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OAE听力初筛通过与未通过新生儿1 000Hz鼓室导抗图型比较

2013-12-23 04:44崔矫陆金山张劲唐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单峰初筛鼓室

崔矫 陆金山 张劲 唐亮

声导抗测试是一种快速、客观、准确地检测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测试方法。检测新生儿或婴儿的中耳功能多选择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1]。前期研究发现通过TEOAE 听力初筛的正常新生儿1 000Hz声导纳图以单峰型为主,并总结出了1 000 Hz单峰型声导纳图的鼓室图峰压(the pressure of the peak admittance,Tpp)、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Peak compensated static admittance,Ypc)、鼓室导抗图宽度(tympanometric width,TW)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提供了基础[2]。为深入探讨未通过TEOAE听力初筛新生儿的声导抗特点,本研究对通过与未通过TEOAE初筛的两组新生儿的1 000 Hz声导抗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为1 000Hz声导抗检测更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8年1~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于出生后3~7天进行TEOAE听力筛查,同时行1 000 Hz声导抗测试。按TEOAE 筛查是否通过分为两组,通过组为双耳通过TEOAE初筛的新生儿650例(1 300耳),日龄2.49±1.46天,体重3 335.21±442.71g;未通过组为未通过TEOAE 初筛的新生儿32 例(双耳未过15例,单耳未过17例,共47耳),日龄2.74±1.71天,体重3 412.90±371.33g。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测试仪器及方法

1.2.1 TEOAE听力筛查 应用GSI 70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筛查前需征得新生儿家长的知情同意并签字,保证受检儿处于安静状态,分别测试双耳,轻轻放入探头,仪器自动显示结果,若未通过,需重复多次检测。

1.2.2 1 000Hz声导抗测试 征得新生儿家长的知情同意,完成TEOAE 筛查后,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Ⅱ中耳分析仪进行1 000Hz声导抗测试,测试前按照当地的大气压和产科病房的温度对TympStar中耳分析仪进行校准。在诊断模式下将外耳道压力调节为从+200daPa向-400daPa方向变化,压力变化速率为50daPa/s。测试时要求用探头将外耳道口塞紧密封,若新生儿干扰测试时,则需反复检查,直到引出重复可信的鼓室导抗图为止。并用仪器面板上的游标测量探测音为1 000 Hz时的峰静态声导纳值(Yp)、鼓室图峰压(Tpp)、+200 daPa和-400 daPa 时的静态声导纳值(Y+200,Y-400)以及鼓室图宽度(TW)。参照Vanhuyse分型方法[3]对两组的鼓室导抗图(声导纳Y、声纳B、声导G)分别进行分类,同时分别计算两组中单峰型声导纳图的相关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分型比例及各指标的测量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1 000Hz鼓室导抗图分型及比较 通过组与未通过组鼓室导抗图各型比例见表1。可见,两组间各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P=0.00)。

表1 两组新生儿1 000Hz鼓室导抗图分型(耳,%)

2.2 两组间1 000 Hz声导纳图分型比较 将1 000Hz声导纳图按Liden-Jerger方法[4]进行分型,两组间单峰型、双峰型、平坦型声导纳图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3,P=0.021)(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1 000Hz声导纳图分型比较(耳,%)

2.3 两组间1 000 Hz单峰型声导纳图的Tpp、Ypc、TW 及Yp比较 通过组和未通过组1 000Hz单峰型声导纳图的各项测量指标见表3,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新生儿1 000Hz单峰型声导纳图Y 各项测量指标值(±s)

表3 两组新生儿1 000Hz单峰型声导纳图Y 各项测量指标值(±s)

组别耳数(耳)Tpp(daPa)Ypc(mmHo)TW(daPa)Yp 8±0.49未通过组47 56.92±56.83 0.35±0.21 172.00±55.08 1.68±0.39通过组1 300 55.24±58.30 0.38±0.33 168.00±40.08 1.7

2.4 未通过组1 000Hz声导抗复查结果 对未通过组新生儿42天听力复筛时再次行1 000Hz声导抗测试,初查为平坦型和其他型的19耳均转为单峰型。

3 讨论

听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很大部分是由于新生儿中耳腔残留羊水或中耳其它问题造成的。故本研究对未通过听力初筛的新生儿与通过听力初筛的新生儿进行1 000Hz声导抗测试,探讨未通过初筛新生儿的1 000Hz声导抗特点。

参照Vanhuyse 分型方法,鼓室导抗图为1Y1B1G 型中Y、B、G 均为单峰型,文献报道该型多提示中耳功能正常[5]。本研究未通过听力初筛新生儿中1Y1B1G 型比例仅占14.89%,0Y0B0G 型占多数(40.43%),说明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可能存在中耳问题;而初筛通过新生儿的单峰型声导纳图占多数,未通过初筛新生儿则以平坦型占多数,说明1 000Hz鼓室导抗图为平坦型者可能存在中耳或外耳的问题。本组未通过听力初筛新生儿42天复筛时,原为平坦型和其他型的19耳均转为单峰型。分析这部分新生儿可能存在轻微中耳功能障碍,如中耳腔积液、间质细胞或碎屑未完全排除;另一方面可能与新生儿中耳及外耳特点有关,随着新生儿的中耳不断发育,其外耳道体积及中耳可逐渐发育成熟。

