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志教授应用豁痰开窍法治疗鼾症经验

2014-01-25 08: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瘀斑鼾症舌下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安徽 合肥 230031

张念志教授应用豁痰开窍法治疗鼾症经验

胡蝶1张念志2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安徽 合肥 23003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属于中医鼾症范畴,张念志教授运用中医药在治疗鼾症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鼾症多为先天禀赋异常,后天饮食起居失调所致,痰湿阻滞、脑窍失养是鼾症的病机关键,立豁痰开窍法,拟鼾症方,临床收效甚佳。

鼾症;豁痰开窍法;经验传承;张念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在每晚7h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1],多属于中医学之“鼾症”的范畴。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鼾声响亮、奇特、时断时续,常有呼吸间歇、夜间憋醒)、白天嗜睡、疲劳、记忆力下降、夜尿增多等症状,日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具体分为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以阻塞性多见。目前认为,此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解剖结构、遗传、肥胖、年龄、性别、喝酒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

张念志教授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在治疗鼾症方面,潜心用药,独具匠心。余有幸拜师学习,受益良多,遂整理经验如下。

1 病因病机

《伤寒论》:“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伤寒论纲目·鼻燥口舌燥咽燥》:“鼻息鼾睡者,风湿也!”《诸病源候论》:“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诊家正眼·死候》:“吐沫面赤,面青黑,唇青,人中满,……声如鼾睡,脉浮无根,…… (以上肝绝,八日死。)”《伤寒广要》:”有大汗大下之后,邪气已退,正气已复,身凉脉微,鼾息酣睡,此吉兆也。”由此可见,在中医学中,鼾症由来已久。鼾症的病因病机不一,或风温、风湿等六淫所致;或表现为气血不调等。且还可闻鼾声预见病情的转归。

吾师认为,鼾症多为先天禀赋异常,后天饮食起居失调所致,发生于形体肥胖的痰湿患者。其病机特点多为痰湿阻滞,渐气血不畅,痰瘀互结,致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故可见白日嗜睡、疲倦、乏力,日久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痰湿为阴邪,入夜则阴气更胜,痰阻气道,肺失宣畅,则可出现打鼾、鼾声如雷,晨起头晕头痛等症状[4]。

2 诊疗特色

吾师根据鼾症的病因病机特点,结合临床经验,立豁痰开窍法,并自拟鼾症方(黄连10g,竹茹10g,法半夏10g,黄芩10g,杏仁10g,桔梗10g,芦根10g,淡竹叶10g,冬瓜子10g,薏苡仁20g,茯苓20g,炙甘草6g),临床收效甚佳。方中瓜蒌仁、竹茹清热化痰;黄芩、黄连清热降火;法半夏燥湿降气化痰;桔梗、杏仁一升一降,恢复气机升降,所谓“治痰当须降其火,治火者必先顺其气”;芦根、淡竹叶清热利湿;薏苡仁、茯苓既利湿又健脾,“脾为生痰之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气顺火清痰自抽,神窍可得清明。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54岁,夜间睡眠打鼾10余年,2013年3月10日初次就诊。患者诉夜间打鼾,鼾声如雷,时作时止,伴呼吸暂停,时有憋醒,白天嗜睡,工作效率低,头晕头痛,喉中时有白痰,神疲乏力,纳差,二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舌下瘀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180/120mmHg。耳鼻喉科检查,鼻中隔稍偏曲,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多导睡眠监测(PSG)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8次/时,以阻塞型为主,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2)82%,平均SaO284%,体重指数(BMI)33。西医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诊断:鼾症,痰热蒙窍证。治法:清热豁痰,兼以活血。处方:鼾症方,加天麻12g、丹参10g、桃仁10g,10付,每日1剂,早晚温服,并嘱以减肥、加强锻炼。复诊时,诸症减轻,舌稍红,苔薄黄腻,舌下瘀斑减轻。患者痰热之象减轻,去桃仁,加太子参10g、白术10g健脾化湿,再付14剂。三诊时,夜间打鼾、头晕明显减轻,神疲乏力明显改善,纳食较前稍增加,舌淡,苔薄腻,脉弦,舌下瘀斑较少。患者痰热之象大减,中气较前恢复,上方去黄芩、黄连,天麻减为6g,加炒谷芽20g,炒麦芽20g健脾消食,20剂。四诊时,患者诉夜间打鼾减轻,仍时有呓语,纳可,舌淡,苔薄,脉滑,舌下瘀斑大减。上方去丹参,加三七粉3g,炒谷芽、炒麦芽各减10g,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活血安神。再服1个月后,夜间鼾偶作,且鼾声低弱,头晕、呼吸暂停消失,白日无嗜睡、乏力等症状。复查PSG示:AHI为4次/时,夜间最低SaO294%,平均SaO2为96%,BMI为28。治疗效果满意,嘱其畅情志,调饮食和起居。

[1]刘恒,阙丹,孙彬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及治疗[J].中华肺部杂志(电子版),2011,4(1):60-62.

[2]史玉凤,刘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11):866-870.

[3]冯丹,刘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J].数理医药杂志,2012,25(5):607-609.

[4]张元兵,洪广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医药治疗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5):53-56.

胡蝶(1989-),2012级硕士研究生。

张念志,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zhangnianzhi6809@sohu.com

R249

A

1007-8517(2014)09-0135-01

2014.03.19)

猜你喜欢
瘀斑鼾症舌下
运动疗法对鼾症人群认知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冠心病与鼾症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