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真假语文课堂

2014-01-15 10:28朱伯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件足球

◎朱伯勇

朱伯勇,语文教师,现居广东茂名。责任编校:舒 坦

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以来,赞誉虽多,但对其批评的声音也一直从未间断。以致现在有意见认为,语文课堂要少用甚至不用PPT和各种声光设备,回复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但笔者认为,语文课,完全丢开PPT等现代多媒体信息工具,这样的做法在现实是行不通的。不但老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方法,有效改善陈旧的语文课堂结构,优化语文教学形态,以辅助高效的课堂教学,甚至学生也应该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只有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就在“语言文字应用”章节里对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可见,如果不用或少用PPT于语文课堂,教师就很难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更难教会学生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

笔者曾在辅导学生进行粤教版“诗歌表达与交流”单元综合活动训练时,先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制作成PPT 演示文稿,加入“声光电”效应,结果,这堂以“表达与交流”为目的的综合活动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下面是参加“诗歌表达与交流”活动课后一个学生的感想体会:

一生中最辉煌的朗诵

高一(4) 班 凌东平

我的一生几乎被平平淡淡所埋没。没曾试过当班干部,没曾有过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更没有出众的才华。总觉得,我的青春被“平平淡淡”这四个字所概括了。

但这周,我竟被要求去创作现代诗,并且还“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台上诗歌朗诵表演。

语文老师叫我们每八人一组创作现代诗,我被选作小组长。由于我的文采并不好,自己创作一首诗歌难度还挺大的,于是,我决定去改编名篇《再别康桥》。

花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终于从我的脑海中挤出了一些似模似样的诗句来。

于是,我把我的佳作《足球与我》交给组员帮我整理、修改、制成幻灯片。就这样,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巨著”诞生了,它的诞生标志着又一个“伟大”的现代诗人的崛起。

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早上第一节课,出了个意外,语文老师因重感冒请病假了,但幻灯片加现代诗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依然按时进行。我的心情非常的紧张,抱着我的作品,在位置上默默地比拟着上台时的每一个动作、表情。

第三组下来之后,我站了起来,缓缓地走向讲台,龙兄在帮我准备,我便开始试音了:“喂……喂……”全班静悄悄的,正在等待我的表演。

“足球与我”这四个字出现了,背景音乐同时响起。我先读题目。当正文也随之出现时,我拉开嗓子,但又含情脉脉的念了起来:“轻轻的我爱上了你,正如老鼠轻轻的爱上了大米……”全班顿时沸腾了起来,鼓掌声、赞美声洋溢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的达到了,并且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的心暗暗的高兴,但又不能表现在脸上。因为只有这样,诗句才能更具神秘感和娱乐性。

我继续往下念,掌声在不停地热切地响着,我每念出一句,全班的气氛总会达到一个小高潮。这很难想象,但我却做到了。看着PPT浮现的一张张搞笑的诗句幻灯片,我越读越有激情,越读越把胆子放开了。感情一出来,诗句的娱乐性急速上升,把全班的气氛拉到了顶峰。

当我念到“在足球的世界里,我甘心做一次球王”时,全班再次沸腾了,掌声早已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了,这是我这学期以来听到过的最热烈,最响亮,最真诚的掌声了。同学笑了,来听课的班主任也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那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为了保持诵读诗歌时的韵味,我还是强忍住了笑,成为班上唯一不笑的人。

当我念到“满载胜利的喜悦,在喜悦中癫狂”时,掌声响起,我顺势把外套解下来,使劲地往观众(同学)面前扔去。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变成了“哇……哇……”的惊叫声。真难用语言来描述这高潮中的高潮的场面。

一句“我挥一挥手,迷死一片球迷”结尾,掌声便逐渐在我的掌握中平息。

幻灯片加现代诗,这样的诗歌表达与交流活动,让我一夜成名。这对我的演讲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这次精彩的朗诵将使我毕生难忘!

