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污

2013-12-31 12:36王晶晶
杂文选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脸面邢台水枪

王晶晶

重污染城市邢台最近声势浩大地给自己洗了把脸。

在10月最后一个周日的上午,人们提着水桶,拎着抹布,举着水枪对准马路、广告牌还有建筑物外墙,洒水车殷勤地穿梭街头,就连消防车也被征用了。他们集中力量办的这件大事叫“全民洗城”。

就在几天前,环保部刚刚公布了9月及第三季度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在七十四个被重点监测的城市中,邢台的空气质量再次排名倒数第一,九个月里良好以上的天气只有三十二天。当地人形象地比喻,天空就像蒙上了一层磨砂玻璃,出门胸闷得就像被子蒙住了头。

邢台要洗掉城市里的灰尘,洗掉脸上的污点,更想洗掉“污染城市”这个黑色记忆。早些时候,邢台市委书记曾说,治理污染要打一场人民战争,全面综合整治,彻底摘掉污染城市这个“黑帽子”。

“洗脸”是这场战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市政府特地召开了筹备会,专门发文件动员。

城区的脸面好看了,领导脸上也好看了,市内的主要媒体及时宣传报道,领导重视,全民参与,这向外界展示出多么健康的城市形象啊——至于其他地方洗没洗干净,似乎并不在这次运动的考量范围之内。

老天爷偏偏又不给面子。脸刚刚洗干净的第二天,邢台又雾霾了,市民戴上了口罩,不敢出来晨练了。这不能怪脸洗得不够彻底,实在是光洗脸不可能洗得彻底。

治理环境污染要从源头抓起,这应该是个常识。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仅仅是洗掉看得见的尘埃,那就和城市“创卫”时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一样,最终沦为一阵风的“面子工程”而已。

“全民洗城”也并非邢台人的首创。

今年“十·一”前夕,同样属于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的兰州,也给自己洗了把脸,只不过规模没有邢台大,出动了三千多人,但洒水车每天在主干道上现身三次的阵势还是让不少市民难忘。最近,甘肃省领导要到兰州观摩,兰州又决定第二次“洗城”。

这似乎成了城市管理者治理环境的新途径。不可否认,它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但实际结果如何呢,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评估。兰州倒是终于退出了十大污染城市之列,但这恐怕与整治燃煤、风沙、抓减排有更直接的关系,而不是洗脸洗出来的。

环境治理确实要打一场硬仗,光注重形式,最后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一位环保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把钢铁厂、小煤窑治理好,要比搞几场“全民洗城”强多了。或许邢台听了会觉得委屈:我们不只“洗脸”了,也进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应急演练、对污染企业和建筑工地突查,把搬迁重污染企业列入日程表了啊。

当然,这些工作比动员整个城市“洗澡”要难多了,进展也未必顺利。但它们才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关键,是水枪和扫帚触及不到的“里子”。这个秋末,邢台用了这么多的水,希望它不仅洗亮了脸面,也让自己清醒了。

插图 / 秧田插满大烟囱 / 王 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脸面邢台水枪
职业脸面
水枪大作战
鱼尾纹
守护城市的“脸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水枪”
第八个形象
高压水枪出击
水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