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末日

2013-11-15 05:25编绘
连环画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集团军巴顿盟军

朱 枭/编绘

纳粹德国在1944年12月16日于西部战线发起作战。此次作战包含许多支持的次作战,如地板作战和麒麟作战等。这些作战计划的目标是撕裂英美盟军战线、占领安特卫普,并包围和消灭盟军的四个军团,迫使盟军在有利轴心国的条件下和谈。阿登战役的计划是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完成,几乎完全无线电静默,因此即使是盟军破译的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也未对即将来临的进攻显示出任何迹象。更糟的是,盟军的过分自信、忙于自己的进攻计划、差劲的空中侦察和相对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第一军团,提升了纳粹突击的效果。盟军的情报部门完全未能察觉即将来临的攻击,而这意料之外的攻击是发生在盟军的强大空军不能起飞的阴天,向盟军防线薄弱部分发起的。“凸出部”意指德军在战斗初始时在盟军防线制造出来的“凹痕”。

1 1944年,由美英等国军队组成的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后,迅速向西线防御的德军发起了进攻。

2 1944年深秋,战线向德国本土逼近,德国面临绝境。

3 为扭转这一局面,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场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

4 为此,从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

5 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该计划的主要设想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在列日与那慕尔之间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切断美军第一集团军和英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后方交通线,并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大撤退,稳定西线形势,然后再转过头来对付东线的苏联。

6 西线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对元首野心勃勃的计划大吃一惊,但劝说无效后也不敢再多言。最后计划包括每一个细节甚至炮轰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大本营制定的。

7 11月3日,元首的特使约德尔上将赶到设在西线克雷菲尔松树林的B集团军司令部,将“莱茵河卫兵”的详细作战计划交给龙德斯泰特和莫德尔,上面还有元首的亲笔警告:“不得更改。”

8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在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交界处,就是四年半之前(1940年)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霍奇斯的美第一集团军和乔治·巴顿的美第三集团军的结合部,北侧由第一集团军负责,南翼由第三集团军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八十五英里宽的艾弗尔山到蒙绍的防区由第一集团军所属的第五、第八两个军共六个师的兵力防守。

9 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他甚至认为,“在西壁防线前面证明不可能的事(指打败西线盟军)通过从西壁防线内的进攻,将成为可能”。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大胆,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或许他能成功,但是他没有。

10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十六岁到六十岁。政府很快召募到大批新兵,在经过短期训练后,将他们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

11 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二十个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

12 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七集团军,辖四个步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五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

13 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辖有四个党卫军装甲师、五个步兵师,大约有六百四十辆坦克。

14 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五装甲集团军,辖有三个装甲师、四个步兵师,大约有三百二十辆坦克。

15 盟军在西线共计有八十七个师。然而在阿登一线却只有六个师的兵力。而且盟军高级指挥官们对德军反攻的可能性预料不足,认为目前德军的处境已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了。

16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格赖夫”的作战计划。“格赖夫”一词在德语中指神话中那种鹰头狮身长有翅膀的怪兽。

17 德军组织了一支约二千名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斯尔策尼擅长冒险,曾使用滑翔机从一个山顶监狱搭救出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

18 斯尔策尼的突击队扮成美军,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

19 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因为他们形成一种印象,好像不知道有多少这种单位在美军后方活动。为搜索这些德国小分队,美军到处拦截车辆来实施检查,五十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复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十二集团军群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然而,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第一五〇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却未能实现。

20 12月16日,德第六十六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

21 12月16日拂晓,德军分兵三路突然出击。密集的大炮对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猛轰,蜷缩在睡袋中的美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连滚带爬地钻入掩体,惊恐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22 紧随着炮火,几百架探照灯又罩住了美军阵地,为在暗夜中发起进攻的德军提供照明。在混乱中,德军突击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向美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美军阵脚大乱,损失惨重。

