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2013-11-23 08:35颜承靖颜群
实用老年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负相关脂蛋白胆红素

颜承靖 颜群

胆红素作为肝胆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一种良好的内源性抗氧化剂之一[1],能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在人体内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因此胆红素可能是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有效保护因子[2]。本文分析了3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54例体检健康老年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拟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变化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心肌梗死6例,年龄64~88岁,平均(79.65±7.95)岁(冠心病组);本院体检健康老年者54例,年龄61~85岁,平均(72.26±9.56)岁(非冠心病组),排除肾功能不全、瓣膜狭窄及中重度反流、各种肝胆疾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血液病、胆红素水平超过生物参考区间的患者。

1.2 方法 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有无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情况,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所有研究对象均早晨空腹抽血,在OLY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直接测定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时计算间接胆红素(IBIL=TBIL-DBIL)。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用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分析均取双侧界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一般情况比较 在性别、BMI、AL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冠心病组的年龄显著升高(P<0.01),伴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升高(P<0.05)。见表1。

表1 2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2组血液指标比较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冠心病组的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DBIL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 TC、LDL-C水平亦较非冠心病组降低(P<0.05),而 TG、HDL-C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的血液指标比较

表2 2组的血液指标比较

注:与非冠心病组比较,*P <0.05,**P <0.01

指标 非冠心病组(n=54)冠心病组(n=37)TBIL(μmol/L) 11.47±3.28 9.96±2.70**DBIL(μmol/L) 2.72±0.96 2.64±0.70 IBIL(μmol/L) 8.64±2.73 6.99±2.14**TC(mmol/L) 4.45±0.92 4.26±1.25*TG(mmol/L) 1.16±0.38 1.11±0.42 HDL-C(mmol/L) 0.95±0.22 0.91±0.23 LDL-C(mmol/L) 2.51±0.72 2.36±0.98*

2.3 冠心病与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 TBIL、IBIL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IBIL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在3种胆红素中最高,DBIL与冠心病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按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划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TBIL、IBIL也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DBIL不具相关性。见表3。

表3 冠心病与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

3 讨论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来说,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高龄、糖尿病以及家族史等。1994年Schwertner等[2]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提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3]。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是溶血及肝胆系统疾病等临床观察指标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仅重视其浓度升高,而并没关注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病理生理学意义。近年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生理作用为催化血红素,使之分解成胆红素、一氧化碳和铁。胆红素作为HO-1的代谢产物,有着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多项作用,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反映了HO-1的活性。已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代谢综合征的人群中存在HO-1的活性缺陷,以及血中胆红素水平的降低,而生理范围内胆红素的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保护因素[4]。胆红素是一种良好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LDL的氧化修饰,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因此胆红素可能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有效保护因子。胆红素在生理范围浓度降低,会使体内抗氧化物质减少,不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尤其不能抑制LDL的氧化修饰,而LDL的氧化产物ox-LDL是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5]。ox-LDL易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吞噬细胞泡沫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刘显初等[6]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血浆ox-LDL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528,P<0.01),从而推测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中参与抗LDL氧化的作用,从而抑制了ox-LDL的形成。

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IBIL是冠心病的一种独立的保护因素。既往一些研究提示,在老年或是壮年人群中,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的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降低,而DBIL却无此差异[7-8]。也有研究显示血清TBIL、DBIL、IBIL在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的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低于非冠心病组,但在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之后,TBIL、IBIL为冠心病的独立的保护因素,而DBIL经调整后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9]。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胆红素都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以保护 LDL免受过氧化的损伤[10]。根据本研究结果,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在生理浓度范围较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有保护血管,阻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1]Stocker R,Yamanoto Y,Mcdonagh AF,etal.Bilirubin is an antioxidant of possible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J].Science,1987,235(4792):1043-1046.

[2]Schwertner HA,Jackson WG,Tolan G.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1994,40(1):18-23.

[3]Schwertner HA.Bilirubin concentration,UGT1A1*28 polymorphism,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ical Chemistry,2003,49(7):1039-1040.

[4]陈天萌,曹剑,刘霖,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2):149-153.

[5]黄维义,曹林生,贺立群.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浓度变化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23-24.

[6]刘显初,郑利平,黄胜贤,等.冠心病血清总胆红素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8):479-480.

[7]田丰,刘长明.C-反应蛋白,胆红素,尿酸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662-663.

[8]王瑞涛,孟松艳,杨奕,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J].现代医学,2011,39(1):32-35.

[9]杨小云,袁娅娟,张莹.探讨血清GGT,LDL-C及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1):1310-1311.

[10]Mayer M.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2000,46(11):1723-1727.

猜你喜欢
负相关脂蛋白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更 正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