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治疗暖冒拉50例临床体会

2014-01-25 14: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景洪养心疗效

1.云南省景洪市允景洪卫生院,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傣医药治疗暖冒拉50例临床体会

张琼芝1刀会仙2

1.云南省景洪市允景洪卫生院,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目的探讨傣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体会;方法应用傣医药内服治疗50例失眠患者;结果经治疗,治愈20例,好转23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6%。结论傣医药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傣医药治疗;失眠;体会

暖冒拉(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内体四塔、五蕴功能失调,塔菲(火)偏盛,塔喃(水)不足,风、火上扰心神,或水血不足,不能滋养机体而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伴头昏头晕,精神不振,或五心烦热,头目昏眩等。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在病因、症候、转归颇为相似。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及某些精神病等,凡有失眠表现者,均可参考辨治。傣医认为本病是因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塔菲(火)偏盛,塔喃(水)不足,不能制火,风、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或平素体弱或久病大病后更加损伤水塔,水血不足,不能养心而致。傣医将本病之分为暖冒拉菲拢想(风火偏盛型失眠)和暖冒拉塔喃软(水血不足型失眠)两类。其病位在上盘,应以先解后治,先服解药,再按上病上治的原则,分别治以除风清火,清心安神和清火补水,补血养心[1]。笔者近2年来,应用傣医药治疗暖冒拉(失眠)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谈谈临床治疗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月3月门诊患者50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1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个月,平均病程1年零2个月。患者均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不寐[2]和《傣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

1.2.1 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1.2.2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1.2.3 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法

暖冒拉(失眠)的治疗为分清法和补法,清其过盛,以清火解毒,清心安神;补其不足,以补水清火,养血宁心。在安神定志的基础上,配合调节五蕴,疏导情志等精神治疗。

2.1 暖冒拉菲拢想(风火偏盛型失眠):其特点为头目昏眩,心慌心悸,心烦易怒,失眠不寐,口干苦,喜冷饮,小便短赤,小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而干燥,脉行快有力。治疗以邓嘿罕(定心藤)、文尚海(百样解)、吻母(苦藤)、咪火哇(山大黄)、先勒龙(十大功劳)、波波罕(山乌龟),芽拉孟(草决明根)随症加减应用,水煎服。

2.2 暖冒拉塔喃软(水血不足型失眠):其特点为眠多梦,心慌心悸,面色苍白,神差,周身酸软乏力,气短胸闷,淡白舌,薄白苔,脉弱而无力(血不足);或见心慌心悸,心烦不安,头目昏眩,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脉行细弱而快。治疗以邓嘿罕(定心藤)、波波罕(山乌龟)、芽拉孟(草决明根)、盖嘿(五味子)、楠该(石斛)、嘿亮浪(鸡血藤)。水煎服。

3 临床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2]和《傣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治愈20例,好转23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6%。

4 病例举例

患者,女性,37岁,因平素喜食辛香燥热之品,加之1年前与爱人离婚后出现心烦不寐,多梦继而彻夜不眠,易怒,伴头目昏眩,心慌心悸,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小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而干燥,脉行快有力。治以调节五蕴,除风清火,清心安神。药用邓嘿罕(定心藤)、文尚海(百样解)、吻母(苦藤)、咪火哇(山大黄)、先勒龙(十大功劳)、波波罕(山乌龟),芽拉孟(草决明根)、芽婻嫩(荷包山桂花)。水煎服,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嘱患者调节五蕴,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继续服药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病情平稳。

患者,女性,60岁,患者平素四塔功能不足,体弱多病,5年来患者出现失眠多梦,伴健忘,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周身酸软乏力,气短胸闷,淡白舌,薄白苔,脉弱而无力。治以清火补水,补血养心。药用邓嘿罕(定心藤)、波波罕(山乌龟)、芽拉孟(草决明根)、盖嘿(五味子)、楠该(石斛)、嘿亮浪(鸡血藤)、芽婻嫩(荷包山桂花)、么滚(人字树)。水煎服,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后随症加减巩固治疗1月余,随访至今,虽偶有失眠,但基本症状缓解。

5 休会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家庭矛盾频发,思虑过度,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弱多病等都是造成失眠的发病原因。长期快节奏、高压力状态下,易导致人体四塔、五蕴功能失调,加之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内外相合致塔菲(火)偏盛,塔喃(水)不足,不能制火,风、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或平素体弱、久病大病后更加损伤塔喃(水塔),水血不足,不能养心定志。风火偏盛型失眠者,治当以除风清火,清心安神;水血不足型失眠者,治当以清火补水,补血养心。在日常生活中因心神病变所致的失眠,应注意加调节五蕴,疏导情志,排解忧思、焦虑,喜怒有节,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睡眠环境宜安静,睡前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过度刺激;作息有序,适当的进行户外休息活动,有助于提高治疗失眠的疗效。

[1]郑进,林艳芳.傣医临床学[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114.

[2]林艳芳.傣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9:2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8.

R29

A

1007-8517(2014)16-0011-01

2014.06.06)

猜你喜欢
景洪养心疗效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一带一路交通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云南景洪段恢复通航
落花摇情满江树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