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精英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赵良弼图书馆田野调查手记

2013-12-23 04:16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图书馆建设 2013年11期
关键词:赵东曲江家庭

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邱 璐(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 102218)

戴 靖(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 北京 100081)

1 媒体里的赵良弼图书馆

河北省赞皇县曲江村有个赵东其(见图1),赵东其办了一个民间图书馆叫“赵良弼图书馆”。

图1 骑车20里到阳泽中学送书的赵东其

前些年知道赵良弼图书馆还是从网络媒体的报道里。他的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一个农村家庭图书馆。当时是由曲江村农民赵东其与赵彦民共同筹办的,他们是赵良弼研究会会员,靠自己的积蓄购买和四处募捐,收集到了各类图书近6 000册、报刊杂志10余种,并腾出一间40平方米的住房作为馆舍。为弘扬出生于该村的元代宰相赵良弼兴学育才的精神,图书馆取名为赵良弼图书馆。截至2006年4月,开馆1年多来,该图书馆已接纳十里八乡的乡亲近万人次[1]。

后因经费没有着落,赵良弼图书馆撑了两年多只好闭馆。图书馆的主要当家人赵东其为了重燃图书馆梦想,于是进京打工。只要发了工资,他就会买书,可资金有限,他买书的能力有限。2010年12月23日,赵东其给《北京晚报》打电话诉说他想建个农村图书馆的愿望,希望北京市民把不看的书低价卖给他。消息见报后,心理专家宗春山、作家出版社编辑张月寒及众多市民纷纷帮忙筹书,春节前,凑到了3 000多本。2011年2月底,老赵的同乡、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政委赵彦军又赞助了两辆车,帮老赵送书回村。3月6日,赵良弼图书馆终于又重开馆[2]。3月18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举办了向赵良弼图书馆赠书仪式,该院将3 400册赠书的书单和2009、2010两个年度的《蔬菜》杂志交到赵东其的手中,并决定该院信息所与赵良弼图书馆建立起长期持续的帮扶关系,帮助赵良弼图书馆建立数字阅览室,共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数据库等网络电子资源;以后每个月为赵良弼图书馆寄送《蔬菜》杂志两本[3]。到2012年7月,赵良弼图书馆已经有图书2.7万册,电脑1台,每天向村民开放。2010年赵良弼图书馆又被列为河北省农家书屋、石家庄市农家书屋①。

2 走访赵良弼图书馆的机缘

我们与赵东其在2011年6月北戴河的“民间图书馆论坛”上见过面,在2012年11月杭州的“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民间图书馆服务与社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再次见面。赵东其到北京来也曾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访问过王子舟,并去过王子舟家里做客,因此说来也算是老朋友了。但是,他跟我们眉飞色舞谈到的他那个赵良弼图书馆,我们却没有见过,从赵东其的介绍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知道了一些赵良弼图书馆的大概,但是这个耳熟的名字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是一个想象中的符号。

2013年6月,在中国企业家发展商会杨宗华老师等人发起与赞助下,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的“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项目二期启动,一个月内就有20多个各地乡村民间图书馆报名,赵东其的赵良弼图书馆也是其中之一。经过筹备组讨论决定,赵东其的赵良弼图书馆列入了项目二期的计划。7月29—30日,筹备组的王子舟、邱璐、戴靖亲往河北省赞皇县进行项目落实工作,即考察环境、签订协议、讲解要求。

赞皇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东麓,距离省会石家庄市有44公里[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绕来绕去大约得3个小时。7月29日中午,我们乘火车从北京到了石家庄,然后再乘赵东其联系的小面包抄近路开1个多小时到了赞皇县。赞皇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即年人均收入低于2 300元[5];赞皇县又是一个历史名县,因境内有山名(山峰聚集之意)。相传周穆王讨逆战胜于此,封为赞皇山。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时,以山谓县称。从赞皇县到龙门乡白鹿小学,赵东其的二女婿开车送我们,赵东其的朋友、赞皇县第一中学的老师李彦良一路陪同,他是赵良弼研究会的秘书长,路上如数家珍地介绍赞皇县作为千年古县的历史。听了李老师的讲述,不禁令人生出一个念头:经济贫困县与历史悠久县——这两个元素经常结合在一起,其实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龙门乡白鹿小学是“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项目合作小学,这里离赵东其所在的曲江村有6里路。小学校长张平菊在学校里热情接待了我们,陪我们楼上楼下看了全部校舍。赵东其与张校长在我们来此之前,已经多次磋商达成一致意见,争取让“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项目落在白鹿小学。该小学现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100多位学生(五六年级都集中到学区中学上了),教师有7位。在小学办公室里,我们与这7位老师进行了座谈,由王子舟讲解项目宗旨、内容,邱璐围绕阅读理念、阅读形式、阅读方法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交流,戴靖对项目运行流程作了详细说明。之后,赵东其代表赵良弼图书馆,张校长代表白鹿小学,王子舟代表筹备组,三方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大家还在项目小旗上纷纷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合影留念(见图2)。

