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我国高校美学教学状况

2013-12-12 18:44王宗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界范式美学

王宗峰

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关注及研究首起西方学界,波德里亚、罗蒂、詹姆逊等大师级学者均早有涉猎,正式命名者则是费瑟斯通。此后,这一学术课题渐成热点,持续至今。

我国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稍迟于西方,始作俑者便是学者陶东风和《文艺争鸣》期刊,随后童庆炳、金元浦、王德胜、鲁枢元等知名学者纷纷参与其中,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探究与讨论,学界蜂拥而上,趋之若鹜,沸沸扬扬,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总体而论,这些研究和探讨,拓展并深化了我国学界对审美文化及大众文化的研究,促进了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但也难免西方话语移植和转销之嫌。

作为无法躲避的审美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愈发强烈地冲击了并继续冲击着美学研究,与之相应,对高校美学教学也发起了挑战。传统的高校美学教学基本上还沿用着精英式的经典化美学知识体系和话语范式。美学的这种知识体系和话语范式主要以德国古典美学为基石,注重思辨和逻辑,理性有余而感性太过匮乏,实质上有悖作为“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创立美学学科的初衷,因为鲍姆嘉通当初创立美学学科时,恰是基于对人的情感的关切,所以特意命名为“感性学”。人类鲜活的生命活动,充满质感的生活气息也被上述这种美学高傲地撇开了,结果是美学孤独地悬浮于生活之上,难接地气。而晚近,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日益加强,美学已处身尴尬,不得不“屈尊”,俯身直面生活,这就意味着,美学不得不“审美日常生活化”。这就对高校美学教学提出了要求,将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下的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学现象及问题吸纳进来并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已经大有必要,甚至刻不容缓了。

当然,“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为高校美学教学提供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机,使之丰富多彩。与美学扩容相应,高校美学教学也应更加丰富、充实。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日益突出,高校美学教学也势必将大量的基于日常生活的审美文化现象吸纳进来,从而对原来的高校美学教学内容、方式等产生影响。

然而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学界及美学教育工作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下的高校美学教学的关注和研究却远远不够。到目前为止,高校美学教材尽管一增再增,但基本上还是沿袭旧制,重复雷同现象严重,;尽管个别教材已增专章介绍“审美文化”(如王德胜主编的《美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又如陈望衡主编《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但还是未能真正打破窠臼反映“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未能将日常生活审美现象及时吸纳进来,未能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传统美学体系、原理、规律、命题、范畴等等的冲击反映出来。

到目前为止,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美学教研论文牵涉本课题,且意非专此,多涉他务,难以系统化和深度化,未能就“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下《美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制度进行研究,如周霞《“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美育策略》(《江西社会科学》2008.5)一文主旨在于“日常生活美育”,指出“从政府到个人,从企业到家庭,从传媒到受众,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并认真汲取传统美育资源,真正做到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审美追求”,可以看出,该文并未真正论及高校美学教学问题。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美学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对美学教学内容的冲击

“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美学泛化成为“泛美学”,于是,审美从过去那种高傲的地位上走了下来,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寻常事件。这种趋势无疑对美学教学内容造成冲击,冲击着传统美学教材的编写范式以及教学内容中的原理、规律、命题、范畴等,如传统美学理论的本质主义思维范式、“审美无功利”、审美的精英化、应用美学的缺失或淡化等问题,这就要求美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及时吸纳新的审美现象,突出时代感和现实感;但是要做到有机融合,就必须关注美学界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对美学理论的探讨和阐析。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对高校美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

当代的审美文化正在日益朝着视觉文化发展,图像(影像和视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当今时代的文化标志,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征,与之密切相关,审美对象视觉化的结果便是审美方式的直观化。这种趋势和情况就要求美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突显视觉化和直观化特征。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对高校美学考核方式方法的影响

“日常生活审美化”势必要求“审美日常生活化”(尽管向度有别,但二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作为审美现象,往往难以拆析)。要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彰显当代美学的现实感和实践性,这就意味着美学教学应改变传统上从理论到理论那种“空对空”的考核制度,立足于美学育人的根本宗旨,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当下的审美现象的能力,切实提高其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学界范式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学界亮点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