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协议”与中国角色

2014-01-21 08:46何亚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多哈巴厘岛世贸组织

何亚非

201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久旱逢雨,迎来历史性突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贸易部长们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作为“早期收获”的“巴厘岛一揽子”协议,包括农业、贸易便利化和发展领域的10个文件。

协议的主要内容有:1.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协议决定尽快成立筹备委员会,就协议文本进行法律审查,确保相关条款在2015年7月31日前正式生效,各方同意建立“单一窗口”简化清关手续。2.在农业方面,协议同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系列与农业相关的服务,并有条件同意发展中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进行粮食储备。3.在棉花贸易方面,协议同意进一步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并帮助他们提高棉花产量。4.在发展议题方面,协议同意对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商品实行免税和免配额制;进一步简化最不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认定程序;允许最不发达国家的服务优先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同意建立监督机制,对最不发达国家享受的优先待遇进行监督。

这份来之不易的协议对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和促进世界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二战后形成的协调全球贸易秩序的主要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多哈回合谈判长期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甚至被称为是“昏迷中的病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持续严重对立。

2001年11月,世贸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被称为“多哈回合谈判”。这一回合的宗旨是促进世贸组织成员削减贸易壁垒,创建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关注发展中成员,尤其是最不发达成员的利益,因此也被称之为“发展回合”。谈判启动12年来,一波三折,历经艰难。由于参与者不断增多,利益诉求千差万别,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使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谈判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多次陷入僵局,一直无法取得进展。面对多哈回合久拖不决的尴尬局面,在2011年第八届部长会议上,世贸组织成员决定,推动具有普遍共识的议题先行达成协议,也就是所谓的“早期收获”一揽子协议。

发达国家为保持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主导权,以世贸组织多哈回合长期谈判无果为借口,声称中国等国家“搭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便车”,开始放弃多边主义框架,试图另起炉灶,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通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等区域性贸易和投资安排谈判,有选择地推动贸易自由化,排挤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巴厘岛“早期收获”谈判成功鼓舞了全球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力量,对发达国家走“另起炉灶”的歪门邪道也是个有力牵制。

建立在12年艰苦谈判共识之上的多哈回合早期收获计划,虽然还不尽人意,但它反映了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早期收获”协议的达成,初步结束了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在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停滞不前的局面,增加了人们对世贸组织的信心,也为最终完成多哈回合谈判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下一步要做的是,世贸组织成员就如何完成多哈回合谈判制定路线图和建立相应的目标。

中国一贯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哈会合谈判,为达成协议做出了许多贡献。中国自己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深切体会到维护一个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性。中国一直并且不断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无私援助。在2008年,中国就已经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目前已经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并承诺到2015年给予97%的产品免关税待遇。

与此同时,中国还向最不发达国家援建了近千个各类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和交通等诸多领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还对最不发达国家减免债务,减轻负担,促进受援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将继续增加,对全球贸易也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多哈巴厘岛世贸组织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印尼·巴厘岛
印尼·巴厘岛
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提交《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
鹰击长空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游客没了
阿泽维多:世贸组织感谢中国为多边贸易谈判所做努力
世贸组织通过贸易便利化协议议定书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