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2014-01-16 03:18张铁军李天普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

李 莉 张铁军 李天普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李 莉 张铁军 李天普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学术规范能力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学术能力之一,是评价其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术规范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综合以往研究,在对认知风格进行定义和分类基础上,从影响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入手,提出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学术规范体系等培养途径及相应策略,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认知风格;学术规范能力;英语专业研究生

一、引言

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中,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综合考核。作为学术能力之一的学术规范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概念一直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直到叶继元教授在《学术规范通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学术规范是指学术整体在长期学术参与中归纳出来的,依据其发展演变规律而设立的各方面协调相关的要求,是各方遵守利于学术进步的各种规则。它是学术整体共同发展的产物,涉及到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1]。2004年8月,教育部发布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将学术规范分为基本规范、研究程序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规范能力体现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和结果。由是观之,是否具有学术规范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求其对专业知识深度掌握,更要求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严肃的治学作风。然而,当前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培养工作迫在眉睫。

20世纪40年代早期出现的认知风格研究经历了由繁荣到低谷,再到理论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认知风格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者普遍认为,认知风格是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决定其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不同,不同的认知风格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同影响。认知风格不仅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对其学术规范能力的提高亦产生正相关作用。这种学术规范能力建立在道德规范基础上,不仅体现为学术论文书写规范,而且涵盖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获取、学术研究能力等。以往研究对认知风格和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培养分别进行探讨,但将二者结合且调查对象细化为英语专业研究生较少。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对认知风格进行定义与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关联及影响。

二、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认知因素

(一)认知风格的含义及其分类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模式,是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行为模式。其与智力不相关(或是不明显相关),多是学习者自幼养成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帮助学习者解决知觉、记忆等方面问题。由此,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认知风格表现为认知行为呈现长期一以贯之的风格。认知风格包括记忆、思维、态度、动机等因素。康淑敏曾在2003年指出,认知风格即学习者个体在对信息的感知加工产出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2]。简言之,认知风格是对信息的加工,表现形式主要是认知风格方式不同。认知风格方式还表现为学习者个体的感情因素、心理过程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其对自我学习方式产生偏好选择。综上,认知风格是对外界信息接受、处理、加工的惯性思维方式,受外部制约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而言,认知风格表现为掌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拓展能力、学术研究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不同途径与方式。

认知风格的分类目前没有特定标准。英国伯明翰大学Richard Riding教授将其分为30多种,其中以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整体型、分析型、冲动型和反思型为代表。场依存型学习者通过从外部参照内部把握、处理、加工信息,从整体的高度对事物进行认知,社会识别度和敏感度较高,并且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往来。场独立型学习者独立性较强,无需借鉴其他因素。与场依存型学习者相比,其主观判断能力较强,多以自我为中心和参照点,注重独立研究和分析,但社会交际能力较弱,不善与人沟通。整体型与场依存型同样要求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信息,但其过分强调局部服从整体,往往忽略细节。整体型学习者思维敏捷,反应快,信息整合、加工能力较强,但对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模糊不清。相反,分析型学习者做判断时较为慎重,考虑问题细致入微,能把握好各来源渠道信息之间的平衡,对信息整合分类后,构架清晰明朗,对比异同,但是相对于整体型学习者而言,反应较慢,整体构架的把握不占优势。冲动型学习者凭直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时急于求成,未对整体全面把握便给出结论,说服力不强,虽反应迅速但周全性欠佳。反思型学习者则在审时度势、考虑再三后才给出结论,考虑全面、有条理、成系统,客观且有信服力,然这一过程耗时耗力,虽周全到位但反应速度不及冲动型[3]。由是观之,不同的认知风格特点各异,影响学习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术规范能力培养工作具体体现在形式规范训练和实质规范训练两方面。对于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形式规范训练主要包括论文撰写规范训练,如语言和格式规范、逻辑规范、注释规范、引证规范、图表数据与样本规范、参考文献规范和致谢规范。实质规范训练内容较多,包括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如何提高参考文献阅读效率、如何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如何提高沟通讨论能力、如何提高写作效率等[4]。面对这些具体细致的规范训练,应从不同的认知风格入手,掌握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将各种认知风格相联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这六种认知风格的对比研究及异同分析,为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方法指导。

