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食用菌栽培存在的问题和市场前景1)

2014-01-26 19:39张娣向殿军孙平平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1期
关键词:菇农反季节废料

张娣,向殿军,孙平平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食用菌是一种含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具免疫作用的多糖食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誉为健康食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销路好,价格高于其他蔬菜,因而极有推广栽培前途[1]。

由于食用菌的营养及保健日趋受到重视,使食用菌产品大受市场青睐。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已由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在鲜菇、干菇以及盐渍菇等产品共同面对市场时,鲜品更被消费者所接受,也是食用菌反季节栽培的主要原因。

反季节栽培,是指在不能正常生长的季节里进行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上,主要就是时间差的问题,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通过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相近的生产效果,如金针菇夏季栽培[2]、平菇冬季栽培[3]等。低温型品种香菇,在11~2月份出菇,但采用设施自动控制栽培,则可在夏季生产[4];草菇一般在6~8月出菇,通过调控使其在其它季节上市[5],根据“供不应求”的市场规律,效益有所提高。

目前国内市场均有反季节食用菌上市,但品种匮乏,质量档次稍差。许多菇农均有反季节生产的意识,但受限于技术条件而未能实施。反季栽培食用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效益,越来越多的人着手反季生产,反季节产品却因生产的面广量大而成为常规产品。因此,分析食用菌市场前景,应因地制宜的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反季栽培食用菌经济效益好,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反季食用菌栽培存在的问题

1.1 反季节生产的盲目性

食用菌的反季生产还都是菇农自发的,具有严重的主观臆断性和盲目性。菇农一般是没有经过市场分析,经常是违背了市场规律而进行的生产。

1.2 蔬菜大棚的改建没有规模

反季节,蔬菜大棚闲置比较多,如何改造实现反季栽培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将是菇农的一件大事。目前都是一家一户的进行改造,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个有组织的食用菌的专业合作社,受市场的变化波动比较大。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生产规模。

1.3 品种选择难

以平菇为例,平菇生产和季节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品种是丰产的关键。平菇不同种类对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有明显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3种。低温型:子实体分化要求温度8~18℃,高于23℃不分化;中温型: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最适20~24℃,高于28℃不分化;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30℃以上[3]。要选择适合季节栽培的品种。

原有的食用菌栽培方式,大多是单一品种栽培一个季节,经济效益欠佳。因此,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温型的优质高产菇类,科学组合成不同模式,周年栽培生产食用菌,实现鲜菇常年供应市场。

大多数农户的菌种都是在市场上购买的一级菌种,而菌种在市场上的菌种销售相对比较混乱。食用菌菌种生产没有一致的标准规范要求,农户购买完菌种后,发生菌种纠纷问题很难维权。而且反季生产刚刚是一个起步阶段,新制备的菌种反季购买也相对较难,大多都是放置时间比较长的菌种进行销售。如果保管不妥当,将会给菇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4 生产中所用原材料可持续性差

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尤其是木屑,可持续性不高。木腐型的食用菌种类还是以木屑为主,随着食用菌生产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材料短缺,不可持续性将突显,替代料的选择将成为食用菌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食用菌反季节生产的发展,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的目的。但同时,更加加剧了食用菌生产中原材料的不足问题。

1.5 反季食用菌栽培技术和方法处于初级阶段

反季食用菌栽培技术和方法处于初级经验摸索阶段,管理要点和主要注意事项还不明晰。有一部分反季栽培的报道和文献,但是各地的地域和实际情况不同,可借鉴的内容相对甚少。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各地的反季栽培的体系。

1.6 大多数地区技术支撑不足

农民看好了食用菌的反季栽培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都在努力的想做反季食用菌生产。但是由于反季栽培的盲目性,对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不足。农民的生产还是初级阶段。高效的循环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1.7 废料处理难

食用菌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废料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食用菌反季周年生产后,将会有更多的废料产生。目前,食用菌废料的处理方法有:利用废料作为再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加工成菌糠饲料;加工成菌糠废料,用作燃烧料。但都处于一个试探阶段,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废料处理势在必行。

2 反季食用菌栽培的市场前景

2.1 栽培地区广

目前采用反季节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有白灵菇、鸡腿菇等。我国反季节食用菌生产与珍稀食用菌生产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逐步向多品种周年化生产方向发展。反季节食用菌的栽培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华中等区域容易推广,主要是温度适宜,尤其适合海拔500~1000m的地区。

2.2 经济效益高

反季食用菌栽培,只要品种搭配好,每年(1个周期)可增加两次产品的收入。

2.3 人力资源整合

菇农有意识的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示范集中的基地和园区及菌包生产厂,开发市场链条,建立集约化的食用菌大市场,如:东宁绥阳雨润大市场。

2.4 菇棚循环利用效率高

大棚常年种植食用菌,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农户来说可提前一年把棚室的投入收回。

2.5 技术力量越来越雄厚

食用菌已初具生产规模,栽培、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并有一大批农户和经纪人熟练掌握了食用菌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技术。目前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700万t,每年夏、秋两季,气温较高,较多的食用菌品种在这个季节都难正常栽培,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因此,一些科技人员开始探索反季节栽培食用菌技术。

2.6 我国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全球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全世界凡有华人、日本人、韩国人的地方就有食用菌的消费市场。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七成以上。在我国种植业产值排名中,食用菌产业居第6位,已成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食用菌产品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2.7 国家重视,政府扶持

国家重视,各地区情况不同扶持手段和方式不同。但是各个地方政府都在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力争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创造各自的品牌,以此增加菇农的收入。

3 小结

发展反季节食用菌栽培前景广阔。在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食用菌反季栽培要想做好。第一,要改变经营理念,从产量和经营规模型向质量与效益型转变,切忌一哄而上,只有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发展规模,防止以规模求效益。第二,从干品向鲜品的生产与经营为主转变。第三,从干、鲜品粗加工原料型向精分类、精包装、商品型转化。新品种从一开始试种,在技术规程上就必须从严;在商品质量上必须适应国际标准;在包装上必须适应超市需要。

[1] 李蓁.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3(5):47-48.

[2] 王春燕,宗克昌,姜新华.北方温室袋栽金针菇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6(3):134-135.

[3] 杨慧.平菇冬季生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6):111-112.

[4] 王丽松.北方夏季香菇生产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0(05):25-28.

[5] 林兴生,林衍铨,余应瑞.草菇低温季节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5(5):35.

猜你喜欢
菇农反季节废料
菇农装袋忙
果园反季节抽水贮存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浅析冷冲压模具过桥废料结构优化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冲裁模大孔废料下滑问题的解决
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
工地废料变节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