离开白鹿小学,我们直接前往曲江村,走访期待已久的赵良弼图书馆。

3 赵良弼图书馆现状与赵东其往事

7月29日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了曲江村。曲江村离赞皇县城有3里,村里主要有赵、刘、郝、王、白、关 等姓,现有七八百户、不到3 000的人口,1 500亩的耕地。赵良弼图书馆所在的赵东其家,位于村中赵家巷一个小院落里,院子里有两棵苹果树,赵东其的老伴邱菊英、大女儿、二女儿在家。赵良弼图书馆占据了小院的两幢房屋,大的一间带包间是图书室,小的一间是电脑室。我们走进挂着图书馆牌子的房屋,看到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近年出的新书占了一半以上(见图3)。正堂墙上还挂着一幅赵良弼的画像。

图2 签字仪式后赵东其、小学教师、项目组成员在白鹿小学门前合影

图3 赵东其家院里赵良弼图书馆内一角

在院子里王子舟对赵东其做了半结构式的访谈调查。据赵东其的介绍以及我们的所见,在馆藏资源方面,赵良弼图书馆书架有11个,加上未摆放出来的图书,总共有藏书3.5万册左右;各类光盘、磁带约200多个。图书分类用的是土办法,大致按主题分类。图书与杂志基本不混排在一起。在读者服务方面,平时家里总有人,故有读者来就开放,暑假则全天对学生开放;平均每天有读者10来个人,借书无册次限制,但都要登记借阅。在经费来源方面,所有运行费用都是自己家庭支出,如赵东其外出打工来维持图书馆的运行,有时家里也给补贴,家里人现在理解了赵东其,愿意帮助他坚持办图书馆,当然偶尔也会得到社会上的一些书刊的赞助。

晚上,我们住到了县城的一个小旅馆。在小旅馆对面餐馆里吃饭的时候,赵东其说起了自己的往事,陪同我们的李彦良老师也不时插话告诉我们一些赵东其的事迹。

赵东其出生于阳历1952年11月18日,今年61岁。但身体健康,行走急速。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年轻时因在大队里表现出色,曾被招工到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二建)当工人。他在二建做了6年的饭,工作一丝不苟,从未出过差错。改革开放后,二建公司效益滑坡,连打草苫老人的6 000元草苫款都还不起,公司会计还屡次推脱,私下跟东其实话实说:“公司的任务就是哄人。”赵东其于是什么手续也没办理就离开了二建,从此与该公司没有任何往来。他回到赞皇县后,曾做过电器推销,当时县城热销的燕舞录音机、熊猫电视,都是从赵东其手里批发出来的。他将新电器产品批发给五金商场,再将市里商场积压的货品盘出来卖到县城,很快就有了上百万的收入。在“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社会氛围里,赵东其一度成了赞皇县知名人士。但是好景不长,生性耿介的赵东其因与政府相关部门有龃龉,他被安置了个投机倒把罪名让公安抓了起来,没收了财产,关了1年多,又被无罪释放了。此后的赵东其则靠打工为生,老伴及女儿则在家里种地。

赵东其到底是个什么身份?用他的话说 :“说我是工人吧,我一分工资也没有;说我是农民吧,我也没有一垅地。”但是,他的家在曲江村,他的生活重心在曲江村,他的人际关系网在曲江村,家里还有少量的承包地,所以他还是属于曲江村的农民。