(二)调查与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就近”原则,根据作者单位选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除方便取材外,哈尔滨市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方法共性明显,不受地域或政策影响,说服力较强。因此,选择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5所高校167名英语专业研究生,首先进行认知风格测试,并统一测试要求与规范。认知风格测试依据《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和Riding等人开发的认知风格分析系统(CSA)。测试结果为场依存型47人,场独立型94,整体型46人,分析型89人,冲动型57人,反思型98人。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具备两种不同认知风格的达到97人,其中场独立型和分析型的学习者为39人。为体现某一认知风格与学术规范能力的关联性,将具有双重风格测试者较显著的风格作为测试依据。然后,根据肖东发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一书,设计相对客观的调查试卷,分别派送给各高校调查员进行调查和测评。截止到2013年9月,统一回收调查问卷及测评。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为92.8%。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测试结果

学术规范包括形式规范和实质规范两方面内容,测试目的首先是认清学生形式和实质学术规范能力现状。从整体来看,被测学生的学术论文规范和文献阅读规范平均分普遍低于专业知识平均分,说明与专业知识能力相比,英语专业研究生对学术规范能力未予足够重视,对学术研究精神未能完全理解、养成习惯,进而成为操作规则。具体来看,虽然文献阅读规范和学术论文规范分数普遍低于专业知识分数,但是前者与专业知识分差相比后者并不悬殊,说明相对于实质规范能力,学生的形式规范能力更令人堪忧。此外,测试结果也反映出学术规范培养效果不理想,因而制定学术规则的同时,必须进行学术规范训练,使之内化与固化为研究习惯。其次,测试目的还在于针对学习者的不同认知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式规范和实质规范训练。具体而言,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学生专业知识成绩相对高,但场依存型学生文献阅读能力较强而学术论文规范能力较弱,而场独立型学习者与之相反。整体型和分析型学习者文献阅读能力较强,整体型学习者专业知识能力较强而学术论文规范能力较弱,而分析学习者与之相反。冲动型学习者专业知识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学术论文规范能力较反思型学习者弱。基于风格的相似性,若将场独立型、分析型和反思型认知风格归于一类,而将余下三种认知风格归于一类,前者的专业知识、文献阅读和学术规范平均分普遍高于后者,并且同一类风格内相应分值的分差较小。可以看出,思维方式类似的三种认知风格学习者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与学术规范能力差异较小、相关性较大。这也说明在提高学生学术规范能力同时,不可忽视其专业能力训练。否则,顾此失彼,事半功倍。诚然,每一种认知风格都有利弊,学术规范的培养工作就是针对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如对场依存型学习者,教师通过分析其思维特点,指出文献综述、文献阅读效率等实质规范能力低的现状和原因,提供正确样本与操作理念让学生亲身实践。

三、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不同的认知风格会导致不同语言学习效果,进而产生学术规范能力差异。英语专业研究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主渠道是大量外文语料研究,其中学术规范能力表现在对外语文字(包括语言学与文学)的分析过程,分析成果最终体现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因此认知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对学术规范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启示。

(一)学习者内部因素

1.把握认知,促进学习。通过测试,场依存型、整体型和冲动型学习者在外文语料的研读、学术论文的创作过程中较快,但是研究深度不够。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往往表现积极、反应迅速、主动响应,更善于完成感性或印象式写作(如文献综述、作品赏析、文学人物评价等),更能胜任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要求较强的研究课题(如访谈类、团队协作、具体教学研究等)。相较而言,场独立型、分析型、反思型学习者在阅读、研究外文语料以及构思学术论文过程中进展不快,反应速度也不突出,对文献的分析和文章的构思更为透彻全面。他们在集体讨论过程中并不抢眼,但是逻辑性强、客观、有条理,更精通抽象的逻辑推理和深度思考(如语法解析、句法解答、理论讲解、知识基础等)。不可置否,个体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用“各有千秋”来概括最为恰当。学术规范能力的提升需要认知风格的促进,所以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培养,必须认清学习者自身的认知风格,把握特点,取长补短,制定适合的学习策略,从而增强学术科研能力,否则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5]。

2.扬长避短,调整方法。对于任何专业研究生而言,学习过程中均应依照专业要求的研究目标、科研类型等进行适当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认知风格的主观能动性。2001年施良方研究得出,多数个体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介于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之间,差别并不十分明显[6]。2002年英国语言学教授Brown在调查中提到认知风格的不固定性,认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对于个体学习者而言,是一个变化的维度。概言之,不同学习条件下,学习者应扬长避短,对自身的认知风格进行适当调整[7]。例如,个体学习者进行文献综述时,采用整体型认知风格;会议交流时,采用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研究学术问题时,采用分析型风格。由此,研究生不仅要认识到不同认知风格的差别,把握特点,而且要针对不同特点进行调整,这得力于其自身的调控。

