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模型与案例研究
——基于政府扶持的视角

2014-01-12 11:21李伟铭黎春燕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海南省集群政府

李伟铭,黎春燕

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模型与案例研究
——基于政府扶持的视角

李伟铭,黎春燕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我国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产业竞争和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后发地区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文章在总结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扶持的视角构建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深刻揭示后发地区政府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对海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剖析,进一步阐释后发地区政府规划扶持、建设扶持与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后发地区政府可以从地理要素、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以及园区建设、政策建设等五个方面扶持当地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后发地区;政府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模型

近二十年来,产业集群对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获得了我国各级政府决策和规划部门的广泛认同。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在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机械加工、服装等领域迅速崛起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先发地区,成为我国各地区培育产业集群的学习榜样。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很多后发地区的产业集群经济条件、产业基础与先发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沿海的先发地区,后发地区在地理区位、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以及产业政策环境等方面往往存在劣势,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效率低、发展慢而且缺乏产业竞争力。因此,从以往各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扶持在产业集群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后发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量。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先发地区的产业有不断向后发地区转移的趋势。如何发展和壮大产业集群,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培育根植于当地的产业,实现地方特色产业兴起和繁荣,成为后发地区政府首要考虑的经济发展策略。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多数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聚焦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朱华晟等(2005)[1],刘筱等(2006)[2]等。有关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如何形成与发展,以及后发地区政府如何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文献非常少见。因而无法对后发地区政府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充分理论和经验借鉴。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接着以海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对海南省政府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指出后发地区政府可以从地理区位、已有产业、独特资源、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等多个方面扶持当地的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可持续发展,从而积极的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理论基础: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一种介于科层级组织和纯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是在特定区域内由大量相关企业、服务机构和组织在地理空间上聚集而形成的经济形态。西方学者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马歇尔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经济学原理》[3]。此后,后续的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探讨聚焦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相较于产业集群其他的相关问题而言,西方学者对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数量较少,但也不乏影响深远的论著。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学者是Porter(波特)和Schmitz。波特他在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专著中指出,政府对集群的政策应在于优化集群结构,平衡群内企业的竞争行为,从而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4]。Schmitz聚焦于地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他通过考察欧洲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成功经验,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与扶持政策应该主要体现为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以顾客导向(customer)、集体性(collec⁃tive)和累积性(cumulative)为基本原则[5]。这一研究的提出的“3C”原则对后续西方政府在帮助中小企业对接产品市场、促进中小集群内企业结网合作,以及政府采购行为等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尽管西方学者对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但由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存在一定差异,西方国家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也与我国有很大区别。因此,这些经验和理论的可借鉴价值有限。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关注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早期的产业集群研究主要集中介绍国外产业集群发展形势、相关概念和产业形成机理理论等。随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中小制造企业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关系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如果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内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管理,创办交易市场,举办产品与商贸会等方式,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邬爱其、张学华,2006[6]等);第二,政府如何构建产业集群内的公共服务平台,例如科技创新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公共培训机构,集群品牌建设等,强化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商业联系和交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丘海雄、徐建牛,2004[7];张振刚、景诗龙,2008[8]);第三,政府如何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税收、财政、融资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李伟铭、黎春燕,2011[9];丁一文,2010[10]等);第四,集群的空间分布、生命发展周期等政府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朱华晟,2005等)。虽然国内学者对政府与产业集群发展关系的论述较为全面,但有多数研究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关后发地区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关系的研究很少,由于后发地区集群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后发地区政府是如何扶持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哪些发展经验可以供其他的后发地区借鉴与学习。

二、基于政府扶持的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构建

以往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发达国家或经济先发地区的集群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然而,后发发地区在经济条件和产业基础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先天不足”,因而其产业集群发展规律以及政府行为对产业集群产生的可能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尽管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三种模式(“自发形成”,“自下而上”地培育与发展,“自上而下”地规划而发展[11])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政府扶持对产业集群形成产生的影响,但是对政府扶持什么?如何扶持?等根本性问题尚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本研究认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细化的环境下,随着产业竞争加剧和市场失灵等状况的日渐突出,后发地区发展产业集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挑战,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通过规划扶持和建设扶持两种途径,更多地参与到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一)政府规划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

