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研究

2013-11-19 03:39吴书铭蒋红兵石莉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期
关键词:时相监测仪差值

吴书铭 ,蒋红兵,石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a.设备处;

b.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0006

0 前言

呼吸功能是人体生命功能之一,临床上常用动脉血血气分析(Pa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全面了解肺功能的状况。而PETCO2已经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规定PETCO2为麻醉期间的基本监测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和微电脑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ETCO2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 PaCO2与PETCO2监测均未列入计量检测项目中,为此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CO2检测原理

CO2气体浓度的测量原理是基于CO2气体对于4.26μm的红外光谱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即光谱吸收与CO2浓度成相对应关系。利用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透射光强的大小与CO2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当前所测得的透射光强度来获得当前的CO2浓度值。给定的光强在通过一定厚度的介质被吸收后的透射公式如下:

由公式可知,吸收的光谱与介质的吸收系数μ和通过介质的光路长度L成负指数关系。

2 监测方法

选择合适的手术患者236例,对患者的病种无特殊要求,但需强调该患者的手术确实需要建立动脉通道以监测动脉压。将PETCO2监测仪、麻醉机及多参数监护仪相联接来实现对上述通路的的实时监测,并在进行动脉血采集时同步记录PETCO2值。对患者的足背动脉或手臂桡动脉穿刺,并留置通路,便于采集动脉血。根据手术的不同阶段分两次采集动脉血,即麻醉诱导期完成之后,手术进行1 h以及手术即将完成的收尾阶段(分为T1和T2两个时相);再利用血气分析仪GEM Premier 3000完成血气分析,并打印分析结果。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血样抽出后还要求尽快完成血气分析测试,避免发生与空气的接触而受到影响。

3 结果

T1与T2两个时相的PETCO2与PaCO2及它们的差值(Pa-ETCO2)的相关性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1=0.587,r2=0.735, P均<0.01),见表1。

表1 T1与T2两个时相的PaCO2与PETCO2 及Pa-ETCO2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4 讨论

呼气末PETCO2的监测值与动脉血气分析值PaCO2之间的统计结果保持了很好的相关性,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有关文献报道,动脉血中PaCO2与呼吸道中PETCO2存在0~6 mmHg的差异,本文也证实了具有平均差是(5.70±3.94)mmHg和(5.97±2.67)mmHg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呼气末CO2监测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

在分析两个时相数据时,我们分析236例患者T1和T2两个时相的数据时,发现在T1时相数据存在两种特殊情况:Pa-ETCO2差值存在负数的情况(15例);Pa-ETCO2差值存在偏大的情况≥10 mmHg(30例)。

分析两种截然相反结果,其可能的原因:

(1)据有关文献记载,新生儿患者、有肺部疾病或肺栓塞患者的PETCO2监测值与PaCO2值有可能不相关。

(2)麻醉机接头脱落、回路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活瓣失灵、钠石灰失效及其他机械故障等,均会使PETCO2监测值在临床上发生变化;导管扭曲打折、气道阻塞、活瓣失灵,也会引起PETCO2监测值消失或明显的下降,如导管部分梗阻,则表现为PETCO2监测值增高,同时伴有气道压力增高。

(3)PETCO2监测仪采样管因分泌物堵塞或扭曲而影响其监测结果。

(4)若麻醉机设定的呼吸频率太快,呼出气体不能在呼气期完全排出,同时PETCO2监测仪来不及反应,均可产生PETCO2的监测误差。

(5)手术室室内的湿度过大,也可能会使Pa-ETCO2的差值增大。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排查和改进,时相T2的监测数据有了明显的改观。Pa-ETCO2差值存在负数(-2 mmHg)的情况仅为1例;Pa-ETCO2差值存在偏大的情况减少到14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本文建议,在以后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尽量将时相T1提前至手术开始前,及时了解患者Pa-ETCO2的差值是否正常。这些对判断患者和仪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叶继伦,周惠玲,武志刚,等.在呼吸气体监测中的呼吸末二氧化碳测量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1):985-989.

[2]何莺,刑素美,夏文俊.智能呼吸机的安全使用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97-99.

[3]钱文伟,沈家宜,孔颂阳,等.PETCO2和SpO2监测与动脉血气的比较分析[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6,13(3):168.

[4]张小平,蒲国华,李汉增,等.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相互关系的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62-63.

[5]崔勤.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5):369-370.

[6]李燕,代志刚,张示杰.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相互的关系[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6-78.

[7]杨光,崔苏扬.手术体位对PaCO2与PETCO2关系及Ppeak、MAP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09,(10):1128-1130.

猜你喜欢
时相监测仪差值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基于物联网的电压监测仪自诊断系统研究及应用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便携式物联网环境监测仪
滑冰式滑雪动作体系的建构
关注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