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医学伦理意义

2014-01-30 23:43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儿科医护人员哮喘

唐 露

(西电集团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77,zhpcb263@163.net)

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医学伦理意义

唐 露

(西电集团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77,zhpcb263@163.net)

目的探讨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患儿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在对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手段。结果在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了患儿父母和监护人的认可,改善了医患关系,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宗旨和医学伦理学的理念。

哮喘儿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儿童哮喘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疾病的迁延不愈,容易引起各种心理问题。有资料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哮喘的发生也可加重患儿的精神心理负担。哮喘病是一种身心疾病,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对哮喘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对疾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我科对2010年2月~2012年12月就诊的64例中重度哮喘患儿,根据不同年龄段,作以分析和观察,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对哮喘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初次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患儿64例,男患儿39例,女患儿2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4岁,病程2~8年,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所有病例的纳入均符合2008年发布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标准。[3]选取的患儿在列入本研究前均在他院或我院门诊接受激素治疗,但均未接受哮喘防治教育或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

1.2 临床表现

1.2.1 情感、情绪方面。

22.9%的患儿的情绪表现为易紧张、焦虑、抑郁。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哮喘反复发作,躯体的长时间痛苦会使患儿感到惊恐、焦虑;而长期的药物治疗,也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出现,进一步加重抑郁、焦虑情绪;此外,父母或监护人的担心和忧郁也会对患儿的情绪造成影响。

1.2.2 自我认识方面。

34.24%的患儿表现为依赖性强,有一定自卑感、自信心不足。而患儿父母因患儿有疾病,通常会采取过度保护的监护方式,容易使患儿形成依赖型性格。患儿疾病的反复发作,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因为疾病,其同学或者周围玩伴也可能会疏远患儿,有可能使患儿变得孤僻。

1.2.3 躯体主诉。

被调查的患儿中,30.86%的躯体主诉与生物学原因引起的不适有关,可能与父母对患儿的躯体症状过分关注或患儿有时将情绪体验转换为躯体主诉的倾向有关。

1.3 分析方法

采用家长访谈、现场调查及行为观察法,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手段,观察效果并作记录分析。

2 针对性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措施

2.1 了解患儿

治疗之初,医务人员在征得患儿父母和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为患儿建立资料档案,并承诺为患儿和其家属保密。

2.2 主动接近患儿、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

治疗中,在常规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等交流方式,主动去接近患儿,通过对其资料的掌握,与患儿谈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循序渐进的消除隔阂与患儿的陌生感、逐渐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在交谈中,切实保护患儿的自尊心,重视与患儿的情感交流,以和蔼、友善、真诚的态度对待患儿,不训斥、恐吓或强迫患儿。在与幼儿患者交流时,以非语言交流方式为主,如抚摸、轻拍患儿身体,或者轻拉幼儿手指,温柔、微笑的通过眼神与他们交流,获得幼儿的好感,分散患儿的痛苦。

2.3 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有效开展健康教育

疾病的防治需要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儿童哮喘更应如此。此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医护人员与患儿和患儿家属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沟通与交流,及时提供、反馈有效的信息,以便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向患儿父母或监护人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期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将有关知识编印成册,发给患儿及其家属。患儿及家属只有在掌握了哮喘知识后,才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哮喘的预防与控制中。患儿及家属提高了对哮喘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

2.4 加强心理干预,采取整合性心理治疗

通过宣教,让患儿了解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疾病,不良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使患儿正确对待所患疾病,调节自身的不良心理和情感状态,从而减轻心理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采取整合性心理治疗,即“按摩放松疗法+情绪疏导法+集体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之外,可对患儿进行按摩,使其放松;同时,鼓励哮喘患儿之间主动交流,也鼓励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以减轻压力;在此基础上,心理医生可以把患儿和家属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集体心理干预,让各个患儿家庭交流其治疗的感受,疏泄负性情绪。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及心理医生可用赞扬、鼓励等暗示性语言增加其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建议有相似经历组员相互支持,[4]建立自由的交流平台,比如QQ群,定期的交流会等,可使得患儿有归属感,有利于消除患儿的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

3 结果

干预组的32例患儿在接受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其中28例无心理行为问题,4例仍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非干预组的32例患儿未接受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其中20例无心理行为问题,12例仍有心理行为问题,非干预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干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

4 讨论

哮喘儿童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脆弱人群,其认识和个性发展不完善,对外界的不良刺激敏感,对挫折和失败的耐受性差,所以就要求医护人员及时评估患儿的心理反应,[5]采取针对性心理支持,帮助患儿重建认知,减少心理困扰,应用更主动更有效的应对方式,预防哮喘发生,全面控制疾病。

全球哮喘防治会议指出,对哮喘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哮喘有关知识,管理及治疗是哮喘防治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制定长远的治疗计划,开展患儿及家属对疾病对哮喘的长期预后有重要影响,坚持药物治疗;提高患儿日常护理能力,合理饮食及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家庭居住环境,降低环境中的过敏原因水平,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属更好医患沟通,加强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了解、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帮助哮喘患儿获取健康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最终达到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疾病的目的。[5]

[1]邓屏.系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抑郁和躯体症状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B):1521-1523.

[2]陈虹,刘英华,李艳红,等.哮喘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17-19.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4]姚克兢,孙宏伟,杨智辉,等.哮喘患者整合性团体辅导实施方案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70-72.

[5]周胜娥,王莹莹.人文关怀干预在治疗甲状腺癌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53 -55.

〔修回日期2014-10-05〕

〔编 辑 李恩昌〕

M edical Ethics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Asthma Children

TANG L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Western Electric Hospital of Xi'an,Xi'an 710077,China,E-mail:zhpcb263@163.ne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asthma children.Methods: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medican trentment for childre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were carried out.Results:After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child patients'psychological behavior decreased,and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was improved.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children patients,and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was improved,improve life quality.

Asthma Childre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Health Education;Medical Ethics

R395

A

1001-8565(2014)05-0723-02

2014-08-01〕

猜你喜欢
儿科医护人员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圆梦儿科大联合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