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塞拉的大华人区
——马德里传统街区的中国化

2014-01-26 02:36MartaCatalan徐云涛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塞拉唐人街马德里

(文)Marta Catalan (译)徐云涛

(图)Belen Fernandez Nunez、Huiling Luo

编者按:我们知道语言一般是生活世界改变的征兆和后果。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西班牙新一代中国移民的生活和生产模式对西班牙社会造成的印象。这一印象改变了过去旧“唐人街”的概念,人们开始用“大华人区”来形容这些新移民,他们的到来也改变了当地的建筑和街景。

Chinese immigrant communities and their Chinatowns has been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modern world. Lately, however, the range of the Chinese diaspora has expanded and deepened. As a result,countries such as Spain which previously did not have a noticeable Chinese presence, now do. In this essay, Marta Catalan argues that traditional Chinatowns are no longer the de fi ning form of immigrant inhabitation of new areas. Instead, we now see a pattern of settlement that she calls Chinachunks –blocks and neighborhoods where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patterns mimic the existing city fabric with a new de fi nition. The Madrilenian area of Usera, with the largest Chinese community in Spain, is one of these districts.

中国移民社区和唐人街的历史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了。近来这一现象在诸多地区越来越引人注意,西班牙便是其中之一。不过现在的唐人街传统不再,虽然建筑样式依旧,它却有了个新称呼:大华人区(Chinachunks)。西班牙最大的华人社区,马德里尤塞拉就是这样的街区。

西班牙社会是如何看待中国移民社区?

虽然移民西班牙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是这支群体仍鲜为人知。中西两国关系可追溯至殖民地时期,然而直到20世纪,中国移民才开始定居西班牙。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移民社群呈倍增趋势,[1]在外籍移民中位居第八,成为移民西班牙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013年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共计181,128人[2]。支配着中国移民经济(如餐饮、服饰等)的主要行业在西班牙的各大城市形成独特的“中式风景”,它们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甚至消费习惯之中。[3]由于对这一社区缺乏了解,常常有些这样的论调流行于西班牙民众之间:“他们很少和外界交流,常常独享他们自己的天地”,“他们就宅在自己买的房子里”或者“他们可以自己搞定营业执照,所以他们都是自给自足的”。就西班牙的建筑输入而言,中国餐馆店门所展现的建筑范式可谓是其中的范例。形式独特的店门,恰是西班牙一道常见的 “中式风景线”。同质化的社区环境早已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大脑,甚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无不充斥着廉价而劣质的餐饮服务。与标志性的建筑一样,这也成了中国移民建筑中尤其具有象征性特色的元素。[4]

族群共存经济体的范型

虽然中国移民并不是西班牙数量最大的移民社群,但是却因其经济范型而尤其引人注目。中国移民常常能开发一些基于华人的行业,这也就避免了本地劳动市场的正面竞争。这些商业以服务行业居多(高达98%)。在欧洲其他地区人们开办最多的是餐饮业,随着欧洲其他城市的市场渐趋饱和以及西班牙对欧旅游业的发展,餐饮行业开始南下。所以大多移民首选入主餐饮行业,接下来才会考虑服装和小饰品等行业。在中国移民的商行中,主要有两大类别:一种是主要针对中国人的,另一种虽由中国人经营,但货品来自世界各地,并且是针对所有居民的。大多中国移民前往西班牙主要是为在中国国内的家人工作挣钱,他们几乎无心回国。移民社群前往西班牙意在入市经商、飞黄腾达。在中国移民的经商方式上,便能看出他们的目标所在,这一目标也是理解其商业空间布局的关键,同时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在当地现有商业圈内鹤立鸡群的。

大华人区,一种新型唐人街

在西班牙,中国移民聚居的地区,尤其是马德里的尤塞拉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唐人街。在弗莱明·克里斯汀森(Flemming Christiansen)看来,唐人街是中国移民最具象征性的地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这里的环境已经渐渐烙上了中国移民的特色。全球各地都有唐人街,而且大部分都是并未事先规划的。在欧洲有很多规模不大的唐人街,跟美国和东南亚不一样的是,后者的唐人街曾一度是贫民窟。[5]此外,欧洲的唐人街都有翻新过,并且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唐人街以商贸为主,但是学者们发现其实很难界定它。只有欧洲的唐人街才有互不相同的背景、功能和历史。不过在名称、风俗和装饰风格上,它们还是保持了传统唐人街所特有的元素。这些特有的元素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社会与政治关系。不过传统的唐人街在不断变化着。近年来中国移民潮正影响着这些城市的建设。哥伦比亚大学C-实验室(Columbia University C-lab)在其一期名为《城市中国》(Urban China)的期刊中将这一现象描述为“大华人区”(Chinachunks)。这一称呼与纽约市郊新出现的唐人街不谋而合,较之传统的唐人街,新出者更为密集,经济活动也更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城市布局并未对新出现的城区产生影响:这里没有城区中心也没有边缘,街道不分主次,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并无区域差异,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大区”(chunk)。马德里的尤塞拉区情况类似,从尼古拉·尤塞拉(Nicolas Usera)和多乐斯·巴朗科(Dolores Barranco)两条街道便可窥见一斑,在这里毫无传统唐人街的象征性建筑,而大华人区正悄然入驻这一区域。

为什么是尤塞拉?