新生儿外耳道特点对高频声导抗测试的影响较低频小,Shahnaz等[6]报道用2 000 Hz探测音测试时,外耳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又引入了非线性等影响因素,不易找出某个特点来描述新生儿的中耳功能,这也提示选择1 000Hz声导抗检测新生儿的中耳功能较合适。虽至今尚不能明确中耳功能状态与高频声导抗图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本研究结果说明TEOAE 听力筛查通过、无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正常新生儿1 000 Hz单峰型声导纳图可以提示中耳功能正常;此型与226Hz声导纳图A型相似,后者在成人和儿童中说明中耳功能正常。本组对象中未通过组单峰型声导纳图比例明显低于通过组,说明未通过组新生儿的中耳功能可能存在暂时异常,有必要进一步跟踪随访。蔡正华等[7]报道2 617名听力正常新生儿的226 Hz鼓室导抗图中双峰型占83.38%,并提出226 Hz双峰型鼓室导抗图代表中耳功能正常,而1 000Hz双峰型声导纳图能否提示中耳功能正常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未通过组无双峰型声导纳图,这可能与试验组例数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而通过组1 000 Hz声导纳图中双峰型共8耳,约占0.62%,可能由于新生儿外耳道壁柔软,外耳道骨缝间隙未闭,组织结构软弱松弛,加压时容易出现类似鼓膜的运动,从而改变密闭腔的特征;外耳道壁及鼓膜对声能和压力的吸收和反射不均匀,导致鼓室导抗图曲线形状不同[7]。与Vanhuyse分型法对照,通过组1 000 Hz鼓室导抗图平坦型为111耳,占8.54%,未通过组11耳,占23.40%,明显高于通过组,推测这部分新生儿可能存在轻微中耳功能障碍,如中耳腔积液、间质细胞或碎屑未完全排除。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对通过TEOAE听力筛查而高频鼓室导抗图表现为平坦或无峰型的新生儿应跟踪随访。

新生儿的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Ypc)反映中耳传音系统的活动性,泵速过快会导致压力变化加快,从而使得Ypc值偏高[9];压力变化的方向(从正到负递减还是从负到正递减)也会影响Ypc值[10]。鼓室图宽度(TW)为峰声导纳值半量时对应鼓室导抗图两点的外耳道压力差,该值反映了鼓室图的高矮,鼓室图宽度(TW)越大,振幅越小,声导纳为减低型。新生儿的鼓室图宽度较宽,可能是由于鼓膜及听骨链顺应性低造成的。本研究中两组间鼓室图峰压(Tpp)、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Ypc)、鼓室图宽度(TW)、峰静态声导纳值(Y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新生儿的鼓室图峰压(Tpp)跨度大,均值偏向正压。

综上所述,TEOAE 听力初筛通过的新生儿1 000Hz声导纳图以单峰型为主,而未通过的新生儿可能因外耳及中耳的原因单峰型所占比例较低,平坦型比例高;1 000Hz声导纳图可尝试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以检测其中耳功能。

1 Margolis RH,Bass2Ringdahl S,Hanks WD,et al.Tympanometry in newborn infants-1kHz norms[J].Am Acad Audiol,2003,14:383.

2 陆金山,张劲,唐亮,等.听力正常新生儿1 000Hz声导抗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905.

3 Vanhuyse VJ,Creten WL,Van Camp KJ.On the W-notching of tympanograms[J].Scand Audiol,1975,4:45.

4 钟乃川.鼓室导抗测量法[M].见: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5~745.

5 Sutton GJ,Gleadle P,Rowe SJ.Tympanometry and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 a cohort of special care neonates[J].Br J Audiol,1996,30:9.

6 温瑞金,罗仁忠,王美芬.226 Hz探测音下婴儿双峰型鼓室导抗图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3,11:209.

7 蔡正华,彭士春,恩晖,等.正常新生儿声导抗特性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5:354.

8 Shahnaz N,Polka L.Distinguishing healthy from otosclerotic ears:Effect of probe-tone frequency on static admitta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2002,13:345.

9 Shanks JE,Wilson RH .Effects of direction and rate of earcanal pressure changes on tympanometric measures[J].J Speech Hear Res,1986,29:11.

10 Wilson RH,Shanks JE,Kaplan SK.Tympanometric changes at 226Hz and 678Hz across 10trials and for two directions of ear canal pressure change[J].J Speech Hear Res,1984,27:257.

猜你喜欢
单峰初筛鼓室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基于前后向拟合的色谱重叠峰分峰方法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血簪
声导抗基本概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