赵东其创办赵良弼图书馆,这与他是赵良弼的后人有关系。赵良弼(1216—1286)为女真族、赵州(即今河北赞皇)人,进士出身,官至元朝江淮安抚使、经略使、少中大夫秘书监等职,曾获忽必烈的赏识,派其出访日本,回国被任命为同佥枢密院事,死后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谥文正,追封韩国公。《元史》卷一五九列传四六中有传。赵良弼生平中非常重视教育,办学宫、捐学田,倾家产置学田50顷以为学资来源。赵东其作为赵良弼的后人,他也想在教育文化上做点事,不光是继承先人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这样的认识:“地区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文化;文化是发展的基础。”赵东其办起了赵良弼图书馆,而他不仅仅是给曲江村与附近村庄居民提供了一个看书、借书的场所,他还以图书馆为依托,经常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书法交流等。赵东其在曲江村还开展了“读书好家庭”、“勤劳道德家庭”的评选活动,即将那些能够3年以上坚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读者家庭选为“读书好家庭”,将勤恳、本分、有道德修养的家庭评选为村里的“勤劳道德家庭”,并为之授牌。

4 赵东其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7月30日,原本我们与赵东其约定上午走访他发展的“读书好家庭”与他评选出来的“勤劳道德家庭”。可是上午8点多,赵东其二女婿开车接上我们三人,赵东其说拉着我们先去拜会一下当地政府部门。我们不知其意,可能是想让政府有关部门知道北京来人了,跟他们打个招呼,以示他对政府的尊重以及自己做的事有价值吧。

先是到了赞皇县委宣传部大院,这个大院里有好几家单位一起办公,其中赞皇县图书馆也在院子里的楼中,但是只有牌子而没有一个真正的图书馆实体。赵东其进了楼里找人,我们在外等候。约五六分钟,赵东其出来,较为尴尬地对我们说,宣传部长不在,其他领导也不宜见我们。于是,赵东其又拉着我们三人去了位于县城里的赞皇镇政府的院子,他说,这里的领导应该与我们见个面,说着,他就进了镇政府的办公室。谁知我们在办公室门口候了几分钟,赵东其出来说这里的领导也不接见我们。办公人员先问:来人是给镇里带来资金项目的吗?赵回答:不是。办公人员说:那就不能随便见。我们只好怏怏而去。执拗的赵东其说,县里不见、镇里不见,咱们去大队吧,大队干部我都熟,我们见见大队干部。接着,我们乘车去了大队办公大院。结果,大队干部也不见,除了与镇里的问话相同,还说上面有指示,凡没有经过上级的通知,陌生人一律不接见,而且都要以主要领导下乡为由拒之。

三次闭门羹,使我们想起李彦良老师的话:“赵东其与政府关系不太好。”信哉斯言。问赵东其为何与政府关系不太好,赵曰:“政府评我为河北省农家书屋、石家庄农家书屋,给了1 000多本书,宣传部来人告诉我,你这里的书饱和了,你要分书给其他村民点。我不同意,没分。”王子舟说:“设农家书屋是有标准的,藏书不少于1 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还有4组书架,他们是按照这个标准给你配置的吗?”赵东其说:“我也不知道。反正这些年来,除了农家书屋政府也没有给我什么支持。”

赵东其说:“有些该政府做的事,它不干也干不好,我就干,而且还能得到村民的支持。比如乡村邻里矛盾调解,我已经成功调解了几个大的邻里矛盾。”

5 赵良弼图书馆的延伸项目

此次走访赵良弼图书馆,考察其“读书好家庭”、“勤劳道德家庭”的评选活动及所设家庭阅读点是我们的一个重点,这个要求赵东其也是事先清楚的。所以,拜访政府受阻后,赵东其就开始带着我们走访本村、邻村的“读书好家庭”、“勤劳道德家庭”及家庭阅读点。因为此前几次接触中,赵东其介绍其经验时曾说过这些项目,并说所有被评上的家庭都有证书或牌匾。

第一家是县城边的张海晨家。张海晨是阳泽联小的教师,他说经常到赵良弼图书馆借书,尤其是他儿子上中学时,常去赵良弼图书馆借书、看书。问他什么时间被评为“读书好家庭”的,有什么证书、牌匾等,张海晨说只是赵东其口头上说过,没有证书、牌匾。看来,这家的情况与赵东其所述给了证书等情节有些差异。