23 本次作战中最重要的是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快速突破,因为它最接近马斯河上的重要地段,因此空降部队用在这里是最有价值的。但是自从1941年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之后,德国伞兵部队都被当作地面部队使用。仅仅在作战前数周,德军才勉强凑出一个伞兵营,由海德特中校率领。

24 然而海德特却发现,这些是有一半没有空降作战经验的伞兵,而配合他们的运输机也缺乏编队飞行的经验。只有三分之一的飞机勉强到达目标区——大部分因飞行员的失误被投落在德军自己的防线后方——而到达目标区的伞兵空降得十分分散。

25 所以海德特只能集中两百多人,无法完成原定的任务。数天之后,疲惫的海德特向美军投降。

26 右翼狄特里希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突破了美军防御后,迅速插向斯塔佛洛,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挺进约三十英里。其党卫军装甲师先头纵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渡口。

27 然而,这只纵队迅速插向斯塔佛洛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二百五十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没有能够及时夺取,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阻住了其前进的道路。

28 差劲的路况、严重的交通阻塞和缺乏油料妨碍了他们的推进。

29 臭名昭著的“派佩尔战斗队”,屠杀了几批已经解除武装的美军战俘和比利时平民(包括马尔梅迪大屠杀)。

30 第六党卫队军装甲集团军在艾森伯恩山岭进攻遇到美军第二步兵师和第九十九步兵师的顽强抵抗,延缓了他们的推进。战斗至12月18日,德军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中部和右翼的进攻行动基本被阻止住。

31 美军在战斗打响后的开始两天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军第一集团军仍推测德军意图是对北面战线上美军对鲁尔水坝地区攻势的反击。

32 直到17日早上,盟军主要司令官们才承认德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美军第七装甲师南下圣维特进行增援,第三集团军的第十装甲师一部则北上进入受威胁的地区。

33 盟国远征司令艾森豪威尔急调第八十二和第一〇一空降师火速赶往巴斯托尼——圣维特一线进行增援,阻止德军西进。加文将军指挥的美第八十二空降师被派往圣维特防线,而麦考利夫将军指挥的第一〇一空降师则驰援巴斯托尼。

34 在中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五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到17日,成功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一〇六师的两个团,并且迫使七千人以上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损失。

35 增援的美军第七装甲师赶到小镇圣维特一处极重要的道路汇集口,包括第一〇六步兵师残部,成功抵挡了德军的进攻。德军第五十八装甲军、第六十六军在圣维特及其以南地区发动了新的强大攻势,12月21日迫使美军第七装甲师后撤。德军原计划在12月17日占领圣维特,德军进攻的时间表遭到重大拖延。

36 18日,曼特菲尔的第五装甲集团军第四十七装甲军进抵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尼,美军被迫退守巴斯托尼和诺维尔一线。

37 左翼布兰登堡指挥的第七集团军所辖的四个师均渡过奥尔河,其中第五伞兵师突至十二英里处的维尔茨,在南侧为中路部队建起了一道壁垒,小有进展。

38 但第七集团军在美军的顽强阻击下前进缓慢。

39 至12月20日,当面防守的美军已基本制止了德军在突破口南北两个“肩角”的进攻,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一百公里、纵深三十至五十公里的突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

40 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具体部署是:巴顿的美第三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六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一集团军必须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坚守阵地,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美第三集团军合围德军。

41 德军曼陀菲尔指挥的第五装甲集团军在20日包围了巴斯托尼的美军第一〇一空降师后,第四十七装甲军以两个装甲师又继续向马斯河沿岸进攻。德军南面战线上的第七集团军右翼的第五伞兵师继续向前推进,并构成了对美军防守的巴斯托尼的合围。

42 第五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而第六装甲集团军的攻势远远落后。希特勒决定把原计划由第六装甲集团军但任的主要进攻任务转给到第五装甲集团军。

