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4-01-24 09:18张伟国徐乐蔚倪焱
浙江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发展

张伟国 徐乐蔚 倪焱

低碳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张伟国 徐乐蔚 倪焱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是利用新能源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达到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对浙江旅游业特别是近30年发展历程作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认为浙江已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浙江模式”,其基本内涵为“一好二强三高”:“一好”指协调性好、“二强”指内生性强和创新性强、“三高”指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

发展模式比较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有很多,关键是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旅游地的基础不同、政策导向不同,便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出发点主要有产业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竞争优势理论等。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的模式有“旅游产业系统演变的理论模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旅游产业集群模式”等。旅游产业系统演变的理论模型应用产业系统演化理论和协同动力机制理论构建,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7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和功能融合等三种方式,实现产业的无界化。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包括城市型、景区型、社区型等三种类型,充分利用地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激发创新能力,增强集群竞争力,驱动旅游产业集群的协同演化。

从环境生态学角度出发的模式有“循环经济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国家公园体系发展模式”等。在贵池霄坑村旅游循环经济与低碳旅游模式中,以低碳旅游理念为指导,利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旅游交通和设施,并通过沼气技术实现旅游经济的循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中,由社区参与、社区收益、社区培训、社区组织等内容组成。国家公园体系发展模式是基于非盈利性的发展思路,环境利益重于经济利益,政府大力支持,国民积极参与。

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认为它是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经验的综合体现,包括政府调控、企业发展、产业运行等模式。该模式的形成基础是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和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形成机制是建立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上,考虑政府、企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机会等因素。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研究,张谷(2010)认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一般是指在特定的时期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包括旅游产业发育和演进两层内容。旅游产业的发育是指旅游产业的形成方式,即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以何种方式形成和发展;旅游产业的演进则是指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应以什么样的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向高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转向融合发展模式

从低碳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浙江旅游业发展应首先考虑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的最小化,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浙江低碳旅游发展应走“政府引导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一)模式的内涵

“政府引导”主要是通过旅游政策或规划来引导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将碳减排技术运用到旅游产业中,形成低碳旅游交通、低碳旅游建筑、低碳旅游产品等。“政府引导”还体现在对游客旅游过程中低碳化消费方式的引导。

“产业融合”是产业演化的高级表现形式,本质是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是旅游行业与相关产业的优势互补,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低碳的旅游交通工具、旅游产品和旅游模式,以达到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目的(见图1)。

(二)政府引导

在浙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搭建管理机构;成长阶段,培育市场主体;提升阶段,营造发展环境。目前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背景下,政府应从引导发展、科学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扶持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图1 政府引导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图

引导发展。浙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健康发展的文件,如2007年出台《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区建设、经营与服务、制度与管理、生态教育、社区共享等七个方面,对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在低碳旅游建设的背景下,浙江省应出台《低碳旅游区建设与运营规范》的地方标准,对于达到一定标准的旅游景区可评定为“低碳旅游示范区”,而对于达到一定标准的旅游酒店可评定为“低碳旅游示范酒店”。低碳旅游示范区的评定细则可从“旅游交通、旅游建筑、废弃物处理、低碳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量化的评分体系;低碳旅游示范酒店的评定细则可从“建筑材料、能源消耗、一次性用品消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入手,构建量化的评分体系。对于已评定的“低碳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示范酒店”,相关政府部门可给予税收优惠、扶持资金等予以鼓励和发展。同时通过第三方机构、游客和旅游主管部门对低碳旅游示范区和酒店进行考核,评定“低碳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示范酒店”给予奖励。政府在引导低碳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向民众宣传低碳旅游的重要性,编印低碳旅游指南手册,向民众倡导的低碳旅游方式主要有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不乱扔垃圾、少浪费、少开车、多走路、多骑车、自带洗漱用品等。

科学规划。在低碳旅游建设的背景下,科学规划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前面所提到的几个方面,而是从旅游景区(景点)、酒店、道路、设施的建设规划开始,坚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使用低碳建筑材料、采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收集雨水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目前浙江省旅游局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特色,正在打造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湖州市为省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市、桐庐县富春江(芦茨)区块开展省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试点。

公共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旅游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调整能源供应结构。目前,浙江省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占到95%以上。根据浙江省可再生资源发展战略目标,到2015年可再生资源开发量占到全省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在6%以上,2030年达到8%以上。2010年杭州西溪湿地已推出低碳旅游路线,用“漕舫船”取代“旅游大巴”,经测算,30公里的行程,45座旅游大巴共排放27kg的二氧化碳,而漕舫船的碳排放量不到13kg。

(三)产业融合

在低碳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企业是主体。如何才能让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获益,除了前面提到的政府扶持,更可持续的途径是产业融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技术融合。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产业。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特色旅游产品,而新能源的创新是其他行业的核心技术,因此低碳旅游发展需要技术融合,如何利用低碳技术来发展旅游成为关键,如低碳的旅游交通需要应用新能源技术、低碳的旅游建筑需要应用低碳建筑材料。

资源融合。资源融合主要是指旅游产业通过与低碳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低碳概念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边界。低碳的绿色建筑、新能源基地、循环经济、农业基地等都能成为旅游资源。例如,括苍山的大型风电场拥有35座风力发电机,是世界相对海拔最高的风电场,旋转的风机与绚丽的自然风景交相辉映,已成为括苍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功能融合。功能融合主要指产品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有意识地融入旅游功能,增加效益。其实,功能融合是建立在资源融合的基础上,只有当资源能为旅游所开发,功能方可融合。例如,现已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千岛湖”,在开发之初的主要功能是水力发电。

浙江旅游发展到目前阶段,需要从旅游资源开发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旅游效益增加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型。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就是降低碳排放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低碳旅游的发展道路,初期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将旅游企业和相关产业引导至低碳旅游之路;中期需要产业融合,通过市场的力量,让企业自愿地发展低碳旅游;最终,游客成为低碳旅游发展的践行者。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市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