地理要素是相互关联的众多企业集聚在同一特定区域首要考虑的因素。优越的地理区位、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发达的交通网络,不仅有助于集群内企业的生产要素快速流动,降低经营成本,而且有助于区域内关联产业实现大规模协作生产的可能性。其次,丰富的资源要素是产业集群持续生产和规模扩张的必备条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共同组成产业集群发展的生产要素基础。此外,对区域内成熟产业的路径依赖也使得已有产业、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成为集群内企业的衍生、集群外新企业的加入重要基础。因此,政府在准确把握后发地区现有资源、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集群的规划扶持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在地理要素、资源要素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二)政府建设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

对于内在集聚动力不足的后发地区而言,适应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园区建设和政策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显得尤为关键。有利的园区建设和政策环境不仅有助于吸引不同分工的相关联企业加入,促进聚集企业数量的增加,而且有利于提升集群内专业化分工效率,促进企业衍生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政府在通过园区建设扶持,在修建公路、码头、电站以及厂房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改善产业园区的道路、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生活便利情况,吸引企业进入集群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通过制定比其他地区更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和企业政策(如土地优惠、税收政策、专项基金、科技奖励、生产补贴等)以及人才政策(如人才引进奖励、安家补贴、购房补贴、培训资助、子女就学和配偶工作照顾等),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人力资本,进而提升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三)政府扶持与产业其他要素的互动

市场、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是集群内企业获得互补性资源,降低产品和服务供应成本,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扶持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企业集聚和集群成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扶持中介组织、服务机构以及增加采购,扩大产品市场等方式间接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又将反过来促进中介组织、服务机构和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这一模型整合了政府规划扶持、政府建设扶持和产业集群发展三个模块,从政府扶持的视角诠释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见图1)。

图1 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

三、案例分析:海南省政府扶持与产业集聚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在前述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我们以海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为例,通过对海南省政府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分析,从地理要素、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以及园区建设和政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揭示后发地区政府规划扶持、政府建设扶持对产业集群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一)海南省重点产业发展与集群定位

海南省建省办特区以来,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层次到高级化、规模化和集群化演进历程。随着“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持”的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目前海南省已初步形成以新材料与油气化工、现代交通与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和热带农业五大领域为重点,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2012年,海南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 855.26亿元,其中产值超30亿元的规模以上重点行业中,石油加工业产值608.95亿元,汽车制造业产值120.57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73.59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93.11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115.18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37.38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95.47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2.26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69.11亿元,食品制造业产值30.00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0.51亿元[12]。总体而言,重点产业在海南省工业产值中占据了90%以上的比重,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贡献非常大。

海南各产业在海南省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总体可分为“北部综合经济区、南部旅游圈、西部工业走廊、东部沿海经济带”[13]五大产业经济区。各产业经济区分别具有一批产业高度集聚、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园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海南省北部,以海口市为中心,依托港口和省会城市城,形成多门类新兴工业产业聚集。在海南省南部,以三亚为中心,依托创意产业园和农业科学城,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和热带特色农业高技术产业集群。在海南省东部,以文昌、定安为中心,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和塔岭农夫产品加工园区,着力建设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海南省西部,依托东方化工城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形成西部工业走廊高技术产业集群(见表1)。

表1 海南省特色产业布局与集群定位

(二)海南省政府规划扶持与产业集聚发展

1.基于地理要素扶持产业集群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某种产业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政府需要充分的考察地理要素,利用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文等独特资源促进当地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梯级辐射的区位选择模式,为中心和周边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从海南省区位看,海南省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带、环北部湾经济圈、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展环境有利于海南省吸收更多来自国内外的资本和先进技术,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从海南省各地方的区位来,海口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定位为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三亚以毗邻天涯海角最为出名,定位为休闲、旅游度假中心,这些都将影响各地方的产业集群定位和发展。其他市县同样具有自己的特殊区位。例如,海南省东部以文昌、定安为中心,着力建设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其中,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围绕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和配套区,发展一系列配套产业,如航天创意、教育等产业。按照建设航天科技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规划设想,进行太空食品和营养品的生产加工。

