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2013-12-31 06:35马晓霞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班集体集体后进生

马晓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用爱心这把钥匙开启后进生的心灵。

一、尊重和欣赏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必要条件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及行动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不论思想和行为,若与周围人相一致时,则容易心安理得。可见集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学生与他之间、老师与他之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班里有位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在其他孩子们眼里,连老师都很喜欢她,大家也就慢慢地和她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和同学从“沉默寡言”到“一起说笑”,从“害怕交往”到“快乐交往”,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常听到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的银铃般笑声。

二、团结和帮助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必要过程

在集体的帮助中树立“自信”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3)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三、期待和鼓励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起激励作用。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被认可,后进生也有“成功”的期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同样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我班有位学生行为习惯极不规范,上课姿势东倒西歪,不讲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字迹潦草、马虎。开始我找他谈话,他还怀有戒心,不以为然。后来我通过家访,多次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一次次根据实际对他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希望,并预言他一定能吸取教训,取得进步,成绩是会有所提高的。同时他每有一点的进步就加以表扬,又告知家长给以鼓励,当他有错的时候不嫌弃,不挑剔甚至宽容,施以爱心。慢慢地他上课能积极地举手发言了,读书的声音响亮了,字也写得很端正。我常常给他两颗星。他高兴极了,每次作业就更认真了。

三、爱心和奉献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永恒动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老师的热情鼓励下“上进”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教师对学生经常表示出积极的期待,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广大教师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爱心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猜你喜欢
班集体集体后进生
浅谈转变“后进生”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警犬集体过生日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