第二家是曲江村的刘二明家。刘二明祖孙五代在当地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从不占他人便宜,为人正派。所以赵东其命名他家为“五代勤劳道德门第”,有奖状,落款为“赵良弼图书馆/2013年2月2日”(见图4)。在刘二明家,王子舟与赵东其理论起来:赵良弼图书馆发这样的证书有公信力、权威性吗?并问刘二明是否认可这样的荣誉,刘二明答挺好的。

图4 我们与赵东其在刘二明家院子谈话

第三家是曲江村的赵月英家。赵月英今年61岁,非常能干,她也被赵良弼图书馆授予了“读书勤劳好家庭”的奖状,与刘二明不同的是,刘二明的奖状有镜框,而赵月英的仅仅是一张纸,没有镜框。看来,赵良弼图书馆发的这些奖状证书名称不一样,连证书形态也有区别。

第四家是曲江村的关梦琪家。关梦琪是一个文静羞涩的姑娘,现在在赞皇县第一中学读初二,她是赵良弼图书馆的忠实读者,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到赵良弼图书馆借书看。她被赵东其评为“读书好学生”,现在家里还有一些从赵良弼图书馆借来的书。赵东其曾经许诺给她一个笔记本做纪念,但是还没有兑现。

中午饭后,气温上升到36度,李彦良老师又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一起进行访问。一路上大家都汗流浃背。

第五家是南沟村的李凤林家。李凤林被授予的是“勤劳道德家庭”称号。李凤林信仰佛教,老两口在家看孙子。虽然房子旧了些,但是老式房子倒也冬暖夏凉。他们力主女子也要读书,曾在庭院喂了五口猪供女儿上大学。如今女儿在赞皇县高中教英语。儿媳高中时成绩不错,但娘家不愿意供读,嫁过来后,老两口又积极支持儿媳读书。

第六家是孟家庄的袁占国家。袁占国的家是赵良弼图书馆的一个阅读点。袁占国信仰天主教,他热情地切开西瓜招待我们一行五人。他说他主要经营的是果树(如核桃树等),平时爱看农药、果树种植方面的图书,有需要就给赵东其打电话,赵东其就送过来了。现在家里还有十几本赵良弼图书馆的书,供左邻右舍借阅。不过,在袁占国家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赵东其说的有一个书架。问赵东其,赵东其说还没来得及订好送来。

第七家是布古庄的一对母女家庭。这也是赵良弼图书馆的一个阅读点。母亲于凤月种蔬菜,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他们在家加工服装。赵东其定期将《蔬菜》杂志以及相关图书送过来,供左邻右舍看。

第八家是布古庄的宋双庆家。宋双庆家也是赵良弼图书馆的一个阅读点。前两年赵东其将“石家庄农家书屋”的牌匾挂在宋双庆家,并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放了几个书架,作为一个小图书室。宋双庆比赵东其小一岁,曾在布古庄的小学任教。图书室初办时,因离小学近,有很多孩子来看书。后来四五年级的孩子到别处上学了,图书室的书又没有更新,宋双庆退休后因去省城儿子家也不在家常住,渐渐地就没有人来看书了。

第九家是本村的一位老农闫发山家,也是一个“勤劳道德家庭”。我们到田间采访了正在务农的老闫(见图5)。他凭种田技艺和威望吸收了十五六家的责任田,主要种植核桃、樱桃、国槐等苗木,没有因租金的高低、偿还的早晚与户主发生过争议,是促进土地良性流转的典范,因此也引起赵东其的注意与支持。赵东其说,图书馆就是要与先进人物结队共同带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

图5 我们与田间的闫发山(左二)、赵东其(左四)

第十家是被称为“农民书法家”的刘全德家。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什么专业学校,全凭小学时崇拜老师的字体,务农后苦研苦练自学成才,写一手流畅豪放的行书和草书,而且会装裱字画。他饭前工余最大的快乐就是写毛笔字,不仅提高书法水平而且疲惫全消。他经常从赵良弼图书馆借阅字帖,自己也买一些。现在论起字帖的收藏,已超过赵东其,用县一中李老师的话说:“东其是杂家,全德是专家。”难能可贵的是,刘全德的儿子表面五大三粗,却随父亲耳濡目染也练得一手好字。赵东其说,刘全德是阅读成才的典型,对图书馆建设也给与了很大支持。

