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针刀专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013-11-23 03:07
护理研究 2013年25期
关键词:针刀专科门诊

李 芳

针刀医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是具有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横跨多个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兴医学分支学科[1]。它的创立才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随着医学的发展,它不断地兼收并蓄,充分吸收现代医学新知识和成果,从最初的比较单一的松解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粘连、瘢痕等,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对护士的配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针刀医学的发展及病人的需求,于2011年3月1日在门诊外科设立了小针刀治疗专科护理岗位,开展专科护理工作,近1年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专科特点兼门诊手术室的特点,结合护士的人力资源设置岗位。门诊针刀中心治疗室有手术间2个,接待室和休息室各1间,护士4人,年龄21岁~50岁(46.0岁±6.0岁),工龄1年~28年(21.0年±5.0年);学历:专科3人,本科1人;职称:护士1人,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

1.2 专科护理管理方法

1.2.1 分析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门诊小针刀治疗属于门诊外科,其治疗配合工作由门诊外科护士完成。门诊外科的工作量大、繁杂,且护理人员配置有限,常常1名护士要负责管理多种病人的治疗,难以满足门诊小针刀治疗工作的要求。

1.2.2 专科护理管理 实行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护士3级管理。在门诊外科护士长指导下,明确专业目标的前提下,由专科组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同时进行效果评价。

1.2.2.1 专科设置 针刀治疗中心配备专科护士岗位,按专科组长、专科护士、轮转护士组成。专科组长由具有丰富的手术室工作经验且年资高的主管护师担任。专科护士需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良好的骨外伤治疗配合基础。轮转护士为有1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基本固定,轮转护士按需要3个月轮换,保持专科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的发展。

1.2.2.2 专科组长及护士的职责 专科组长要熟悉本专科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管理专科成员,制定专科护士培训目标和计划,带领成员一起完成本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胜任专科高难度的各项护理工作;负责针刀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及物品的补充,负责专科特殊物品、药品的准备;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专科组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带领专科护士共同做好针刀治疗病人的健康教育,经常考核组员专科知识和技能。专科护士服从组长的管理,完成专科常规工作;积极协助组长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掌握本专科新理论和新技术,参与科研;指导轮转护士的工作。

1.2.2.3 专科培训目标和要求 熟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治疗配合技能,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解决病人护理问题和针刀医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团队协作意识、针刀医学专业意识、专科护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专科护理人才。

1.2.2.4 专科培训内容 专科培训由专科组长负责制定,包括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两部分。理论培训采用每周1次小讲课、每月1次大讲课形式,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针刀医学专科知识、针刀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及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等。实践培训包括针刀术体位摆放演示及角色互换练习和针刀术配合流程带教等,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演练,提高配合的熟练程度。同时结合专科特性,邀请专家教授专题讲课,内容包括有关解剖、病变特点、影像学、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及并发症、急救原则和方法等,拓宽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有计划的学习,使专科护士熟练掌握专科理论,了解专科发展动向,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专科配合工作,每3个月进行专科理论技术考核1次。

1.3 效果评价

1.3.1 信息总结与反馈 每周专科组长使用问卷调查表或随机调查方式负责收集医生和病人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信息,了解护理工作质量及医生意见,进行专科护理管理总结,反馈给护士长,并及时调整不足之处,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服务流程。

1.3.2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2010年3月—12月(实施前)与2011年3月—12月(实施后)的工作情况。①统计实施专科护理前后门诊小针刀治疗的就诊人数及医疗纠纷;②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和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医生和病人每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等1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照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3级评分,共调查400例次。

1.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实施专科管理前后就诊次数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就诊次数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2.2 实施前后医患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医患满意度比较 例次(%)

3 讨论

3.1 建立门诊针刀专科护理工作模式后就诊人次大大提高,而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其服务质量高低及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对门诊医生及护士的第一印象,同时体现了医院的整体水平[2]。实施前针刀治疗的护理配合工作属于门诊外科护士管理,门诊外科的工作量大,人员配置有限,常常忙于工作,缺乏与病人沟通,难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在门诊针刀治疗设立专科护士工作岗位,为其提供固定的工作时间,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接触,沟通交流,让更多的病人了解针刀医学,并且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病人个体化问题,同时亦可弥补医生没有时间对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详细讲解的不足,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这样促进了病人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与信任,提高了病人的认知或遵医行为,密切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患和谐关系发展,提高了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增加了公众对医院的信任感,使就诊人次增多,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

3.2 建立门诊针刀专科护理工作模式后医患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 专科系统的培训制度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业务水平,专科护士较一般护士责任心更强,业务更精,对护理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能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直接护理,是病人和医生间不可缺少的桥梁。随着专科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与医生的合作更加默契,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患提供及时有效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医患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大大提高。

3.3 培养专科护士是现代医学和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诊疗技术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4]。针刀医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兴医学分支学科,培训专科护士,促使传统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模式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为病人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病人得到规范化的专科护理,提升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专科护士的行业地位,对促进针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张立生,刘小立.现代疼痛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49-1355.

[2]谢惠琼.探索在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形式[J].全科护理,2012,10(8C):2289-2290.

[3]那薇,张丽芬,杨小平,等.护理专科小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77-578.

[4]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 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2-953.

猜你喜欢
针刀专科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