3.尊重学术,端正态度。无论个体学习者属于何种认知风格,都必须尊重学术规范。研究生的重心落在“研究”上,它是一个由表及里、从认识事物到认清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实性十分重要,要求研究生学会独立积累、思考与研究。然而,独立并非抛开一切,前人的优秀成果值得汲取营养,但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吸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学术风气建设十分重视,对学术规范能力的讨论与研究也非常全面。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被誉为“学术宪章”),从有理可依的角度用规范的形式确立了统一的学术规范标准。此后,多数高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学术规范》或《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以端正研究生学术态度。对于研究生而言,除以学术规范标准作为保障,学术规范能力的培养更要依靠理解与自觉,加强知识内化。概括来讲,从本科培养到研究生教育是由点及面之问题,对于本科生,教师力求使所授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一目了然。研究生则不同,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内化的工作要靠研究生自身完成。如何把零碎的点连成面是研究的一项基本要求。研究生对所学知识切忌只顾表面、不求甚解、隔靴搔痒,这本身也是对学术尊重的态度。

(二)外部因素

1.教师指导,因材施教。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解,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以确保因材施教,提高其学术规范能力。美国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专家Carrel曾在1993年指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关键是课程设计要与个体学习者相适应、相促进。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对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产生作用。王立非曾在1998年对大量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后指出,从生理角度讲,儿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理及认知机制也在不断成熟,其场独立认知风格表现日趋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场独立特性不如男性表现突出。对此,教师要夯实理论基础,明确教学框架,运用多种途径(如调查问卷、跟踪调查、认知测试等)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例如,给场独立型学习者提供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时间、空间;对场依存型学习者给予足够信心与支持,用心规划、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正如Brown所言:“教师的职责在于明确学习者自身的认知风格差异,从而予以灵活变通。”[7]

2.优化课程,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在研究培养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的方法创新上,首先要清楚作用于其学术规范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术环境、评估方式等。目前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导师监督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和建设,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规范性的提高。课程设置方面,引入学术规范课程模式化概念,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的实践环节。学术规范训练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首先应从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入手,分析该认知风格在学术规范能力方面的优劣势。然后提供正确样本,告知理念与操作要点。最后让学生尝试实践,直到正确为止。教材方面,目前学术规范建设可操作的实践手册少,面向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规范训练手册更是鲜见。所以,编纂一部专科性、操作性强、独到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手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方面,从样本开始,加强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从校本经验出发,将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的硕士论文制成经典案例。显然,这种案例教学途径更切实际,更具说服力。评估方式方面,应建立理论与实物考试体系。理论考试应制定一套“学术规范问答”,要求回答训练手册中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提出的理念。实物考试要求根据英语论文要点写出相应要件的作品。导师监督方面,应开设“学术研究规范训练课程”,由导师分别承担监督责任,跟踪管理,进一步巩固学生学术研究规范习惯的养成。

3.制定学术规范训练体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但是,如果不遵守学术规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研究,学术道德也就无从体现。科学合理的学术规范体系是学术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对于英语专业研究生而言,行之有效的一套学术规范训练体系是提高其学术规范能力的关键所在。学术规范训练体系的建立,首先就上文提到的形式规范和实质规范训练每一环节,编写训练内容及方案,确立各项内容考核指标,制定时间表。利用大约一学期的时间,按照该体系对学生进行训练,然后进行全面指标体系考核。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规范训练体系并进行强化实践训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

四、结论

本文依据以往对认知风格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另一角度的整合定义及分类,从新视角出发,研究认知风格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规范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方法,提出相应培养途径。通过对5所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测试、文献阅读规范测试和学术论文规范测试的辩证相关性研究,可知影响认知风格的可变因素较多,其中多为难以界定的情感因素,所以将其作为一种参考需要灵活调整,而并非一成不变。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整体型和分析型、冲动型和反思型这六种认知类型具有代表性,在学习者中比较常见,以此入手相对来说具有共性。每种认知风格都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显示在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身上,把握好不同特点,调整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者培养自身学术规范能力事半功倍。但是,培养学术规范能力不能只依赖改变认知风格,这只是其中一方面,还应从主客观入手,在师资建设、体制改革和审查力度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从实用实效的角度,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术规范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建立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

[1]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康淑敏.学习风格与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 2003(3)

[3]王雪梅.认知风格与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09(1).

[4]钱茂伟.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 (9).

[5]王雪梅.自主学习理论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J].外语界,2008(3).

[6]施方良.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G643

A

1672-3805(2014)03-0096-05

2014-01-19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GXM_JLJ_2012017)

李莉(1972-),女,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