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美剧对口语教学的启示——以《老友记》为例

2013-12-12 18:44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老友记美剧英语口语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个令人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培养的学生语言能力强,语言技能熟练,但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因而加强和重视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更是现代英语教育的突出特色。如何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一大任务。综观国内英语教学界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围绕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及其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很多,但是从真实的视听说材料——美剧这种媒介研究目前还很少,本文作者根据美剧的特点和自身的任教经历,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美剧给口语教学的启示。

二、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问题

(一)何为“跨文化交际”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或者任何在语言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而“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Hymes认为,交际能力就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下用一定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Canale&Swain则认为交际能力有四大方面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些都对口语教学是一个重大启发。

(二)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出现的问题

1.语言能力水平的不足

语言能力包含语法习得和语篇驾驭能力。语法习得就是我们广义上所了解的句法、发音和词汇等层面语言使用者所表现的语言水平。而语篇驾驭能力是指在组织句子、篇章等方面是否具有一定连接性和连贯性的表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理解文化的基本要素,是跨文化沟通的根本。虽然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倡导课堂有效教学,但是部分学生还是在语言能力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在词汇选择方面,如果要表达“高兴”这种感受时,永远首选“happy”,无论这种高兴是否代表“兴奋、激动”等其他词义内涵。表达“生气”的情绪时,大部分人依然会高频率地使用“angry”。尽管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体会对方的真实意思为“愤怒、暴跳如雷”等;在语音层面上,部分语言使用者的发音受地方口音影响太多;在句法方面,有很多人出现时态误用、分词滥用、从句表达不清楚等现象。相较于语法能力,有些人对语篇驾驭能力认识缺乏,问题表现在:口语中句子衔接性差,前后缺乏连接上下文的逻辑关联词,引起语义的模糊甚至错误。更应该注意的是,很多语言使用者由于缺乏目的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目的语的会话原则知之甚少,从而出现语篇的运用失误。

2.语用能力不足

Hymes认为,如果没有语言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就毫无用处。比如:英语使用者知道情态动词“would”的使用规则,但不知道在社交语境中好友之间提出请求时省略 “would”比使用它更加亲切,更加减少双方的距离感。因而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用含义也有所不同。诸如在“恭维语”、“道歉”、“打招呼”等层面都可以看出由于这种语用规则的缺失而导致的误解、交际失败。例如一个中国学生午饭后邂逅了自己的外教,为了表示对外教的友好,他脱口而出“Have you eaten your lunch”,这位外教听后很高兴,他误认为学生是在邀请他共进午餐,于是他回复道:“Oh,it’s very nice of you.When?”我们可想而知这个中国学生的感受,因为我们深知“Have you eaten you lunch?”属于一种非常正常的中国文化习俗,每天我们都在使用它作为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你按中国文化传统对一个美国人打招呼,虽然使用的语言没有任何的语法错误,但是违反了美国文化的社会语用规则。再有,当一外国人对你表示恭维说:“What a big house you get!”你回答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你对此语用规则的掌握与否,如果你说:“Oh,no it’s too small.”对方肯定很诧异然后走开,如果你的回复是:”Thank you,it’s big,I’m lucky to be able to get it.”对方会因你感受到他的祝福而高兴,进而话轮继续展开。这也就是Hymes所提出的“文化干扰”理论,即作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交流时,自身的文化传统会对交际有所影响。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背景文化、相应的目的语使用规则,才能把这种“文化干扰”降低到最小化,从而达到双方跨文化交际的双赢。

三、美剧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美剧是指美国人导演、美国人演的关于美国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的电视剧。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美剧的传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传播,培养了一大批美剧迷,笔者认为美剧的成功传播不仅在于其靓丽的外在,更主要的是其诙谐风趣搞怪的剧情、简单而时尚的语言以及文化呈现深谙受众心理,能够赢得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这恰恰是给我们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目的语语言,熟悉其背后文化继而了解其语言使用规则,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好机会,因而对承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一)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口语好坏不仅在于他所使用的单词、语篇、语法结构等,更多的在于它能否利用所学知识与其他文化背景的说话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美剧中,学习者除了享受剧情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还可以在真实的视频材料中学习一些课本之外的词语、习语还有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特有的交际模式,例如:在《老友记》中,Ross表达他的lesbian wife要跟他离婚时:“I just feel like someone reached down my throat,grabbed my small intestine,pulled it out of my mouth and tied it around my neck.”再有,”to flip a coin”, “whip one’s butt”, “a fool of oneself”,“steal stupid thunder”,“I’m rubber,you are glue”这些习语对于 “native speakers”来说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理解习语背后的文化,而对于我们外来语学习者来说却百思不得其解,因此经常反复看些类似于《老友记》的美剧可以逐渐提高我们对外来文化的认知,结合剧情以看出什么时候使用、与什么人沟通最为合适,完善交际能力。外语老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播放学生喜欢的美剧帮助其了解异域文化,让学生多听多练,构建这种知识图示,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学习外来语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

(二)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形式展开,教师的语言应用水平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多少以及该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都或多或少对学生口语的提高有一定的束缚,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某些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降低其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而通过观看美剧这种新兴教学模式,可以一方面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有关剧情的讨论,刺激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复制和运用剧中的短语、语篇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老师自身的语言倾向,思维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真正起到辅导和帮助的作用。

四、结语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文化障碍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英语口语课堂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以学生为主,改革教学方法,既重视基本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注意不断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从而真正提高在跨文化沟通中的能力。

[1]朱敏冠.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4).

[2]杨静林.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5).

[3]刘海量.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猜你喜欢
老友记美剧英语口语
B站下线《老友记》侵权内容
《老友记》重聚篇再次推迟
专为华纳流媒体平台定制 《老友记》重聚特别篇筹备进行时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美国追念《老友记》20周年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