢的目的。

3.扩展哈台旅游业网络宣传多元化。从目前来看,哈台旅游业在线宣传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两地旅游工作的宣传报道;二是哈尔滨和台湾旅游观光的视频展示和攻略介绍;三是各大旅行社对赴台游的公告。要做到既“宣”又“传”,关键不能忽略“互动”这一重要环节,即需要进一步加强哈台“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因现实政治因素的限制,使得哈台两地游客之间现实互动较为困难,故笔者提出构建“哈台旅游业交流虚拟专区”。在该“专区”建立“休闲游”、“文化游”、“农业观光游”等诸多模块。在某一模块下,哈台游客可结合两地各大景区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大家既可以“游客”身份,对商品饰物、出行交通、餐饮娱乐等诸多旅游话题各抒己见,同时也可以“朋友”身份,系风景,思文化,畅所欲言,将哈台旅游业交流提升到文化互动的高度。

[1]哈尔滨市统计局.哈尔滨年鉴(2012)[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叶世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新视角:文化社区的理念与实务[J].台湾研究,2010,(6).

[3]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江海学刊,2002,(3).

猜你喜欢
两地旅行社哈尔滨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