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经皮渗透的影响

2013-12-17 05:30刘振强包蕾王锐管庆霞王艳宏
中医药信息 2013年1期
关键词:透皮麻黄碱丙二醇

刘振强,包蕾,王锐,管庆霞,王艳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具有助阳解表之功,主治少阴里虚兼太阳表实证。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其对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1]。由于方中各药味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乌头碱和α-细辛醚等挥发油,口服给药存在毒副作用较大、给药不方便等问题,故将其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本文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的可行性及不同促透剂对其透皮行为的影响,以期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乙腈(色谱纯,美国迪马公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Waters公司);磷酸(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美国迪马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溶性氮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脂溶性氮酮(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丙二醇(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冰片(广州基元化工有限公司);薄荷油(郑州中天实验仪器有限公司);麻黄附子细辛提取物(自制);盐酸麻黄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200806);Wistar大白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P00102009)。

2 方法

2.1 麻黄碱HPLC分析方法

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98);检测波长为190.5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

标准曲线制备:用流动相配制系列质量浓度的麻黄碱对照品溶液,采用峰面积定量法测得标准曲线为Y=130179X+726004(R2=0.9973),线性范围为57.5 ~920μg/mL。

2.2 样品的制备 处方量麻黄、附子、细辛,经醇提、树脂纯化,回收溶剂适当浓缩后获得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物。分别加入5%薄荷油、3%氮酮+15%丙二醇、3%水溶性氮酮、3%冰片、1%丙二醇、7%脂溶性氮酮,用水稀释至2mL,超声混合后做为供给液。

2.3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2-3]将体质量(200±20)gWistar大白鼠处死后,剪毛,剥离背部皮肤,除去皮下脂肪,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剪成适当大小,固定在扩散池的供应室和接受室之间,角质层面向供应室,上下夹紧后在接受室中加入接受液,供应室中加入供给液。水浴温度为(37.0±0.5)℃,搅拌速度为300rpm。在实验 2、4、6、8、10、12h 从接受室取 1mL 样品液,置离心管中,并补充相同体积的新鲜接受液。将样品液在恒温60℃水浴上挥干,加入0.5mL甲醇,超声溶解,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用HPLC测定接受液中麻黄碱的含量,按下式计算累积渗透量Qn(μg/cm2)。

其中:Cn为第n个取样点测得的药物浓度(μg/mL);Ci为第i个取样点测得的药物浓度(μg/mL);A为渗透面积(cm2);V为扩散池接受室的体积(mL);Vi为取样体积(mL)。以渗透曲线直线部分的累积渗透量∑Q(μg/cm2)对渗透时间t进行线性回归的Q-t方程,其斜率即为透皮速率常数J(μg/cm2/h)。

3 结果

常用促透剂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为128.20μg/cm2/h,含5%薄荷油、3%水溶性氮酮+15%丙二醇、3%水溶性氮酮、3%冰片、1%丙二醇、7%脂溶性氮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 416.35、389.21、350.65、339.89、261.87、245.75μg/cm2/h,分别使麻黄碱的透皮速率为3.2、3.0、2.7、2.6、2.0、1.9 倍。

表1 不同促透剂对麻黄碱透皮的影响(n=3)Tab.1 The transdermal effect of ephedrine from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4 讨论

常用于体外经皮渗透的实验装置有Franz扩散池、Valia-Chien双室扩散池[4]等。本实验采用的透皮吸收实验仪属于Franz扩散池,为垂直单室结构,清洗方便,便于安装,可同时进行6组实验,温度、转速可准确调控,易于观察和采样。

使用透皮促进剂是一种有效改善药物经皮吸收的手段[5-6]。本实验考察了水溶性氮酮、脂溶性氮酮、丙二醇、冰片、薄荷油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促透效果。不同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均具有一定促透作用,其中尤以5%薄荷油促透效果为佳。有研究表明,天然促透剂可不同程度改变皮肤的生理结构和药物在皮肤和介质间的分配,从而对许多药物具有较强的促透作用。薄荷油是常用天然促透剂之一,毒性、刺激性小,使用安全性好。本文发现其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有优良的促透效果,可作为首选促进剂[7]。

[1] 王艳宏,包蕾,刘振强.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16.

[2] 李西林,徐莲英,蔡贞贞.麻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J].中成药,2004,26(5):356.

[3] 尤佳,徐颖宇,王艳宏,等.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4):40-41.

[4] 侯巍,于海.两种扩散池在透皮实验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5):66.

[5] 潘林梅,沈静,郭立玮.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4):286.

[6] 赵巴根那,董清平,董华.传统中药和纳米中药抗痛风贴剂体外透皮效率的比较[J].中医药学报,2010,38(5):74-75.

[7] 齐红艺,李莉,吴纯洁.薄荷醇促渗透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7(9):1776.

猜你喜欢
透皮麻黄碱丙二醇
气相色谱法测定湿面条中丙二醇方法探讨
麻黄碱对PC12 细胞内BDNF、PSD95 和synapsin1 表达水平的影响
陶氏拟扩大泰国丙二醇产能
直接生产丙二醇的新工艺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马钱子总碱中2种成分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
高血压患者慎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