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多维化生态教学发展内涵研究

2013-12-07 09:08李林
体育师友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生态体育

□ 李林

生态理念是全球化发展下的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生态理念着重倡导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发展。体育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创造环境、融合环境,通过与外在自然环境的融合过程中人类不断地进行个体生理与心理环境的调节,进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人类体育培养的重要单位,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责任。学校体育的生态性要求应与现行素质教育并行,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生活化和提升大学生人文内涵,既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又要保持高校现行体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充满人文性、自然性、和谐性是高校体育生态性特点,也是其基本内涵,其核心内涵。体育生态教学是体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体育生态系统是整个教育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生态系统运行效果的好坏会对整个教育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教育整体成果。

现代体育是伴随人类社会与文明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依附于西方社会发展的现代体育,不可否认的带有一些西方文明不良特点,现代体育同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道德等方面的压力,运动主体的异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体育人文精神弱化、传统体育项目减少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世界观正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握科学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系,提供给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此来抵消现代体育带来的不良“异化”。因此,以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审视和建构新时期学校体育,赋予学校体育以生态性成为必然。

1 现代高校体育生态文化的缺失

1.1 体育生态主体人性化的淡漠,教学“人”与“物”的相割裂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育习惯于关注抽象的群体价值,而对个体需求的人文精神常常是缺乏尊重,学校中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严肃的教育方式。在社会本位工具理性的控制下,学校体育更多表现在:体育的休闲娱乐特性被抑制,而传统私塾式的教学方式得以延续,学生的关爱得不到应有重视。追求整齐规范标准化而形成枯燥乏味的机械式体育课;通过单一教学使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获得提升,而忽视学生内在生命价值;片面要求体育教学的外在价值(如功能价值、社会价值)而忽视内在价值(如理想价值、个体发展价值等)的倾向;体育教学中师生缺乏平等对话和交流。体育无“人”现象,是学校体育以物为中心、偏离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表现[1]。体育本身是一种游戏,体育教学应该是在一种身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这才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发展,才能让学生形成可持续性的兴趣,而现在大多数机械式的教学容易把学生当操作对象,致使学生的本位思想缺失,对终身体育思想形成极大障碍。

1.2 体育生态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壁垒

“重体轻育”、“重课内轻课外”、“重竞技轻群体”是前苏联体育教学的突出现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延续苏联学校体育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确实极大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然而,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中依旧延续这种教学模式而不能与时俱进,其直接后果导致体育课成为学校体育的唯一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重忽视,课外活动往往成为学生自由玩耍的状态,致使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大众活动没人进行合理组织,难以积极开展。另外,学校体育生态化建设不被学校所采纳,学校重视能取得成绩和荣誉的运动代表队,把大部分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少数体育精英上,忽视了学校体育生态体育长期规划,使学校体育与生态教学严重失衡。

1.3 学校体育生态文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校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大多学校,体育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体育文化众多组成部分:体育设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组织等等,都成为高校发展的形式化。大多高校的体育活动往往仅形式化体现在每年一次的秋季运动会,且内容老套,形式单一,通常是几十年不变的田径比赛,或者另外举行一次篮球赛以体现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但这样学生参与低、形式老套的活动难以满足现代高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此外,许多学校不重视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与维护,学生的课余活动往往集中在操场与篮球场,通常的运动仅仅就是跑步与篮球,许多现代具有生态理念的运动难以开展。体育运动原本是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娱乐性的活动,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少就会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远离体育运动会对学校体育文化失去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影响整个学校文化的进展与构建。

2 现代高校体育生态教学发展内涵

2.1 生态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终身体育观是把人的一生看作一个持续发展的整体,它强调人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2]。体育生态系统正在从原来的单一功能向着多元化扩展。同时,作为终身体育的启蒙,学校体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技能与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在开设的课程中,除了篮球、排球、足球等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外,还应开设诸如太极拳、木兰剑、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野外拓展、登山运动更为接近大自然的体育项目。更应开展本区域传统项目,例如东北地区应开展滑雪、滑冰,南方地区开展游泳等水上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像摔跤、骑马、射箭等。这些体育项目更易于接近自然,具有生态性的特征,有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独有的体育文化标志,更有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延续。而诸如太极拳、木兰剑等体育项目动作简单、柔和、易学,是一些老年人都可以练习的体育运动,这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2.2 以人为本:体育生态教学的基本着眼点

教育的对象是人,就其本质上说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撇开人的天性、价值、追求来讨论教育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人文教育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当今教育改革所处的国际环境、所面临的传统教育中的问题都说明了人文教育刻不容缓,它应贯穿到一切学科的教育当中。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转型期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3]。现代高校体育应秉承现代教育理念,把“人本主义”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贯彻到底,例如,在体育专业课与体育公共课中,限定上课人数,增大教学空间,尊重学生个体需求,充满人性关怀。同时,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个体间差异,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为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例如应在运动量相对不强的太极拳中穿插十二分钟慢跑。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由学生自己控制运动速度与运动量,可以步行,可以慢跑,有效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健身运动。根据学生体质不同,自由选择动作柔和舒缓的体育项目,例如太极拳、太极剑、乒乓球、爬山、跳绳等项目,或者稍剧烈点的项目,例如篮球、游泳、定向运动等,不同的项目都能舒展学生的韧带、肌肉,为他们以后学习各种体育项目打下良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体育、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更能从中体验中华传统的人文气息,为整个学校教学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2.3 天人合一:未来全球化体育生态教学的发展趋势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最核心的精神、最美好的理想。综其要义,都是对“天”与“人”、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某一方面的揭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大多顺应这一理念而诞生出来。它赋予体育运动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协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协调、天人相用的目的。我国古代的体育运动、体育游戏项目很多都是具有生态性的体育运动,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等,没有过多的强烈竞争意识,有的只是通过运动、活动达到健身、养性、延寿的目的。其实质上是一种更为自然、更接近自然的“天人合一”式的运动方式。高校体育应广泛开展多样式现代体育项目,并且选择易于接近自然的项目,如在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太极拳、登山运动、毽球、野外拓展、垂钓、定向运动等一些室外休闲项目及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这些体育项目可依靠学校花园的自然优势。学生在户外接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把健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舒展身体、提高心肺等身体机能,此时,体育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了一种享受,这也正符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

小结

在学校生态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体育教学要通过围绕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展开,育人是教育根本目的。引导、培养和发展人,使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学校体育生态教学的基本理念;二要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我们体育工作的基本,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作为我们的关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作为我们的重点;三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让他们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掌握一项乃至多项适合他们能够长期锻炼的体育项目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锻炼。

[1]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

[2]龚建林.社会转型期学校体育的生态性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85-87.

[3]杨芳.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9:373-375,380.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生态体育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