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浅析

2014-01-24 10:26石学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颊车三叉神经痛醒脑

郭 爽,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石学敏院士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著述颇多,笔者有幸师从石老,参师相诊,受益匪浅,今就导师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论思想和具体操作略陈所见。

1 疾病介绍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的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属于中医学“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等范畴。本病起初发作间隔时间较长,而后逐渐缩短,疼痛程度也逐次加重,属临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愈者少,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2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外感风邪、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使气血瘀滞[1]。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从而产生“面痛”。其中,三叉神经眼支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症;上、下颌支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症。

3 治疗方法

每次先施醒脑开窍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手法1 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5寸,施提插补法,使双下肢抽动3次为度。然后再施常规针刺法,取穴:远端取穴(双侧)合谷、三间、内庭;局部取穴(患侧)第一支痛取攒竹、阳白、鱼腰;第二支痛取四白、迎香、颧髎、下关;第三支痛取夹承浆、颊车、翳风。操作:攒竹、阳白、鱼腰、四白、迎香、夹承浆、颊车浅刺 0.3 ~0.5 寸,行雀啄刺;颧髎、下关直刺1~1.5寸,合谷直刺1寸,三间、内庭直刺0.5寸,施提插泻法。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选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轻微跳动而能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针刺先取远端穴,局部穴位急性发作期宜轻刺。可配合刺络拔罐法,选颊车、地仓、颧髎、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罐,出血量约3~5 ml,留罐3~5 min,至瘀血流尽之后起罐,隔日1次。同时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8岁,2012年5月24日就诊。3年前冬季突发右侧面颊疼痛,服用卡马西平0.1 g,维生素B620 mg,口服,3次/日,治疗3个月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此后稍有劳累或感受风寒或饮食不当则疼痛发作。近期因工作不顺、压力较大、情绪紧张、时常饮酒,诱发右侧面颊阵发性疼痛,每日发作3~5次,每次持续数秒,剧痛难忍。常因洗脸、漱口、刷牙等诱发疼痛,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患者此次就诊时精神萎靡不振,表情痛苦,查其疼痛部位,为右侧三叉神经之Ⅱ、Ⅲ支的混合性疼痛,右侧颧骨下有扳机点,稍有轻触即疼痛剧烈。舌暗红苔黄,脉沉弦。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治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四白、颧髎、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合谷、内庭。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予中药汤剂1付/日,组成如下:全虫6 g,蜈蚣2条,白芷、僵蚕各15 g,白附子9 g,羌活、防风、天麻各10 g,钩藤20 g,川芎10 g,何首乌20 g,当归、生石决各15 g,毛冬青 10 g,细辛 2 g,白蒺藜 10 g,白芍、龙胆草各12 g,柴胡10 g,生地15 g。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偶有轻微、短暂性的疼痛,休息2天,继续第2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5 体会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石老创立的醒脑开窍法,独具匠心地提出调神导气以止痛,《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疼痛虽因气血运行涩滞、脉络闭阻不通而致,但其气血的运行赖乎心神的调节。心主血脉,神能导气,气畅脉通,百病不生;反之,心失主血之功能,神不能导气畅行,则会发生病痛。因此治疗当先调神,令气易行,以意通经,使气机条达,血脉调和,通则不痛。选取水沟、内关,重在调神,以神导气,使气行痛止[2]。常规针刺面部穴位为局部选穴,可疏通面部经络,外关、合谷、内庭为远端循经选穴,以通经活络为主。临床观察证明,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在一般取穴针刺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人中、内关、三阴交,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3]。针刺配合电针疗法能够增强针感,延长时效,可直接刺激传导痛觉的神经,使这类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发生阻滞,又可使脊髓背角细胞对损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从而更好地起到止痛、缓解肌肉血管痉挛的作用[4]。针刺与电针结合,能疏通经络,起到镇痛、止痉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中医认为:“瘀则生痛,痛则不通”。《血证论·男女异同论》云:“瘀血不行则新血断而无生……盖瘀血去则新血生,新血生则瘀血自去。”刺络拔罐可以祛腐生新、活血化瘀,故局部取阿是穴、扳机点刺络放血配合拔罐,即所谓“宛陈则除之”,使面部经络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此外,针刺治疗时应注意局部穴宜轻刺而久留针,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尤其在发作时,宜用远端穴位行强刺激手法。治疗期间应注意起居饮食有常,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以上是跟师随诊所得,导师学术博大精深,很难阐述详尽,难免有所疏漏,不足之处还请同门同道指正。

[1]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5-206

[2]张智龙.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J].中国针灸,2005,25(12):868-869

[3]李天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4):372 -373

[4]何广新,曲延华.疼痛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19

猜你喜欢
颊车三叉神经痛醒脑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小穴位 大健康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