附学生的诗歌:

足球与我——致我们的青春

高一(4) 班 凌东平

轻轻的我爱上了你/正如老鼠轻轻的爱上了大米/我轻轻的带着你/晃过无数的后卫/

那C罗纳尔多/是花坛中的野草/皇马里的卡卡/在我的心中闪耀/金球奖的梅西/艰难的在球场上晃荡/在足球的世界里/我甘心做一位球王/

那十七中的我/不是野草,是足球王/奔跑在绿茵上/挥洒着青春的水汗

射球!像一把利剑/插进对手的胸膛/满载胜利的喜悦/在喜悦中癫狂

但我不能癫狂/低调是我的特色/球迷也为我欢呼/欢呼是足球的魅力

悄悄的我又进球了/正如闪电划过大地/

我挥一挥手/迷死一片球迷

如果不是诗歌,很难想象学生有如此的激情,如果不是PPT 辅助,很难想象有如此的气氛,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如此鲜活的现代生活感受。这就是当代学生无处安放的青春。我想,如果教师不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融入现代生活,还要求他们过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生活的话,学生是不乐意的。足球、数码,网络……当人们使用着ipad、iphone4s 带来的便利时,很难设想再去禁止老师去使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正如一篇博文《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后的跟贴所说:“当下农村有几个老师平常上课用PPT,学校条件也不容许我们用PPT,多数都是在实施讲解和分析课文罢了。”可见很多农村教师现在上的正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语文课。他们正在热切盼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造陈旧的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工具没有好坏之分,怎样使用,课堂效果如何,是否真语文课,全在教师个人掌握及灵活运用与否。至于现代多媒体工具PPT,则不能一禁了之。

其实,一些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语文课堂,常见这样一幕:上《致橡树》,却将《梁祝》 中的《化蝶》 一曲引入课堂;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本去体味“小草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前者,尽管都涉及爱情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 在橡树(男性) 面前的独立和自尊,《化蝶》则表现古代人追求爱情自由而不得的悲剧与伤感,有生搬硬套,没有根据实际授课情况选择多媒体运用素材之嫌。后者,用影像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试图将有丰富想象空间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图形化,画蛇添足,反而将语文上死。不恰当的多媒体课件,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师生交流,影响课堂效果。

因此,语文课堂上,给足学生涵咏、探究、表达与交流的功夫和时间,是不错的,但它不排斥多媒体课件,如PPT。

恰恰相反,现代社会、现代课堂需要它,只不过它是一种新生事物,要留给人们(师生) 足够的适应时间,去熟练掌握运用它罢了。

课堂效果如何,与多或少的运用PPT 无关。

“许多教育实践失灵,使教育革新成为必需进行之事。社会经济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革新,使教育革新成为迫切需要着手进行之事。教育科学的研究、教育技术的进步以及世界人民的不断觉醒,使教育革新成为可能之事。”

“教育正在接受新的工具和各方面的力量,教育正在寻求新的方法去贯彻执行它日益增长的责任。当我们拟定教育政策和策略时,如果不能合理地考虑这些方面,那就等于我们有意识地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情境之中。”以上这两段话是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科技新发现对教育的影响提出的忠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是大势所趋,从教学实践看,使用pow erpoint 课件(即PPT) 进行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它不是哪个人钦定的,而是大浪淘沙,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对它的自然选择的结果。黑格尔有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又云“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恰当使用PPT 课件,能沟通人们的各项感官联系;运用直观的影视图片,可以营造气氛,唤起感情,引导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知识高度浓缩、简化,让学生穿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节省板书时漫长的等待,使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对PPT认识的偏差,与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观念有关。工业经济时代,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人们认为,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客观的。因而知识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矿物那样的存在物,对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这种知识观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课外活动、甚至增加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往往被认为是额外的负担。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话现在依然没有过时。面向现代化必须要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要牢记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努力找准它的切入点,真正发挥其工具的先进性,才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最大改观,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真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件足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认识足球(一)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