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与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周炎1例体会

2014-01-27 01:14陈德龙吴锦俊段文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针刀肉桂针刀

陈德龙 吴锦俊 段文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肩凝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通过运用针刀、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该病患者1例,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

1 病例

王某,男,60岁。于2013年7月17日就诊。患者周身关节疼痛,尤以右肩背疼痛为甚,活动及遇寒后疼痛明显加重。伴随腰酸乏力,头晕,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夜尿增多。查体:右肩背部无红肿热痛,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外展、外旋受限,后伸仅达臀部。肩前、肩后、外侧均有压痛。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辅助检查:X片显示“右肩部无异常改变”。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2 治疗

2.1 针刀 用小针刀在喙突下 (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肩峰下 (肩峰下滑液囊及关节腔),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肌腱止点作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如肩关节还有其他明显痛点,也可以在该痛点上做适当小针刀手术。在喙突的外下缘施行小针刀,刀口线与肱二头肌短头腱走向平行,垂直进刀,到达骨面,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如疼痛严重,可调转刀口线90度,切开肌腱和腱下滑囊壁,剥离2~3刀。

2.2 手法 患者取坐位,对肩颈及上臂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拿、揉、滚,弹拨肩带诸肌起止点,按拿、点揉天宗、秉风、肩井、肩髎、肩贞等穴位,再配合患肢的外展、内收、旋转被动活动。最后托肘摇肩,肩关节旋转幅度由小到大,以搓、抖肩部结束治疗。嘱患者加强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梳头等。

2.3 中药 由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辨证为:肾阴阳两虚;治法:调补阴阳;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0g,山萸肉15g,石斛10g,麦冬10g,五味子15g,石菖蒲10g,远志15g,茯苓15g,肉苁蓉10g,肉桂3g,制附片6g,巴戟天10g,青风藤10g,姜黄10g,炙甘草6g)。

经针刀、手法联合中药治疗2天 (2天为1个疗程)后,患者右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明显得到改善。2个疗程愈,嘱患者避风寒,节饮食,加强肩部锻炼。

3 体会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风”,属于中医“肩痹”的范畴。主要是由于肝肾渐衰,气血亏虚,血不荣筋,加之肩部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导致肩部筋脉不通,气血凝滞所致。患者临床症状较多,寒热并见,既有关节痛遇寒加重之寒象,又有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之虚热象。《黄帝内经》认为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患者正值此年龄段,肾之阴阳两虚,阴阳平衡失调。治疗上调补肾中阴阳,切合病机。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填补阴精;附子、肉桂温肾助阳,且肉桂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四药相伍,阴阳并补,为君药。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真阳下虚,必有浮阳上僭,故以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共为臣药。肾中真阳虚衰,多痰多湿,火载痰升,痰火上浮,必多堵塞窍道,佐以远志、茯苓、石菖蒲交通心肾,开窍化痰。青风藤、姜黄祛风通络除痹;炙甘草调合诸药。诸药合用,共凑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交通心肾,除痹止痛之功效。而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不开刀的闭合性微创手术疗法,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针对本病,它可以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血管神经卡压,达到消炎镇痛、恢复功能的目的。再配合理筋手法,通经活络、松解粘连、调和气血,从而调整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恢复肢体功能。

可见,运用针刀、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该病,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针刀肉桂针刀
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抑菌、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正交试验法优选肉桂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肉桂醛的调味、保鲜及稳态化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