6 赵东其的信念与境界

一天的走访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赞皇县曲江村了。赵东其带着我们看了最后想让我们看的一个地点:曲江村田间赵家祖坟里的几块元代、清代的古碑。这些碑石有的已经断裂,它们都散落横卧在田间草丛里。其中一块忽必烈的“皇帝圣旨碑”(有关赵良弼的,元至元十四年刻,石宽0.78米,长1.18米)去年已经被人偷走,不知下落。曲江村的赵家巷就是赵良弼的故里,我们凭吊赵氏先贤时也感受到了赵东其的神情较为凝重。

吃晚饭与从县城到石家庄的路上,赵东其都一直陪同。谈话中,对今后赵良弼图书馆如何发展,他还是流露出一丝迷茫。因为图书馆是个活的有机体,它要不断补充新书,不断开展服务才能良好地运行下去。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如今赵东其已步入老年,收入无几,已经8岁了的赵良弼图书馆,还能风雨无阻地前行多久呢?而且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有一个活法,赵良弼图书馆应该采取哪种活法呢?

但是一提起以后,赵东其则会坚定地说,他会一直坚持把图书馆做到底的,因为他是赵良弼的后人。赞皇县第一中学李彦良老师是赵东其的好朋友,他讲他以前听到人们对老赵的某些负面议论,说老赵不务正业的有,说老赵神经不正常的有。可是几年下来,身为学校书记之职的他却与老赵越走越近。作为一个研究赞皇县历史文化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学者,李彦良说赵东其是个不同凡响的人,老赵不仅有思想,而且精神境界也高,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确实,我们也感觉到老赵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是一个乡村精英,他也会是写入赞皇县地方志的人物。他办的赵良弼图书馆是曲江村的唯一的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赵良弼图书馆不仅传播知识,还担纲起民间文化传统修复、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普及的责任,这一点不得不令人敬佩。而能做到这一点,则取决于赵东其不同凡响的精神境界。如果谁要想测量一下老赵的精神境界的高度的话,那么就请看看下面三个小段子:

之一:说起赵良弼图书馆为什么要给“读书好家庭”、“勤劳道德家庭”挂奖状,赵东其回答:“那是一种历史的定格”;说起赵良弼图书馆为什么获奖家庭的名称都不一样,赵东其说:“每个家庭都有差异性,不能搞一个模式”。

之二:在一次赵良弼图书馆举行的老书友会上,赵东其说:“我们要学会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就有问题。道理就是道理,有道理就是有道理,没道理就是没道理,道理还有要分出什么软、硬吗?”

之三:问起图书馆发展的最大困难,我们都料想他会说是来自资金财物方面,他却回答:“最大的困难是与政府打交道。政府干部也不坏,只怨我们不发展,我们发展了,政府看清了,他们会支持我们的”。

致谢 赞皇县第一中学李彦良老师对文章内容进行了部分补充,特致谢意!

注 释:

① 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晚赵东其在电话里告知作者赵良弼图书馆藏书数量以及被列为农家书屋事。

[1]傅彦芳.农民自建图书馆开馆一年多接纳近万人次[EB/OL].(2006-05-01)[2011-08-04].http://news.sina.com.cn/s/2006-05-01/10358834498s.shtml.

[2]李 刚.五旬农民工筹书两年返乡开“农村图书馆”[EB/OL].(2011-03-08)[2011-08-04].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3-08/2892009.shtml.

[3]信息所热心农村公益事业,为“赵良弼图书馆”无偿捐赠书刊[EB/OL].(2011-03-28)[2011-08-04]. http://www.baafs.net.cn/Article_detail.aspx?key=2207.

[4]赞皇县[EB/OL].[2013-08-01].http://baike.baidu.com/view/68736.htm.

[5]魏 巍. 我国14个省份扶贫标准高于2300元国家线[EB/OL].(2012-07-10)[2013-08-01].http://www.cpad.gov.cn/publicfiles/busioness/htmlfiles/FPB/fpyw/201207/180878.html.

猜你喜欢
赵东曲江家庭
那拉提
走失的赵东(小小说)
忠诚
买摩托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曲江春晓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离婚蹦出个房
游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