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家的雪

2014-01-22 02:11孙道荣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雪乡雪落懒人

孙道荣

在中国雪乡,几乎每一片雪,都是一道风景。雪乡的雪,厚积在一起,或状如巨大的蘑菇,或貌似憨厚的海龟,或形犹奔竞的骏马,或静若安卧的白兔……喜欢拍照的你,随便往哪一站,身后的皑皑白雪都会衬给你一个惊艳的背景。

不过,导游一定会告诉你,如果想拍到最迷人的雪景,你必得去“懒人”家的小木屋。“懒人”家的木屋顶上,有最厚实的积雪,最厚的时候,能有一米多高;“懒人”家的后院,有最纯净的雪地,如镜的雪地上,每一粒雪都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懒人”家的屋檐,厚厚的雪挂,一直拖到地面,成了最丰韵的雪尾巴;“懒人”家的木栅栏上,积雪凝聚成厚实的蘑菇、富态的白菜、丰腴的伞屋……走进“懒人”家被层层积雪拥围着的小木屋,犹如走进一个圣洁的童话世界。

一批批游客,被白雪牵引着,走向“懒人”家。

我也是循着雪的足迹,走进了“懒人”家的小木屋。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懒人”家的雪,比我们在雪乡别的人家看到的雪,更厚实,更洁净,更天然,更完美。

一个问题萦绕着我:同样在雪乡,难道雪更青睐“懒人”家吗?

导游笑了,当然不是,老天不会为“懒人”家多飘落一片雪。那么,为什么“懒人”家的雪,要比别处显得更厚实而干净呢?导游说,这也正是“懒人”的由来。

导游给我们讲了“懒人”家小木屋的故事。

雪乡几乎在一夜之间出名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蜂拥而至的游客,为偏僻闭塞的雪乡带来了滚滚财富。寂静的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全村一百多户家庭,几乎家家垒起了新炕,打扫干净门前的雪,办起了家庭旅馆,招揽游客。游客们住在村民家中,睡农家炕,吃东北小菜,堆雪人,打雪仗,其乐融融。有的村民,还推出一些特色游玩项目,诸如马拉雪地车、狗拉雪橇、雪地摩托、滑雪圈,等等等等。总之,村民们从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很多人家奔向致富的大道。

只有“懒人”家,毫无动静。“懒人”既没有多垒一个炕,以招揽游客,也没有去开办任何一个游玩项目,挣点外快。在大家竞相揽客生财的时候,“懒人”却双手拢在袖子里,安静地旁观着大家忙碌奔競的身影,甚至连家门口的落雪,都懒得清扫。不但不扫,“懒人”对落在他们家的雪,都视若珍宝,倍加珍惜,不容许任何人动哪怕一粒雪。于是,从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落在“懒人”的院子里开始,它们就再也没有移动过一步,一场雪,又一场雪,积起一层,又积起一层。层层叠叠厚厚实实的积雪,最终像一个朴素的白套,将“懒人”家的小木屋,“懒人”家的后院,“懒人”家的木栅栏包裹、堆积、成形。终于有一天,一个爱好摄影的人,循着白雪的踪迹,找到了“懒人”家的小木屋,如此圣洁、如此安静、如此完美,若处子一样的白雪,将他彻底震撼。“懒人”家的小木屋,成了热闹的雪乡唯一一个被完整保存的雪地院落,成为绝景。游客纷至沓来。这时候,人们才恍然明白,“懒人”实则不懒,他只是智慧地与雪融为一体。

“懒人”姓阎,在“懒人”家的院子里,我没能见到他,听说这几天,他又独自一个人跑进林海雪原里去了。他想看看,雪落在一个完全没有人迹的地方,会形成怎样的景致。也许,明年去雪乡的人,能在他家的院子里,欣赏到另一幅自然飘落天然形成的雪景。

走出“懒人”家的小木屋,到处是热闹的游客、疾驶的雪地摩托、喔喔叫的拉雪橇的狗们,听到的是叫卖土特产的高音喇叭声,闻到的是空气中弥漫的马粪的味道。盛名之下的中国雪乡,据说每年要接待几十万游客。热闹的雪乡,正在一点点失去它固有的安静和冷艳的韵味,“懒人”家小木屋顶上的雪,安静而无奈地注视着这一切。

(选自《在麦尖上跳舞》,大众文艺出版社)

1. 通读全文,“懒人”家的雪和雪乡别的人家的雪有什么不同?

2. 文章第一段描写雪乡的雪起到了什么作用?

3. “懒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 从记叙手法上来看,第七至九段运用了 ,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懒人家小木屋顶上的雪,安静而无奈地注视着这一切”?

猜你喜欢
雪乡雪落懒人
雪落大地全收藏
《雪乡》
雪落下来
“懒人”如何消费
腊梅
雪乡如何去掉“宰客”恶名
“冰雪奇缘”
一键定制 秋冬彩妆懒人包
懒人美味
有一种雪,叫只有去过雪乡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