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尤塞拉入住的大多是西班牙其他地区的移动人口。在过去十年,则成了大多中国人的移居点。这一地区现在的人均收入远比马德里的平均水平要低很多,据统计2009年为18.75欧元(在马德里21个区域中排名20)。据经济观察局称,这一地区并不富裕,而且其劳动市场也低于马德里平均水平,并伴随着较高的失业率。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及工业制造领域。该区域房租也较低,套间面积多为60-90平米的小房间。欧洲部分地区的唐人街还伴随有娱乐产业,以及为了低廉房租而汇集于此的餐馆。在欧洲尽管有些工人工作起居同在一室,但这些地方本不是居民区。[6]尤塞拉低廉的房租也许是吸引中国移民聚居于此的最大因素之一,最终这一地区转化成居民区。虽然这里并没有大面积的中国元素,但是从2008年开始,由于大部分中国人移居此地,媒体称之为“首都的唐人街”(The Capital Chinatown)。[7]

与弗恩拉布拉达(Fuenlabrada)、恩巴亚多(Embajadores)等马德里的华人社区不同的是,尤塞拉并未出现劳动力蜂拥而至的现象,相反,恰如原住民一样,这里的新移民在同一城区内工作生活。中国的移民多为家庭式,双亲与小孩一同移居海外不只是为了一起生活也为了一同经营生意。他们大多是经亲戚或朋友介绍而来,因此也就成了家族产业。[8]由于他们的起居、工作与休闲都在同一空间里,所以在经营的时候,家族成员还能一起看电视、玩电脑、走门串户。这种与休闲相结合的经商方式在工作空间中也集成了生活空间,原本在起居空间里的活动开始融入工作环境。另一个影响生活与工作空间的因素是更长的经营时间,华人商铺的开门时间与本地商铺一样,收档时间则要稍晚一些。西班牙商铺大多于上午10:00开放,中午于14:00-16:00期间关闭1-2个小时,接着再开放至晚间20:00,而多数华人商铺则是同一时间开放,至深夜才关闭。由于西班牙当地商铺多为雇佣制,所以国庆日和周日均是关闭的,而华人经营的是家族产业,所以他们可以一周7天24小时不间断运营。所以这种工作生活一体式的经营方式最终形成了华人社区较长的营业时间,同时在某些时段,由于没有其他商铺的竞争,他们便能独享一方。

从城市公共设施来看,尤塞拉的社区交流空间并不多。因此这里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华人的空间,例如此前未曾出现过的卡拉OK、茶舍和俱乐部。父母们由于担心小孩会遗忘他们的中国传统,从而会将他们送至中国学校学习语言和文化。所以移民华人所做的并不只是替代了这一区域本有的商业,他们还带来了专门面向中国人的各种服务。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华人社区并未回避那些因时代发展而出现的行业空缺,原住民无意经营的传统行当,华人们依然涉足其中,维系其原有的商品经营和客户并逐步发展。

从上述现象可见西班牙的中国移民在很多方面仍是少有人知的。与流行意义上的唐人街不一样的是,尤塞拉似乎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区域系统,这也与多民族需要相互融合的现状有关。总体而言,在西班牙,尤其是这一区域,华人通过各种方式融入本地的日常生活中。受新的经商方式和人们对工作环境的新认识的影响,当地商业区域的装饰风格呈现出新的样式,同时这也受到城市规划和中国新移民带来的某些潜在行业有关。与唐人街不一样的是,这些大华人区不再是贫民窟,华人们相对集中地在这里生活工作,他们融入到原住民的社区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共栖方式。随着中国移民的激增,尤塞拉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个问题就留给时间来作答吧。

注释:

[1]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与移民局数据(INE and Migration Statistics),《年度指南》(Annual Directory)

[2]来源于就业署(Employment Department),《生活在西班牙的外国人》(Foreigners living in Spain)。可登录:http://extranjeros.empleo.gob.es/Estadisticas/operaciones/con-certificado/201306/Residentes Principales Resultados 30062013.pdf

[3]涅 托 G.(Nieto, G.)(2007):《Tiempo de ocio y practicas deportivas entre los inmigrantes chinos》,收于《中国研究》第四期,Lisboa-Porto研究所

[4]范特里 R.(Venturi, R.)(1966):《复杂性与冲突》(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

[5]克里斯汀森 F. (2003):《唐人街,欧洲:20世纪90年度海外华人身份的探索》(Chinatown, Europe. An explo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dentity in the 1990s),RoutledgeCurzo出版社:伦敦

[6]克里斯汀森 F. (2013):《欧洲经济下的华人》(Ethnic Chinese in the European economy),收录于 Tan, Ch(编辑):《鲁特莱治手册之中国移民社群》(Routledge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Diaspora,第143-155页),Routledge出版社:牛津大学

[7]奥特加 P.(Ortega, P.)(2008):《唐人街于国都尤塞拉地区日益兴旺》(The Chinatown of the capital grows in Usera),见于《El Pais》2008年1月27日版,或登录:http://elpais.com/diario/2008/01/27/madrid/1201436654 850215.html

[8]早在1952年,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在其《东部伊甸园》(East of Eden)一书中就曾用过“Chinese Lee”来描述美国社会的文化多元性和中国移民经济的特殊性,例如全体家族成员承担其中任何一个家族成员的负债,或者为了不让债务成为家族负担,将负债分至每个家族成员负担。

猜你喜欢
塞拉唐人街马德里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在马德里淘古董
光影
马德里巴塞罗塔酒店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
洪都拉斯逮捕塞拉亚支持者
洪国被逐总统在边境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