2.基于现有产业基础扶持产业集群发展

政府通过考察产业基础,依托已有产业优势,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紧密地结合起来,政府不仅可以引导后续产业向上下游产业领域拓展,而且可以通过牵引已有产业的核心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对后续产业发展起到延伸、带动和突破性等作用。从海南省目前形成的五大产业(新材料与油气化工、现代交通与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热带农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政府通过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的方式,培育产业核心或龙头企业,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现代汽车及配套产业集群,海南省以海马汽车为核心,以“海马二期”园区为依托,带动汽车零部件及其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海南省依托洋浦炼油、浆纸和东方大化工项目,以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带动精细化工、非织造等一批新材料企业的产业集聚。在新能源产业集群方面,海南省相继引进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汉能控股集团,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海口综合保税区新区,带动了薄膜玻璃、太阳能电池及相关配套企业等产业集聚。在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方面,海南省以中和药业、先声药业等生物制药企业为核心,依托海口药谷产业基地,吸引相关企业聚集,在此基础上,生物和医药产业还进一步向往辐射拓展,形成由药谷核心区、金盘工业区、永桂开发区、桂林洋开发区组成的产业集群组。

3.基于资源要素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政府通过考察资源要素,尤其是当地的自然资源,依托根植于资源的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并带动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海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海南省蕴藏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57种;海南省省辖海域有油气沉积盆地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蕴藏的石油地质潜量约328亿吨,天然气地质潜量约12万亿立方米,素有“第二海湾”的美誉。此外海南省还拥有丰富的热带高效农业、橡胶资源、南药资源和海洋资源。合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是海南省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因之一。例如,在矿产资源方面,政府利用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和橡胶资源,推动硅材料、化肥、高分子材料与薄膜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天然药物资源方面,利用丰富的南药资源,促进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在热带作物资源方面,利用丰富的热带高效农业资源,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热带农业产业集群;在海洋资源方面,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海洋药物、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海南省政府建设扶持与产业集聚发展

1.健全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健全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是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载体,其自身的条件对企业是否具有吸引力,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通过开发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园区功能,促进园区内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海南省政府在引进以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园区的同时,也积极的完善园区内的交通、生活设施、生产设施等硬件设施,同时,积极通过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方式,一方面增进园区内企业商业往来和技术交流,另一方面积极扶持的技术、金融、物流以及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健全的软件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壮大产业集群。例如,政府通过完善洋浦港口、公路、铁路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机构、海关、口岸联检和金融管理机构等软件配套设置建设,先后引进了中石化海南公司,金海纸浆等龙头企业和大型项目,逐步将洋浦经济开发区发展为油气化工综合开发、林浆纸纸制品包装印刷、现代物流三个主导产业集群,打造成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