43 12月22日,巴顿率美第三集团军从南面发起了攻击。德军也在当天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尼的美军投降,但只得到第一〇一空降师代理师长麦考利夫一个词的回答:“呸!”这个美国俚语含意颇深,从此在二战史上被传为美谈。

44 巴斯托尼成为阻挡德军推进的一个钉子。德军只得饶过巴斯托尼向前推进。一万八千名美军死守孤城,抗击德军的进攻。直到圣诞节,德军也没能突破第一〇一空降师的防线。

45 由于作为交通枢纽的巴斯托尼被美军占据,导致德军的后勤供应大量被堵塞在道路上,使突出的德军装甲师腹背受敌,补给困难。巴斯托尼防御战成了盟军整个防御计划取得胜利的决定性环节。第一〇一空降师因此获“优异集体嘉奖”,这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唯一的全师获此荣誉的部队。

46 12月24日,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摧毁了德第七集团军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进攻的屏障。紧接着,巴顿命令加菲将军的第四装甲师“拼命狂奔”,全力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尼。

47 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四装甲师的战斗群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尼的包围。

48 从24日开始,天气逐渐转晴,盟军的飞机大批出动,对敌人运输道路进行地毯式轰炸。

49 德军后勤供应机构几乎瘫痪。

50 27日以后,德军又重新开始了对巴斯托尼的争夺战,更多师陆续被调到这一地区投入攻城战。

51 与此同时,盟军的空军对已到塞勒斯的德军第五装甲集团军的第二装甲师及装甲教导师猛烈轰炸。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顶点,距马斯河只有五英里。于是中部战线形成了一个凸出部(阿登战役因此又称为凸出部战役或突角之战)。

52 在圣诞节那一天,德军第二装甲师与刚赶到的美第一集团军之第七军第二装甲师爆发激战,到该天结束,德军第二装甲师阵亡二千五百人,一千零五十人被俘,损失八十一辆坦克(原有八十八辆)。是役美军第二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26日,德军遂开始后退。德军强渡马斯河的希望落空了。

53 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一千多架飞机对盟军机场进行了几个月以来最猛烈的轰炸,盟军的二百六十架飞机被毁。接着,德军地面部队向巴斯托尼发起了围攻。

54 1945年1月3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三集团军由巴斯托尼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巴斯托尼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

55 双方血战了五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拿下这个重镇。虽然德军停止进攻,但仍然控制着在盟军防线上的突出部。盟军在攻势刚开始时,在严寒天气以及德军抵抗之下进度受到限制,进程十分缓慢。

56 多数德军以边战边撤的方式成功地撤离战斗区域。油料的缺乏使德军大多数的装甲车辆被丢弃。

57 1月8日,希特勒被迫下令德军撤退到豪法里兹西部,德军在阿登地区的进攻势头被美军彻底遏制,开始且战且退。

58 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迅速乘机推进。

59 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一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三集团军胜利会师,并且进展到豪法里兹。到1月28日,德军被彻底赶回到原来的阵地。

60 阿登战役是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共伤亡八万一千三百八十四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七百辆(其中损失了三百二十四辆坦克)、飞机一千六百架(另一说三百二十架)。盟军损失约八万余人,其中七万七千人是美国军人,损失坦克七百三十三辆,飞机五百九十二架。从战略上来看,希特勒使用了西线主要的机动兵力,并受到了极大的损耗。

61 阿登战役之后,德军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而盟军却能迅速得到补充。丘吉尔事后曾称赞道:“毫无疑问,这是美国人在战争中最伟大的一役,并且我相信,这将被认为是美国人永垂不朽的胜利。”

62 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前进,第三帝国的末日也即将来临。

猜你喜欢
集团军巴顿盟军
巴顿(上)
巴顿(下)
巴顿(下)
巴顿(上)
春节期间习近平视察慰问第65 集团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营救『盟军』飞行员脱险记
“二战”中盟军为何没有发动化学战?
东江纵队在港九地区协同盟军作战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