2.完善配套政策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后发地区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和产业特点制定企业和人才扶持政策,提高集群内企业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能力,增强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1)特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扶持海南省特定产业的发展,海南省及海口市等市县先后颁布了《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2008)、《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海南省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1),《海南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2012),《海口市鼓励投资发展医药产业的若干规定》(2004)、《海口市扶持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2008)以及《海口市扶持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2009)等产业促进政策,对适合当地发展的医药、电子信息等特定产业在融资渠道、专项资金、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倾斜措施。例如《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规定,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金融机构可针对软件企业的特殊性开创新的信贷方式,支持有市场前景的软件产业化项目,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软件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上市。同时,规定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供应和用地指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产业集群内企业扶持政策。海南省在扶持集群内企业发展方面,给予多个领域内的企业一定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对入驻海南生态软件园年产值超过1 000万元的企业办公租房给予4年补贴,对入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办公房租给予3年补贴,省内现有的IT企业迁入园区的,前3年内给予房租补贴;《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规定,园区内经营期限在10年以上的生产开发性企业,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八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当年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总产值70%以上的,当年可减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现有的海南省产业政策从税收、财政、融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扶持,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产业所需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在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方面,海南省给予产业高层次人才在个人所得税、资金奖励、租房补贴、子女上学和配偶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吸引全国各地以及外籍的高层次人才来海南工作。例如,《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规定,对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区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园区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工资薪金和劳务所得形成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给予100%的为期5年奖励;《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规定,在区内创办高技术企业和项目,所需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实施特别照顾;《海口市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若干规定》规定,调入或受聘来海口市工作签约5年以上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可享受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提供的安家补贴,引进到海口市工作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其子女到海口市公办学校就读可免收择校费等。通过产业高层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帮助园区内企业逐步克服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以及人才引进难度大等问题,进而促进集群内企业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我国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不仅可以促进同一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化配置,提高关联产业的协同效应,而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催生出地区的优势产业,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产业竞争加剧和市场失灵凸显等因素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从已有文献来看,尽管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由于国别背景或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后发地区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尝试通过综合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践探索的方式,从深层次揭示后发地区如何通过政府扶持促进当地的产业集群发展。首先,本研究构建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指出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有别于传统的“自发形成”,“自下而上”地培育与发展,“自上而下”地规划而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揭示了后发地区政府规划扶持、建设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其次,本研究以海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为例,通过深刻剖析海南省政府在因地制宜的发展重点产业,合理的布局产业空间,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从地理要素、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以及园区建设、政策建设等五个方面诠释了海南省政府扶持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研究结论对后发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从当前我国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先发地区的产业集群来看,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以及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无不构建包括了信息服务、税收减让、技术支持、担保协助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在内的产业扶持体系,通过积极参与和主动扶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相对于这些先发地区而言,后发地区政府扶持显然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后发地区政府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职能定位,更加积极主动对当地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扶持。其次,在进行规划扶持时应当深入考察当地的理要素、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因素,在考虑地理区位优劣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依靠本地优势产业,加大对重点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此外,后发地区不仅要注重产业园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搭建平台,还应当不断完善配套产业政策建设,通过吸引优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加入,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促使集群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

[1]朱华晟,王玉华,彭慧.政企互动与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变——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1):107-113.

[2]刘筱,王铮,赵晶媛.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深圳为例[J].科研管理,2006(7):36-43.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17-118.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Schmitz H.Global competition and local cooperation: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Sinos Valley[J].World Development,1999(4):1873-1885.

[6]邬爱其,张学华.产业集群升级中的匹配性地方政府行为——以浙江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6):878-884.

[7]丘海雄,徐建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J].管理世界,2004(10):36-45.

[8]张振刚,景诗龙.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79-81.

[9]李伟铭,黎春燕.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培育竞争优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

[10]丁一文.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1):198-200.

[11]唐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促导机制和效应解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6):59-62.

[12]海南省统计局.2012年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海南日报,2013-01-28.

[13]黄景贵,张尔生,杨红.海南发展战略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10-11.

[责任编辑:张青]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and Case Study in an Underdeveloped Reg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Support

LI Wei-ming,LI Chun-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Industrial competition and the market failure require objectively local government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o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the study construct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support,and reveals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upport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Meanwhile,the paper illuminates,based on case study of Hainan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among government planning support,construction support and local industry clusters development,and further pinpoint that local government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can support local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from five aspects:geographical element,re⁃sources element,industrial base,park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construction.

underdeveloped region;government support;industrial clusters;development model

F269.23

A

1007-5097(2014)01-0080-05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1.017

2012-03-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GL034);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HNSK10-98;HNSK(GT)13-9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81381);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项目

李伟铭(1978-),男,广东台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创新创业管理;

黎春燕(1978-),女,海南海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组织行为。

猜你喜欢
海南省集群政府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海南省肿瘤医院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